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保障体系研究

2022-05-27陈礼管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保障体系高职院校

摘  要:学生学业评价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构成,是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尽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已经构建了相应的学业评价体系,但是随着高职连续扩招,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人数增多,其传统学业评价体系已无法更好地满足多元生源要求。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基于学业评价标准,从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创设评价环境机制、建立评价保障机制、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等方面构建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保障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业评价;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2)01-0012-05

Research on Academic Evaluation Guarantee System of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Liguan

Abstract:  Student acade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main basis for evaluat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effects. Although the corresponding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umber of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increased, therefore, its traditional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pl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uild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guarantee system based on academic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improv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 learning effec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 evaluation literacy, creating an evaluation environment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an evalua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guarantee system

在教學目标达成的所有环节中,评价具有十分关键的导向功能,学校建设中的评价模式是推动其办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和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发展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学业评价的完善和探究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方面。高职扩招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让不同生源学生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1]学业评价作为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对于更好地了解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培养其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学生学业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并不是教学中的单一方面,而是要基于评价标准,从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创设评价环境机制、建立评价保障机制、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等方面共同努力为其保驾护航,才可以确保学业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取得良好的实效性。

一、非传统生源的内涵与特征

(一)非传统生源界定

在高职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般来讲,高职的传统生源是指来自统招的高中毕业生、三校生、单考单招生;非传统生源,主要相对于高职院校的传统生源而言,是指除了传统生源以外的社会生源,由退役军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在岗职工以及下岗工人等人员组成。这类学生的社会阅历丰富,大部分人因这样那样的问题,曾经中断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传统生源相比较,其学习基础、教育需求以及思想观念差异较大。

(二)非传统生源特征

1.生源构成多样化、差距显著。按照高职扩招招生类别来看,非传统生源尽管都是社会生源,但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主要包括A、B、C、D、E五大类,其中A类为高中毕业生,B类为中职毕业生,C类为退役军人,D类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E类为企业在岗职工、基层农技人员、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不同类型的生源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A类高中毕业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最好;E类企业在岗职工、基层农技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相对较高等。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2.文化基础相对不高。与传统生源相比,高职非传统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不高。同时在认知特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扩招学生往往更重视感性认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对事物进行学习和认知,而后再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对知识加以构建。此外,他们更喜欢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历对事物进行判断,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思维和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对其而言,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对于专业技能以及操作知识的掌握则较为擅长。

3.教育需求各异。与传统生源提升学历的教育需求相比,非传统生源的教育需求通常是建立在工作经历、学历以及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以退役军人为例,因为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期待通过高层次教育促进本身职业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新型农民工生源,则是因自身在生存技能、职业转换的发展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希望可以通过高层次的教育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下岗失业人员,则是期待通过高层次教育让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或是找到更为适宜的工作岗位。总而言之,非传统生源的教育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主要都是为了提升学历和技能。

二、基于育人过程构建学业评价标准

基于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的多样化特征,其教育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到非传统生源在学习基础、学习空间、时间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和实施的方式加以不断地改进和调整,并基于整个育人过程,从人才培养过程的反馈、评价和监控等多个视角,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进行持续调整,由此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对非传统生源学业评价管理和质量监控,应该从“学生满意、过程管控和持续优化”[2]三方面着手,构建基于职业技能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业评价标准。在综合素质方面,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价值追求、人文素养、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在职业技能层面,则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技术等级,反馈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业质量。具体而言,扩招背景下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学业评价质量标准应基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聚焦在对学生的基本认知素养、岗位操作以及社会适应生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构建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保障体系

(一)提高教师的学业评价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开展和实施者,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较强的评价水平对于学业评价规范有序开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中所存在的实效性不高,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教师的评价观念创新性不足,评价能力不足等。[3]因此,为了有效保障扩招背景下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和科学,提升教师的学业评价素养十分的重要。

1.强化高职院校教师学业评价相关培训。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学业评价,加强对教师的相关理论与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促进教师评价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转变以往单一终结性评价的理念,确立促进学业发展的评价理念。[4]首先,要鼓励教师开展学业评价方面探究,对学业评价实践活动进行改革。通过学业评价实践活动的参与,教师会更为充分地意识到学业评价在学生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进而自觉增强自身的评价能力,促进学业评价工作实现质的改变。其次,要增强教师学业评价设计的水平,减少评价抄袭等非公正现象出现;要积极开展专业活动,指导教师掌握科学的学业评价方法,推动教师可以选取最为适宜的方法开展学业评价。最后,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参与培训促进自身评价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评价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能力的提高。

2.鼓励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相关讲座或会议交流。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学业评价有关的讲座或会议,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向广大教师传授评价的最新理念,评价相关的知识以及具体工作实施的技能,从评价流程等多个方面开展建设性的指导,推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评价思想的转变,对评价的有关过程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其次,当讲座或会议结束后,还要给教师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教师针对讲座或会议中的要点问题作出总结,从而使教师能够在学业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更为客观、科学的开展。

3.加强高职院校校内资源的充分运用。学校要鼓励教师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对学业评价问题进行交流,对校内的良好资源加以充分应用。例如,学校可以在每个二级学院中选出10名学生代表和老师就学业评价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和学生代表之间的交流,能够让教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很好的了解。另外,还可以和同事间进行沟通,就学业评价的经验进行分享。

4.鼓励教师参加学校改革相关研讨活动。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业评价相关的研讨活动,或是到学业评价改革取得丰富成效的学校进行学习,进而促进教师对自己评价工作中的做法进行反思。调动其评价改革的积极性,推动学业评价朝着科学和有效方向发展。[5]

(二)创设学生学业评价环境机制

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现状来看,缺少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理念,也未营造出有助于该理念发展的宽松与开放的氛围。良好评价环境的创设对于公平公正学业评价观的树立具有较大的影响,而高职院校评价观念、教师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环境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所以,要确保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创设有利于学业评价的环境机制非常重要。

1.基于评价理念视角构建有助于學生学业发展的评价观。[6]学业评价应基于发展观念作为指导,评价观念对评价结果具有决定作用。为更好地实施促进学业发展的评价观念,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学业评价中学生所处的地位,明确学生主体性评价的思想,转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陈旧理念,鼓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评价的机制,从而使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加到学业评价当中。同时,还要基于生源的不同,年级的不同以及学科的不同等,充分考虑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遵循层次性和差异性的评价原则,对学业评价的方式和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2.强化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相关实践的探讨。尽管当前在学业评价方面有许多的理论,然而如何创建与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学业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和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而关于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起指导作用的实践,一定要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高职院校中传统生源和非传统生源之间的区别进行系统分析,明确非传统生源学生的特点,和学校教学质量督导机构教师、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等相关人员开展积极的研讨,对学业评价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概括出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方法和相关经验,从而对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进行更好的指导。

3.营造支持学业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的环境,让教师可以自主进行评价。首先,应该就学生的学业评价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一定的权力。例如,学校教务处要把课程评价的方式、标准、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等权力交给授课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学业表现最为了解,所以要让教师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评价权利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在教师获得了自主评价的权限以后,就会极大地促进其学业评价积极性的提高,进而推动教师基于不同生源学生的特征、学习需求以及课程特点更好地开展学业评价工作。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师评优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增加工资构成以及职称评价中教学工作量所占的比例,便于教师可以有充沛的精力与时间投身到教学当中。再次,还要把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取得的进步看作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方面,从而促进教师自觉地开展学业评价方面的创新和改革,构建质量较高的扩招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最后,高职院校还要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学业评价改革。学业评价并非静态、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业发展和教学需求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过程性评价,并针对过程性评价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业评价改革。

4.优化配置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资源。[7]高职院校要按照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足教师,降低师生比。扩招让很多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多,但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发现不同学生的需求。而通过对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了解不同生源学生的教育需求,开展过程性评价,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三)建立学生学业评价保障机制

1.评价方法多元化保障。评价方法是基于评价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流程等的统称,包括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种方法,[8]在日常的学业评价过程中量化评价方法应用最为常见。然而,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单单涵盖专业理论、技能和通用知识,还涵盖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养和特定实践知识等无法量化的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是通过数字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以反映,质性评价则是通过记录和描述的方法,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定,这是无法依靠数据来量化的。因此,在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的学业评价中,除了采用量化评价方法外,还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加以辅助,从而对学生学业发展情况更为全面地反映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对档案袋[9]评价法加以合理运用,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表现、职业素养、能力以及个体成长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对学生发展进行记录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法能够将学生的日常进步、成就全面地反映出来。从类型上看,档案袋主要有过程性档案袋、精选型档案袋和最佳成果档案袋。从评价的主体看,档案袋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教师和学生,还包括家长等。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档案袋评价可以采取班级公开展示和分组传阅的方法进行。扩招背景下,在高职学生学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基于不同生源特点,选用不同类型的档案袋,对学生的日程表现和成绩记录下来。例如,在实践课教学中,可以把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业状况,还可以反映出学生努力过程的作品收集到档案袋中,而后再采取相互传阅或公开展览的方法开展评价;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访谈、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把收集获得的有关材料存放在档案袋里,进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发展目标以及改进和调整。[10]

2.学业评价信息反馈保障。评价反馈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考核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学业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化。[11]良好评价反馈要具有较强针对性,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可以为学生指引学习改进的目标和方向。扩招背景下,高职非传统生源的学习基础和实际状况,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与其人才培养实际更为相符,为此,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可采用口头反馈、阶段性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和技术反馈等多种方法实施信息反馈。例如,教师要针对非传统生源的学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课堂提问、作业完成以及测试等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明确自身学习目标和学习状况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12]针对期末成绩反馈,为了能够让非传统生源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业考试中存在的错误,可以采取将考试试卷返给学生的反馈方式,实行试卷返还机制,给学生创设改进和反思的机会。

3.学业评价相关制度保障。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确保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业的质量发展和学业评价的规范有序开展,必须拥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13]作为一种强制约束力,制度比文化价值观和道德的约束性更强,也能够更为有效地规范教学行为。针对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非传统生源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动机、教育需求、所开展的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制定《高职扩招学生弹性学制管理办法》《高职扩招学生专项学分管理办法》《高职扩招学生考试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而使非传统生源的学业评价考核工作有章可循。

(四)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监督机制

任何制度都只有在具体的实施中才能凸显其价值与功能,[14]高职院校学业评价机制的开展同样如此。要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更为有效地开展,切实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是非常的重要。

学业评价监督机制的制定,需要对学期初、学期中以及学期末整个环节的学业评价状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在学期初,高职院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对各专业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与学习目标进行检查,对各门课程的学业评价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学期中,不但要对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检查,还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评价状况,检查教师是否根据学期初拟定的学业评价标准执行。检查的方式可以由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自查与学校教务处抽查结合的形式,如果发现问题必须让教师即刻整改,同时积极听取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的看法与提议,指明调整方向。在学期末,要对教师的学期任务达成状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各门课程学业考核的方式、试卷命题及阅卷的标准、学业评定的具体规则、试卷分析的情况,用以评定任课教师的学期整体表现等级,并将评级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綜上所述,基于育人过程构建学业评价标准,从提高教师的评价素养、创设评价环境机制、建立评价保障机制、完善评价监督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保障体系,更好地解决高职扩招后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切实提升在职从业人员学历文化、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仅保证“数量型扩招”,而且保证“质量型扩招”的目标能够实现。

收稿日期:2021-12-02

基金项目:2021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职非传统生源学生学业评价研究”(21wsk240)

作者简介:陈礼管(1979—),男,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保障体系高职院校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