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议政: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新形式

2022-05-27柴国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人民政协

柴国娜

关键词:人民政协;网络议政;协商民主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1.006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2)01-0041-05

网络议政是人民政协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平台,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开展网络调查,进行互动交流,并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新型政治参与形式。习近平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 65 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人民政协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1]。将互联网优势与人民政协议政特色相结合,创新人民政协履职形式,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政协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推动人民政协开展网络议政,需要对网络议政的价值、网络议政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议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人民政协网络议政的价值分析

目前,中国正步入一个网络空间的协商民主实践兴起的时代[2]。作为一种新的参政议政方式,网络议政在技术赋权的支撑下,不仅极大地拓展人民政协的议政空间,还有助于提高人民政协的议政实效,为人民政协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搭建了新平台。

(一)网络议政有助于提升人民政协的议政实效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只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配置的有机组织,才能更好地生存[3]。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提升议政履职实效提供了新的平台载体与技术支撑。其一,网络议政有助于提高人民政协议政的便捷性。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带来了便捷条件,这使得政协委员不再局限于传统“在场”的协商议政,各地的政协委员通过人民政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就可以便捷地履职。这就突破了传统会议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得议政空间得以延展、议政时间得以延续。“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一场专题议政会议时间跨度可长达20多天,这是传统的协商议政会议形式所无法企及的”[4],这有助于政协委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其二,网络议政有助于提升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效率。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借助网络终端设备,人民群众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意见表达,体现出网络民意表达的时效性。与此相适应,政协委员借助于网络平台,通过创新协商议政的信息输入输出模式,提高协商议政过程中对民意信息的收集分析、筛选汇总、建言献策以及成果反馈等工作环节的处理速度,进而提高议政的效率。其三,网络议政有助于提高政协委员知情明政的程度。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效果如何,除了取决于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之外,也离不开政协委员的知情明政程度。在传统的议政空间,或是由于政策本身的宣传辐射面偏窄,政协委员往往会受到信息传递障碍的影响,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和准确。网络技术则以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技术营造了多媒体环境下即时的、交互的、便捷的交流场景。如政协委员可通过“政协云”APP里的云宝早自习、“智慧政协”中的新闻资讯和通知通告、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中的通知公告、文件材料和委员学习等信息发布板块等,就能便捷地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特别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能够在“委员之家”等各类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热情。

(二)网络议政有助于增进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人民政协工作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基本依据主要来源于社情民意,来源于人民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开展网络议政,密切了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收民情、传民意、解民忧的作用。其一,网络议政有助于扩大政协委员反映民意的广度。界别是人民政协的基本单元,包括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这表明政协构成主体具有广泛代表性,能够体现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由于社会空间的不断延展、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民政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界别涵盖面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广度。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加之其便捷性、平等性、开放性的特征,为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与途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5]。庞大的网民规模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在畅通网民言论渠道的同时,使得人民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网络民意是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政治参与,有助于政协委员更好地了解民意。其二,网络议政有助于增进政协委员体现民意的深度。在实践中,政协委员可通过立足本职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但也较难做到与所联系界别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网络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能为人们获得各种政治信息提供便利,而且也为他们自由地表达个人政治意愿提供了可能。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隐匿性使网民能够摆脱现实生活中因身份地位等原因造成的种种束缚,自由地发表意见看法,促进信息交流的真实性和互动性。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政协委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联系群众的具体诉求。其三,网络議政有助于提升政协委员掌握民意的精准度。借助大数据进行民意的采集与挖掘,可以极大提高政协委员掌握民意的精准度。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能够使人民政协对于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筛选,将一些重复的或者相似的、既往提交的信息排除;另一方面也能克服网络民意表达的非理性化、狭隘性、碎片化,从海量的、零碎的民意数据中整合提炼出系统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能够有效体现民意,使得政协委员所提出的提案和建议更具针对性。

(三)网络议政有助于推动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作用的发挥

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综合性定位,决定了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目的在于通过广泛充分的讨论求同存异、化异为同,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的共识。网络空间作为“观点的公开市场”,既能实现人民群众对政治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广泛、充分的讨论,也能为意见的交流提供有效平台,促进共识形成。首先,在网络议政前,政协委员在收集网络民意过程中,如遇到网络上出现危害社会稳定、抹黑党等消极负面言论时,可以借助网络参与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发挥自身影响力,发表专业言论,引导网民对危害社会稳定等负面言论进行理性思考,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空间。网民与政协委员在“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中交换信息、交流互动,可以解开“思想疙瘩”,舒缓情绪、化解矛盾,进而增进政治共识。其次,在网络议政过程中,政协委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畅所欲言,在坚守政治底线和尊重包容的原则下,通过协商互动增进理解、加深了解、减少误解、获得谅解。政协委员还可以通过网上提案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人民政协网络议政的现实困境

网络议政创新了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形式,目前各级政协组织积极对网络议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议政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的网络议政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开展网络议政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

积极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在网络议政实践中,一些政协委员网络议政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回应网民参政议政的关切。一些政协委员对参政议政的内涵理解不全面,把委员身份当作是一种政治荣誉,缺乏参政议政的热情。与传统议政形式相比,网络议政能更好地帮助人民政协发挥上达中央下通各界的枢纽作用,加强人民群众、政协委员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充分地凝聚各方共识。但也应该看到,在开展网络议政过程中,一些政协委员或是由于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或是对互联网存在抵触情绪,对网络议政反应迟缓,不愿意倾听来自互联网世界的民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协组织网络议政的质量。

(二)网络议政的能力有待提升

政协委员的网络议政能力关系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目前,一些政协委员的网络议政能力略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议题设置能力不足。在现阶段的网络议政中,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议题都是根据社会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提炼出来的,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诸多领域,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普遍性的特征。然而,一些政协委员由于对经济社会实践中的重要问题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分析,致使其网络议政的议题难以反映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6]。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征,人民群众在网络上进行利益申诉或评价社会热点问题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致使网络舆论呈现出感性化、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色彩并掺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面对网络舆论风暴,一些政协委员缺乏现代舆论引导能力,他们或是对网络舆论事件反应迟缓,或是对舆情监测研判不及时,与网民互动交流较少。三是互动交流能力不足。周恩来曾说过:“政协不是一盆清水,如果是一盆清水就没有意思了。”[7]网络议政强调的就是政协委员就国家或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各种不同意见之间的讨论、交流、协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议政实践中,有的政协委员提不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有的政协委员各说各话,不与其他人交流互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议政成效。

(三)网络议政的平台不够完善

当前,各级政协组织大多都开通了网络议政平台,如依托门户网站、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微信群、微博等开展网络议政等。但是,由于缺乏平台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加之对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多元化、平等化等特征认识不足,目前网络议政的平台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式单一,缺乏有效互动。目前,大多数网络议政平台仍是以单向性的新闻信息发布为主,而且多是总结性的新闻报道,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缺乏专门设置的互动板块。有些网络议政平台虽设有“在线调查”“社情民意”等板块,但一些政协委员仅将其视为“辅助”议政手段,只接收不转化,致使民意信息空转。二是平台建设仍处于单兵突进阶段,缺乏与其他系统或平台如党政平台、政务系统等建立互联互通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协委员知情明政的程度。

三、推进人民政协网络议政的路径选择

从近年实践来看,网络议政已成为政协组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助推社会公共治理的新形式。因此,应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推动政协网络议政发展,“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8]。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网络议政意识

网络空间已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试验领域。互联网凭借其快速传递信息、多样交互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势,在推动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实践中,蕴藏着非常大的潜能。因此,探索“互联网+”参政议政新途径,实现互联网与政协履职的深度融合,是政协组织发挥其建言资政作用的重要举措。政协组织要更好地开展网络议政,首先要加强对政协委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对参政议政的职能和使命有着准确的认知,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政协委员应自觉肩负起运用网络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既要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委员博客、政协网站等平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回应网络舆论中的热点问题,为网民答疑解惑,又要适时反馈网络民意,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其次,要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正确看待献策与决策的关系,提高政治效能感。献策与决策是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就献策作用来看,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能够为党委和政府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能够帮助党委和政府有效地规避和化解决策风险。就献策结果来看,党政部门在对重大事项作决策时,是否采纳政协提出的意见以及采纳程度取决于协商意见的正确性。对此,政协委员应有正确的认识,尽管有时所提出的建议不一定对最终的决策起到关键性作用,但这仍然是党委和政府形成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政协委员要在决策制定前通过网络征求网民的意见,并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自身专业分析和理性思考,提出高质量的议政建议。

(二)重视能力提升,增强网络议政本领

在网络议政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有赖于自身能力的建设。因此,在人民政协网络议政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政协委员网络议政能力的提升。一是提高政协委员议题设置能力。议题是网络议政的基础,决定着议政的方向和效果。因此,提升政协委员网络议政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议题设置能力,精心确定议题内容。“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发展”是政协工作的基本遵循,政协在设置网络议题时要依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议题,确保政协所提出的议题与党委和政府的所思所谋同频共振、同心同力,实现有效对接。此外,政协在设置网络议题时,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以解决社会矛盾和化解问题为导向,通过在网上征集社情民意,对那些具有外显性、敏感性且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形成议题。二是提高政协委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舆论既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也是政协掌握民意的重要途径。但在这一民意信息中,真实与虚假相互交织,理性与非理性同时存在。为此,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和从网络舆论中筛选出真实的、理性的民意信息,对政协委员来说十分重要。政协委员大多学识渊博、见解深刻,在与网民交流的时候,他们能够形成更具洞察力和影响力的领袖性意见,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因此,在网络议政的过程中,政协委员要自觉当好“意见领袖”,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具体来说,就是要早发声,抢占话语先机。网络舆论传播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只有先声夺人,才能领众人之先,引导舆论发展走向。因此,政协委员要学会根据网络民意变化状况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做出客观评价。同时要敢发声,主动引导舆论。网络舆论可谓是众声喧哗、鱼龙混杂,其中既包括一些群众的真实意愿与理性诉求,同时也存在不少虚假信息与非理性要求。对于网络舆论中出现的噪声杂音,政协委员要勇于站出来,通过反复的交流互动,辨明真相,以遏制负面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再者就是要会发声,做好宣传疏导工作。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与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引导舆论的时候,政协委员既要做好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也要做好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传声筒,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三是提高政协委员互动交流能力。主体间协商、对话、讨论是协商民主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政协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网络议政之前,政协委员要围绕网络议政的议题做好“知晓上情,熟悉内情,体察下情”的准备工作,既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认真阅读党政部门提供的背景材料,也要通过网络或现场调查收集民意,倾听民众心声;在网络议政过程中,政协委员要畅所欲言,主动发声、积极交流互动,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优化议政平台,完善网络议政渠道

政协网络议政平台是政协聚集和表达民意、發挥参政议政职能的渠道和载体。优化人民政协网络议政平台,一是要注重互动交流,构建一个功能完备、多元互动的议政平台。把“宣传思维”转化为“对话思维”“互动思维”“服务思维”,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更好地倾听民众心声、反映民众诉求,是新时代政协网络议政的发展趋势。因此,各网络议政平台要广泛搭建民意直通渠道,开设“社情民意调查”“选题征集”等专门板块,将网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人民政协关注的问题,并倡导政协委员积极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了解掌握网民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以及对选题的建议,提高建言质量。二是要打破“数据孤岛”,做好各个部门平台之间的衔接工作。获取相关信息是政协有效议政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强政协网络议政平台与党政部门平台之间、政协层级平台之间的联系,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让政协委员尽可能获得完整且全面的信息,从而提出更加符合公共利益也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0.

[2]张星.网络空间的协商民主实践:现状与问题[J].电子政务,2015(8).

[3][美]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组织行为学[M].孙健敏,朱曦济,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87.

[4]郭晓科.打造“智慧政协”的新平台[N].学习时报,2019-03-22(A3).

[5]张保淑.中国网民规模超10亿: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8-28(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5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29.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

责任编辑:刘菊香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人民政协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人民政协:谱写协商民主新篇章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