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05-27黄晓惠
黄晓惠
(新郑市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妇产科,河南 新郑 45115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经检测初次发现患有糖尿病或检测到因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血糖代谢异常现象,妊娠期之前已被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不包括在内[1]。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难以控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不仅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相较于健康人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在产后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2]。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约达3%~5%,且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对女性围生期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3]。既往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通过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但极易导致患者血糖起伏大,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本文旨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8 月至2020 年10 月在新郑市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治疗的124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 例。对照组年龄25~40 岁,平均(32.48±5.29)岁;孕周25~32 周,平均(28.53±2.47)周;第1 胎35 例,第2 胎27 例。观察组年龄24~43 岁,平均(33.59±5.41)岁;孕周25~30 周,平均(28.14±1.83)周;第1 胎32 例,第2 胎30 例。诊断标准:参考《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2~45 岁单胎妊娠孕妇;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怀孕前已被诊断出糖尿病;②合并高血压、甲状腺疾病;③合并血液性、传染性疾病等。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即胰岛素皮下注射,予以患者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020032,规格:100 u/mL),初始剂量为0.5 u/(kg·d),随后根据患者个体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调整剂量,于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予以患者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40,规格:3 mL),初始剂量为0.5 u/(kg·d),随后根据患者个体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调整剂量,于每日睡前皮下注射。
1.2.2 观察组 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予以患者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初始剂量为0.5 u/(kg·d),加入胰岛素泵,基础泵注量为每日胰岛素总量40%,随后根据患者个体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如血糖水平控制欠佳则将注射量追加到每日胰岛素总量60%。
两组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124 例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速度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离心后取得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睡前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2 h 血糖<8.5 mmol/L。②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低血糖的发生率。③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窒息、早产儿、死胎、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睡前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n=6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n=6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术、产后低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妊娠结局比较 [n=62,n(%)]
2.3 两组治疗后新生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死胎、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新生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n=62,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在妊娠中期和晚期胎盘分泌的各类胰岛素抵抗激素增多有关,如孕酮、糖皮质激素、雌激素、胎盘泌乳素等,而患者自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弥补胰岛素抵抗,由此造成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异常升高[5]。若不及时在患者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血糖控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妊娠期高血压、产前子痫、先天性感染、羊水量过多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针对产妇妊娠期糖尿病通过饮食与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也会采用胰岛素经皮下注射治疗,这已经成为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广泛。虽然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可有效控制血糖,但也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若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会造成患者机体脂肪代谢、糖代谢及蛋白质代谢紊乱,进而使血糖水平出现大幅度波动。
胰岛素泵是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属于可调节的脉冲式输入系统,能够模拟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以微量、持续的形式持续追加人体所需的胰岛素剂量,灵活调整剂量,稳定地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妊娠期间产妇体内血糖过高会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提高胎儿胰岛素分泌水平,促进胎儿组织蛋白合成,抑制脂解作用,进而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速度过快,且机体的耗氧量增加,引发胎儿出现宫内慢性窒息、呼吸窘迫及胎儿畸形等一系列新生儿并发症[6]。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 细胞产生的蛋白激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合成及葡萄糖氧化的作用,同时抑制糖原糖的异生、分解,降低蛋白质及脂肪分解水平,是机体重要的降糖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术、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死胎、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提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空腹血糖可表示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但是影响血糖的因素较多,因此其水平往往波动幅度较大。餐后2 h 血糖是反映胰岛素β 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血糖水平处于较高状态,机体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睡前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特点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促进病情发展。血糖达标时间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必不可少的监测指标,通过随时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能够有效防治患者低血糖,进而减少血糖水平异常带来的不良影响[7]。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模拟人体胰腺工作方式,持续脉冲输入微量胰岛素,弥补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患者血糖水平在空腹及夜间睡眠时保持平稳;若在患者餐前追加胰岛素剂量,能够有效控制餐后2 h 血糖水平,对控制整体血糖水平意义重大[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睡前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提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血糖水平达标。
综上所述,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值得临床研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