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音乐教师培养应直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个体实绩评价

2022-05-27贾志宏

中国音乐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绩音乐评价

贾志宏、刘 沛

一、“高质量教育”呼唤综合能力发展与实绩评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出全面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前瞻2035年我国教育远景,瞄准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做出全面规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高质量要求。同时,面对世界综合国力和人才质量竞争,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

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高质量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及评价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补充一种新的样式,把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的着眼点,直指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实绩,从课程内容掌握与考试分数转向综合性能力发展与实绩评价。这一设想针对的问题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能否充分保证、确切证明培养质量?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成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真实能用?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考试后,面对未来高质量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他们能否胜任之,是否能为之?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各门科目考试分数,也许无法完全解决。纵观国内外教育发展,我国教育界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国际同行也在持续关注胜任力评价①,能力导向、成果导向②③、逆向设计④,关注学生成长的实绩表现⑤。

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实绩评价作为音乐教师培养质量的衡量要点,补充学科课程考试分数证据不足的缺陷,把人才培养与评价着眼点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转向综合性能力与实绩,是提升音乐教师培养质量、确保人才质量评价的必行趋势。

二、建立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展开的。1985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⑥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开启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⑦自此到今,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总体趋势是从重教材内容、知识技能转向学生素质发展,且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果实绩。

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明晰地体现在国家的评估政策及其导向上。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审核评估的重点除了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之外,还要考察“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这套评估实施方案所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设立二级指标“学生发展与支持”,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并要求在审核中提交“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⑧

这项政策极具鞭策力,评估指标体系直指“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敲中了培养质量的要点。学生是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全面发展有哪些内涵和表现?达成过程有没有得力措施?他们在未来岗位上的胜任能力有哪些具体表现?终身发展所需的基础素养是否全面扎实?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这些问题和需求,传统的培养方案和学科课程实施、学生的修课与考试分数状况,难以为其提供充分的证明。另外,面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前瞻的“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⑨等目标,音乐教师教育的传统培养机制与国家的这些期待尚有较大差距。

鉴于此,音乐教师教育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势在必行。

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有待我们予以系统设计——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政策,前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愿景,面向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需求,锚定2021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因地制宜调研音乐教师“胜任力”的外在表现突出特征与终身发展所应奠定的内在修为,以此明确未来音乐教师的全面素养与综合能力,制订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蓝图。这项工作不仅要面向所有学生设计普遍要求,还要尊重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指导每个学生进入主人翁角色,预判新时代美育趋势,瞄准学校美育需求,发挥自身潜在长处,弥补个人不足短板,借鉴工程蓝图和施工时序设计模型,扎实地编排个人综合能力有序发展规划。同时,对标个人发展规划的各个部分及其要点,细致地设计具备操作性、证明性的具体实绩表现体系。

三、从课程学习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实绩表现的转化

有必要强调的是,建立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及其实绩表现体系,有着明确的问题指向。如果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保障培养质量,学生发展及其实绩表现体系的建设就没有必要了。长期以来,尤其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办学机构猛增、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来,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音乐教师的培养质量。就学生的获得状况而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限于各门单科的修习,质量标志是单科考试分数,仅此而已。依据我们数十年的经验和观察,学生学习的主要难处在于:其一,缺乏对全面素养和能力结构的清晰认识,难以对自身素养发展和知识能力予以主动、全面的探索和建构。进而言之,他们尚未建立起普遍联系的认识观点和思维方法,难以对貌似分科设置、实则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课程予以主动的“组群式”整合,学生的知识获得处于零碎的、缺乏联系的状态。其二,欠缺有关教育的政策素养和社会经验,对学校美育政策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前沿发展动向不够熟悉,难以自觉反思并解决大学学习与未来教师工作之间的“供需”关系,自身发展方向比较模糊。

针对这些问题,音乐教师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除了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和结构外,还要探索和实验一项“补白式”重大课题,借鉴前述“胜任力”和“能力”为本,以及“成果导向”和“逆向设计”理念,落实教育部对系统化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建设的要求,以保障培养质量为根本诉求,关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与个体实绩评价,把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从分科课程教学扩展到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发展,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到学生综合发展与实绩表现体系的转化,形成足以胜任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任务的能力。

建设系统化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有三条可行的路径。

一是指导学生学会深度学习、普遍联系的认识方法和思维品质,善于把在校学习的各科零散知识凝练成为学校美育和音乐教学所需的核心理念和运用能力。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工作原则中提出,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⑩。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这项重大使命,首先要落实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再由他们落实到中小学学生。为此,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刻理解、广泛整合各门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艺术概论和美学原理、中外音乐历史、中外教育历史、教育学基本原理等课程的学习中,围绕学校美育的重大立场问题展开研讨,结合音乐的学习与教学实践,逐步凝练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诸如,人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之本,缘于人民;艺术由人民创造并服务于人民;艺术的创造、发展与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等等。另外,审美教育需要教师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审美活动的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育思想。这也要求大学生应运用深度学习和普遍联系的认识方法,洞察音乐深度分析与育人价值提炼之间的关联,融会贯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能动的审美反映论点,中国音乐的审美特质,挖掘音乐整体构成和表现要素的内在意义,学会提出足以令人深省的问题,通过研讨和思考,逐步养成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认识深度和觉悟高度,这样才有可能使音乐课程真正能够产生审美的启迪,能够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基本理念和价值导向,是在未来学校教育中善于挖掘和发挥音乐育人功能的奠基石,是保障音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前提。这种转化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单科的孤立学习限制,在各门课程中探索深度学习,助力他们通过跨学科学习,透过音乐拓展人文视野,养成洞察习惯,形成举一反三、普遍联系的思维能力,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认识和理解音乐。⑪

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基本理论和作曲技术理论科目学习,亟待学生予以自主地“组群”整合。学生通过主动的深度理解和创编练习,不仅满足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所需的伴奏技能中,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及其蕴含的文化哲理融会贯通于音乐教材的深层意义和育人价值分析,这对于学校音乐教学非常有益,针对的问题也是学生长期以来的痛点:知识分割、概念零散和学而无用。我们需要指导学生突破科目的边界局限及其造成的僵化思维,最佳状态是把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基本理论及广泛的文化知识加以联系,使学生养成触类旁通的思维品质和艺术涵养,这是高质量音乐教师培养所应追求的境界。

二是建立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美育一体化动态互动机制,使学生及时获得教学一线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需求反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短期教育实习中,的确可以获得此类感受,但是可能为时已晚。为此,师范院校应主动涉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和教研的活动,中小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等机构也应关心未来教师的成长,主动邀请和接纳高校在读学生携手合作。这种机制不仅限于当下的教研课题,双方还应当瞄准音乐教育的国内国际前沿动态,通过实证设计和理论探讨,共谋高质量发展。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这样的场合氛围和教研实践中,不仅能够促进对即兴伴奏、歌曲弹唱、乐队编配、合唱指挥等技能短板的反思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还能敦促自己尽早融入国家课程改革潮流,了解国际发展前沿。

三是对标国家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标准,及时跟进落实国家对学校美育的最新要求,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国家意志为驱动力,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和高水平研究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前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面临一些意义重大的课题。例如,音乐学科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顺应儿童身心发展需求,设计生动活泼的幼小衔接音乐唱游活动;音乐课程教学有机融入舞蹈、戏剧(戏曲),发展学生全面艺术素养;中学生音乐特长发展与个性化评价;整合地方特色艺术资源,创建音乐美育特色品牌;遵循艺术学习规律,创建中国特色音乐评价方法……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亟须重点提升和补充的综合能力,也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得以特色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待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设计实验研究方案,逐一落实为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凝练实绩表现,展示真实能力

如前述,教育部要求重点考察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体系,其要点是着眼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评价的焦点是学生的实绩表现,评价的方式重在学生个体的真实性表现,而不仅是对应评估指标杜撰的书面材料。与之类似,美国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职前教师入职考试,也开始采用教师表现性评价(educative Teac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简称edTPA),⑫笔者也曾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和实施过相似的实验,产生了一定的效果。⑬⑭⑮反思这些发展,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回归常态、回归常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真实达成才是硬道理,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牛鼻子”。

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凝练实绩表现,展示真实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主动建构个人发展蓝图,结合课程学习进程,融汇社会实践经验,锚定一线教学需要和发展趋势,把课程知识和社会经验转化为综合能力大项,按照可行的操作性原则,为个人发展设计具体的任务群,凝练音乐教师综合能力主要方面的标志性实绩表现,按照学生发展的学期、学年时序,做出细致的进展规划,明确成果达成的形式和水平。

其次,发挥表演艺术及其教学的视听特点,利用现代媒体交流平台之便,借鉴应用小程序的编写架构和动态建设办法,激励每个学生投入到自创平台上,展示不同阶段获得的发展和实绩,在全学程中持续地展示真实能力。同时,不断地征求教师、同学、社会的反馈,促进学生元认知积极作用,持续激励学生成为发展和学习的主人。

最后,丰富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本着增值评价、动态进展、师生交互的原则,将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规划和进程纳入系统的指导、管理、评价体系中,用于鉴定和激励学生的阶段性进步。

综上所述,这个课题有待系统的实验,还需要研究政策导向、探索学理逻辑、调研实践需求,认可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诉求,形成统一要求和个别指导的良性机制。

注 释

① 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28(Jan. 1973): 1-14.

② Douglas E. Mitchell and William G. Spady,“Organizational Contexts for Implementing Outcome Based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er7(Jul. - Aug.1978): 9-17.

③ J. Merrell Hansen,“Outcome-Based Education: A Smarter Way to Assess Student Learning,”The Clearing House63, No. 4(Dec.1989): 172-174.

④ Grant Wiggins and Jay McTighe,Understanding by Design(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5),pp.13-15.

⑤ 〔美国〕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联盟编写,徐婷翻译,刘沛审校《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译者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⑥ 详见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208/c69113-29066876.html。

⑦ 周远清《大学素质教育:源头·基础·根本》,《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5期。

⑧ 详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1/s7057/202102/t20210205_512709.html。

⑨ 详见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⑩ 详见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

⑪ 舒飞群、Panya Roongruang《指向学生内在素养的深度音乐学习》,《中国教师》2021年第7期。

⑫ Richard M. Cangro,“Measuring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Assessment in Illinois,”Music Educators Journal100, No.3 (Mar. 2014): 20-21.

⑬ 刘沛《音乐学(师范类)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标准与评价——基于主体激励机制的课程观念》,《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⑭ 刘沛《音乐学(师范类)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标准与评价——基于主体激励机制的课程观念(续)》,《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⑮ 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教师教育的“像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 中国音乐》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实绩音乐评价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干出实绩才能赢得民心
善用“小事”谋“实绩”
音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让实绩主导“上”“下”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