APP下载

让家国情怀生生不息

2022-05-28黄丽荣

中国铁路文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村支书家国情怀

黄丽荣

中篇小说《梳妆楼》讲述了一座楼的百年历史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人的红色故事和家国情怀。这篇作品中,混合着历史、现实和诗意的想象,能够把个人的命运、一座楼的命运以及村庄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到一起,构建了一个饱含奉献精神与至善至美品格的文学世界。

以女性视角书写家国情怀,用细腻的情感、丰富的细节,讲述了女主人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走出小家庭,融入大时代;为保护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忘我奉献的生动故事。

这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一条主线和两条副线并行的方法。

一条主线:如月在阔别家乡三十余年后,回归到生养她的梳妆楼,为的是同即将退休的丈夫在家乡养老。这期间,她回绝村支书欲开发梳妆楼,造福村民的想法,执拗地等待丈夫归来……后来,身为工程师的丈夫因公殉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如月强忍悲痛,依然坚守在家乡,亲历了村庄的振兴发展,感受到了村民如亲人般的温暖。最后,如月决定将梳妆楼交出去,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条副线:一条副线是梳妆楼的故事,最早是由致仕文官王方仁所建造,仗义疏财,抗击匪徒;后来如月的四太爷爷买来作为私产,悬壶济世,救助百姓。再后来梳妆楼居住者——如月的二姑奶初月,她的红色故事和村庄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条副线是桑河镇村庄的故事,村支书带领村民,为了走好乡村振兴路,谋划村庄发展,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发展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就这样被梳妆楼的人们一代代继承下来。

小说中这些人物虽“小”,但是如月、村支书大刘、村民柳萍等人身上透露出来的仁义、德行、仪礼、信诺等内在品质在小说中蕴蓄和发抒,由此生发出来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为民服务、朴实善良等品质,一点一滴汇聚成一条奉献精神的民族大河。纵观全篇,如月和她的丈夫奉献的是仁,舍弃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得到维护;初月奉献的是义,舍生取义,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而王方仁奉献的是信,匪患不除,民无宁日;还有村支书,以及其他人物奉献的是道,即做好本职,恪守做人的本分。

总体而言,小说呈现出一种物之史与人之史的合一,更准确地说是个体史、家族史与物质史的三线交叉。以“梳妆楼”为中心与轴心,写一种物,由物及人,进而写情叙史,牵出人间故事和时代发展,这是此篇小说的独特性。梳妆楼这个‘物’的存在不仅成为小说叙事结构的关键,而且成为人物主体的精神表喻,同时也蓄积着精神与文化的价值。

小说的思想深度,并不在于作者将故事讲得多么曲折、生动,不在于将人物外表和行为写得多么花哨、逼真,而在于能否将潜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中的历史基因与文化底色生动可信地呈现出来,能否将外在于作品的物质性与内在于作品的精神性进行有机融合,使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交相辉映,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新时代的文学创作,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新时代的作家要胸怀家国天下,用心、用情、用功,不断深化作品的主题立意和思想内涵,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猜你喜欢

村支书家国情怀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