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共振 科技共情 艺术共鸣

2022-05-27李一凡李智

中国广播 2022年1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智能技术新媒体

李一凡 李智

【摘要】春晚是全球华人的新春盛会,也是电视节目融合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以融合表达呈现时代变迁,以智能技术赋能艺术创新,打造了一场集时代感、科技感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春文化盛宴。本文结合2022年总台春晚的内容创作和传播实践,从时代共振、科技共情、艺术共鸣三重维度剖析春晚的融合创新特色。

【关键词】总台春晚  融合传播  新媒体  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为指引,以“思想+艺术+技术”理念为核心,紧扣时代脉动,以融合表达呈现时代变迁,以智能技术赋能艺术创新,打造了一场集时代感、科技感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春文化盛宴,在讴歌新时代壮丽图景的同时,与主流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历史使命形成深切呼应。

一、时代共振:多维融合传播新时代中国精神

(一)全媒体仪式传播,助力时代话题融合表达

在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传播的当下,用户的媒介消费习惯愈发呈现碎片化、轻量化、社交化的突出特征。为适应这一趋势,主流媒体在重大节庆活动传播中以全媒体布局,为用户营造同时在场时空语境,强化用户的在场感受和情感共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简称总台)以自身优质频道频率资源为2022年春晚提供高质量直播保障。在移动端,联合旗下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并联动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抖音、视频号等商业网络视听平台,搭建全媒体立体化的融合传播矩阵,实现对用户收看收听渠道的全方位覆盖。数据显示,2022年总台春晚海内外跨媒体受众总规模高达12.96亿人,全国电视频道并机总收视率达22.01%,新媒体端直点播总触达人次71.33亿次。①除了打造全媒体直播之外,春晚在前期预热和后期发酵阶段也进行多渠道布局,借助话题讨论、海报、短视频、微纪录片、特别节目等形式在传统媒体端和新媒体端全方位调动大众情绪,吸引大众对春晚内容的主动关注,并带动对春晚所传达的时代话题的讨论。

(二)多渠道全球传播,打造中国文化影响力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用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以全球视野传递中国价值,正成为总台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使命。春晚作为中国年度重大事件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精髓的呈现者,②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2年总台春晚以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基调,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以跨文化叙事展开国际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方面充分利用自有海外传播平台进行晚会直播及话题讨论,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西、法、阿、俄五种语言的新媒体平台、海外社交平台和央视网海外社交媒体矩阵,春晚直点播的海外受众观看人次超过7102.9万,CGTN多语种全平台发布的春晚相关报道累计获得全球阅读量1.48亿人次。③另一方面联合国际媒体搭建全球直播通路。除夕当晚,总台联合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家媒体对总台春晚进行了同步直播和相关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还在其网站推出中国春节文化专区,以极具参与感的方式展示中国春节文化和传统民俗。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春晚节目中所展示的中国传统艺术、三星堆国宝、冬奥等相关元素受到全世界网友的持续关注和热议,有效推进了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好感传播。

(三)跨屏跨界互动,微传播调动用户深度参与

相对传统大众传播而言,微传播是一种更加精确的传播形式。④微传播的内涵不仅包括传播媒介的新媒体化和移动化,也意味着微叙事、深交互、广参与。依托总台独有的渠道资源和技术优势,2022年总台春晚以微传播为主导,着力打造跨屏跨界互动场景,从内容创作、传播渠道到话题引导全方位调动用户的深度参与。

为满足移动端用户的观看需求,今年春晚开创了全新的直播模式——竖屏看春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在央视频、央视新闻以及腾讯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自主选择观看视角。“竖屏看春晚”并非简单改变了传播渠道,而是从节目制播的源头出发,借助专属的竖屏拍摄机位和适应移动端传播的镜头语言,为手机用户量身定制一场沉浸式艺术体验。与此同时,在5G、4K/8K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春晚直播实现了横、竖屏合理切换,以跨屏直播的方式强化用户的在场体验。

在互动方面,2022年总台春晚与第三方平台跨屏跨界联动,拓展直播新场景和社交互动新玩法。例如,在直播同时,手机用户可以打开京东客户端以摇一摇的方式获得新春红包和奖品;在视频号直播间里,全国用户可以实时参与春晚话题讨论,在公共讨论区之外用户还可建立“群聊讨论室”,和亲朋好友畅聊。

二、科技共情:智能技术再造融合传播新景观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AI(人工智能)、VR/AR(虛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数字化改造不断加速。智能化视听技术所营造的沉浸感、场景化拟真体验令用户的媒介接受体验逐渐从传统的收听收视转向全方位感受,用户在感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也被纳入文化的共同书写过程,成为共同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共情体验者和文化创造者。总台积极构建“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以超高清推动直播场景变革,以智能技术赋能媒体全链创新,以科技创新应用引发用户共情,不断开拓视听传播的融合新景观。

(一)8K超高清跨界直播,构建全场景融合传播矩阵

在全力布局移动直播、推出“竖屏看春晚”的创新模式外,2022年总台春晚以超高清技术为引领,联动电视频道、户外大屏、线下影院,跨界打造8K超高清直播,构建了全场景、沉浸式的超高清融合传播矩阵。一方面,继2021年总台春晚首次在8K超高清试验频道直播之后,一年后的春晚成功实现在CCTV-8K超高清频道直播,并以“8K超高清频道+地标大屏+音频伴随”的融合传播方式,在全国“百城千屏”的户外公共大屏上同步落地直播;另一方面,2022年总台春晚引入影院超高清直播等新的传播场景,成功在上海、深圳两地影院落地,在大银幕上为观众打造了一场超高清视听盛宴。这不仅是总台超高清精品内容在线下影院的首次落地,也是超高清内容跨场景直播的一次成功尝试,极大地丰富了春晚的观看场景。

(二)打破时空局限,营造沉浸式演播空间

在舞台艺术呈现中,现实场景铺设搭配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对演绎场景的重新构建,最终使现实演绎与虚拟情境融为一体、媒介与观众融为一体,使观众获得超越时空的审美享受和共时体验。总台春晚以前沿技术打造深度沉浸的视听空间,全面提升了舞台的视觉呈现效果和审美意境。在现场舞美方面,春晚突破传统的实景设置,首次用LED屏幕营造出一个720度的穹顶巨幕,巨幕笼罩晚会主舞台与现场观众席,形成了一个观众和演员都身在其中的沉浸式多维演播空间。为了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视听体验,现场还采用分区域多点扩声方式设计了扩声系统,对各区域音箱的音量和延时进行精准调控,配合场景设置,进一步强化现场观众的在场感受。例如,在少儿节目《星星梦》中,720度穹顶巨幕融合实景舞台,打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无垠宇宙场景,空间站、宇宙飞船以及宇宙繁星充满整个演播空间,舞台上怀揣“星星梦”的孩子们以及现场观众不再因舞台而阻隔,共同置身于星辰大海的梦幻奇景中。XR(扩展现实)、AR虚拟视觉技术以及全息扫描、8K裸眼3D呈现等前沿技术配合舞台的实景打造,也进一步突破时空局限,使观众真正走进舞台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则借助XR、全息扫描等技术,将《千里江山图》投射环绕在现场观众的视野之中,舞者以身形拟翠峰,一时间实景、幻境交织,典雅、意境同在。

(三)虚实相生,实时呈现,全链赋能晚会制播跨越

对于以直播形式呈现的春晚而言,如何借技术打破传统制播逻辑,在直播中实时营造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是融合语境下春晚创新创作的核心议题之一。在2022年总台春晚中,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晚会直播流程的全链赋能。在演播大厅内,130台4K摄像机能够对所采集到的现场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并以“时空凝结”“多维度变换”等自由视角切换视频内容,极大拓展了观众的观看视角。此外,晚会中采用AI多模态动捕系统综合传感器驱动、AI脚本驱动、摄像头驱动等设备,采集捕捉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行动轨迹,实时渲染转化虚拟形象,与演员同步完成舞台表演,达到了跨时空的虚实融合效果。例如,创意舞蹈《金面》借助影视化全流程制作,以AI算法、运动捕捉等技术采集舞者运动轨迹,将其与三星堆铜像渲染在同一时空坐标中,实现舞者与虚拟角色同台共舞、牵手漫步的奇幻效果;冬奥主题节目《冰雪闪亮中国年》利用AI多模态动捕系统,让“冰墩墩”“雪容融”在舞台上空嬉戏,参与晚会现场演奏的交响乐团也化身为运动员,穿越到首钢大跳台、国家速滑馆、张家口冬奥村等冬奥运动场所进行演奏,营造出时空交错之感。

三、艺术共鸣:话语革新开启文艺审美新境界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艺术创作必须适应融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调整创作语态,以大众易于接受的话语方式增进文化与大众的情感勾连,真正使文艺深入人心。2022年总台春晚以技术赋能艺术创新,以话语革新开启中国文化的新时代表达,开创了晚会审美的融合新境界。

(一)传统融合现代,探索传统艺术时尚表达

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探索传统艺术的时尚表达,是2022年总台春晚节目的突出特征。景观太极《行云流水》以技术赋能传统文化表达,三位青年武术家在上海、重庆、广州的地标建筑顶层隔空出招、跨域联动,现代城市楼宇上空的云海美景搭配中国功夫的传统韵味跨时空碰撞,于冲突与和谐中带给人们极致美感;戏曲《生生不息梨园情》通过现代化舞台技术还原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在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演绎下展现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和传承美;《忆江南》在视觉技术构建的虚实融合的山水画中,借助演员手中的油纸伞进行场景切换,实现了舞蹈艺术与历史文物的跨时空对话。

(二)个体连接时代,微视角唤起民族集体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⑤对于国家主流媒体而言,文艺创作更应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以个体连接时代,以人民生活映射奋进征程,将大众审美、民族记忆与时代精神充分相融,持续繁荣艺术创作的新生态。2022年总台春晚以小切口、微视角洞悉社会发展和时代话题,使整台晚会充满了烟火气息和家国情怀。歌曲《黄河长江》中,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四位歌手共同歌唱母亲河,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民族精神;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融合湖北恩施的《抬工号子》、东北的鄂温克民歌、陕北的艄公谣、闽东的《采茶歌》、滇西的《心肝票》等传统音乐形式,以“山、水、林、田、湖”为情景主题礼赞生态之美;小品《休息区的故事》讲述同为医护人员的夫妻在疫情时期的“情感纠葛”,歌颂一线抗疫工作者的无私与敬业;舞蹈《火锅奏鸣曲》以火锅这一中华传统美食为文化缩影,传达中华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气蕴。

(三)年轻态叙事传递新型主流媒体青春气质

面对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使命任务,探索内容创作与传播方式的年轻化,扩大主流声音在年轻受众中的传播声量,是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变革的题中之义。2022年总台春晚尝试以年轻化、青春感的叙事表达吸引年轻受众,打造晚会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方面,“竖屏看春晚”通过适应移动端的叙事方式吸引了累计超过4.39亿人次的观看,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50%⑥;另一方面,晚会在内容创作上融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科技元素、艺术风格和热点话题,赋予节目青春气质。例如,《快乐气氛组》以音乐脱口秀的方式,调侃春节期间长辈们的关怀、同学聚餐的尴尬场面,讨论年轻人关注的话题,在戏谑表达中引发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

到2022年,春晚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多年以来,作为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总台春晚以创新融合之姿,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丰富文化内涵,开拓出新时代精品文藝创作的壮阔天地。2022年总台春晚不仅是电视文艺节目融合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尝试,也是总台向着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迈进的有力印证。

注释

①③《12.96亿 !总台春晚观众规模再攀高 融合传播创多项纪录》,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2022年2月2日,https://mp.weixin.qq.com/s/i8iDH1oUnqVwQRDjL2Btpw.

②李宇:《国际传播视角下“春晚”的国家叙事与文化表达》,《国际传播》,2021年第1期。

④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微传播的现状、特征及意义》,《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9期。

⑤《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80.htm.

⑥《超1.2亿沉浸式观看!竖屏看春晚让年味“虎”出次元壁!》,百家号,2022年2月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547880616253708&wfr=spider&for=pc.

【本文系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重点项目“群体传播视角下网络语言的传播、认同及规范研究”(项目编号:yyk21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李一凡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博士后,李智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智能技术新媒体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从“第六届广府庙会”联动报道看南方报业媒体融合机制创新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