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增值评价探索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2022-05-27鲍东杰郑煜煊石爱民马英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

鲍东杰 郑煜煊 石爱民 马英华

摘  要:职业能力是保障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能力增值是评估职业教育效能的重要指标。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以职业能力增值评价为基础,分析学生在校学习成长经历对职业能力增值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职业能力增值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认同感、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与获得以及在校经历的丰富度。职业院校可以从培育专业认同感、强化大学生学习动机,关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把握大学生能力增长关键期,丰富大学生在校经历、营造良好校园活动氛围,重视校本调研数据、强化增值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入手,拓宽大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路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能力;增值评价;职业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2)01-0001-05

A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Taking th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O Dongjie, ZHENG Yuxuan, SHI Aimin, MA Yinghua

Abstract:  Vocation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value-added of vocation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experience in school on the value-edded of vocational ability.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clude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vestment and acquisition of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and the richness of school experi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cultivate a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rengthen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pay attention to graduation thesis/design links, grasp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growth, enrich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school,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campus activities, pay attention to school-based research data, and strengthen value-added evaluation result so as to broaden the value-added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deepe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y; value-added evaluation;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在过去的2021年,中國经历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顺利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建党百年目标,同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此进程中,不论精准扶贫还是建设现代化国家,都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的支撑。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围绕职业教育发布的纲领性文件,重点强调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技能型社会。《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列为积极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职业教育适应性在于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职业人”,职业院校除了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之外,还应注重提升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满足职业发展需求。6AA69EA7-78F7-41AD-A996-CCD33225BBEB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能力是评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能力的增值评价是检验职业院校育人成效的关键。德国教育界对职业能力的探索与评估早在1970年代已经开始,2005年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把职业行动能力确定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职业行动能力主要分为专业(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三个方面。(周奕珺,2021)[1]我国学者对职业能力的内涵也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姜大源(2017)指出职业能力三大要素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门瑞雪(2021)认为职业能力指个体在特定职业中将知识、能力概念通过类化、迁移与整合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3]总的来说,职业能力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获得的能够解决特定职业中专业问题的专业性能力,二是开展工作所必备的通识性能力。本文中职业能力专指毕业生作为“准职场人”的通识性能力,包括学习者个体从事岗位工作时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为后期职业生涯提供可持续动力的职业发展能力。[4]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职业能力增值多少,哪些学习经历会影响职业能力增值,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是否能够反向思考育人路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文关注并尝试采用实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学生参与理论

学生参与理论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在高校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和投入,认为学生个体在就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和状态是预测学生成就的重要解释变量。学生参与理论属于类型概念,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概念框架,其中比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佩斯的学生努力质量概念、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汀托和齐克林的学生融入概念理论、乔治·库恩的学生投入理论等。学者们根据分类不同的学生参与方式,总结了学生大学期间的知识与能力的收获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学术项目等外在条件,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行为,如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师生互动等,强调了学生在学业完成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校除了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之外,还需要通过各类资源投入、教学实践、激励机制等方式,努力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业,从而真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5]

学生参与理论将教育研究重心从以往的学校、教师转移到学生个体,从学生视角摸索高等教育“黑箱”,考察学生学习经历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笔者在学生参与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成长问卷调查X大学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素养成长、学习投入、专业认知、课程体验、教学与学业指导、迎新及毕业、成长支持等现状,立足职业能力增值评价,分析职业能力增值影响因素,挖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增值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用于测量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增值幅度,判断大学之于学生的影响力。增值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深人解释高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依据。获取增值评价的数据信息最直接、客观的方式之一,是面向学生实施自我报告型问卷调查,以学生自测方式描述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参与度,以及自我感知到的发展和收获,间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增值评价。[6]本文以麦可思数据分析公司为职业院校X大学做的学生成长第三方调研为依托,提取该校2021届毕业生的学生成长问卷调查数据,经过空答率、反向题等检验,获得有效样本数量为4 896份。聚焦职业能力增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选取相关题项,以学生填写能力是否提升的调查问卷,表征职业能力的增值情况。职业能力增值情况的题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职业素养,具体分为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洞察力、策略谋划能力、责任约束感、忠诚度认识、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等七项;二是职业发展能力,具体分为自我定位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工作搜寻能力、自我行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资源掌控能力等六项。

问题采用李克特式4点计分法,1~4分别表示“没有变化”“提升较少”“有所提升”“提升较多”,分数越高代表增值越高。本文用均值来表示两类能力的整体增值情况,具体分值如表1。整体来看,X大学2021届毕业生的两类职业能力增值均值分别为3.44、3.43,表示该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职业能力提升较多。从性别、学科、工作现状的组别差异分析来看,三种分类在统计学意义上均呈显著差异,但从均值来看差异不太大。从性别看,男生增值略高于女生;从学科看,管理学学生增值较高、经济学学生增值较低;从工作现状看,自主创业的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较高,待业/其他的学生增值较低。

四、职业能力增值的影响因子分析

本文利用SPSS 19.0对问卷相关因子做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得出,与职业能力增值呈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毕业设计、在校经历等三项,相关分析系数如表2。

基于上述相关分析,得出与职业能力增值显著相关的主要因子。将三项因子的分解题项作为自变量、職业能力增值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 19.0依次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各项因子对职业能力增值的影响力。专业认同与职业能力增值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该项因子共提取7个题项,其中对两类职业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对专业培养目标等的了解情况、学习积极性、专业未来发展信心、专业相关热点和动态关注度,影响力依次降低;学习乐趣对职业素养增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力较低,对职业发展能力增值无显著影响;工作选择是否对口、个性特征符合度对两类职业能力无显著影响。

毕业设计与职业能力增值回归分析如表4,该项因子共提取4个题项,均对两类职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力从高到底依次是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协作精神能力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与设计指导老师的交流。

在校经历与职业能力增值的回归分析如表5,该项因子共提取2个题项,一是从未参与学生组织、社团组织、获奖、入党经历,二是从未参加任何竞赛,对两类职业能力增值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就是说,在学校从未参加过任何组织、竞赛等活动的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越少。6AA69EA7-78F7-41AD-A996-CCD33225BBEB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职业能力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完成身份转变的必要准备,同时也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职业院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能力的获得是学生个体在经历大学期间的所有学习、实践、人际互动、资源共享等共同整合形成,并非单方面的一蹴而就。根据前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职业能力增值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认同感、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与获得以及在校经历的丰富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帮助职业院校拓宽职业能力增值路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培育专业认同感,强化大学生学习动机。专业认同是学生对待本专业学习的认知、态度、行为投入的情感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专业认同感高时,学习动机得到增强,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7]职业院校由于自身要满足市场需求的类型特色,专业更新迭代速度较快,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这必然带动职业院校的专业大换血。学校在更新专业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育和作用,首先,在招生前除了宣传本校环境、历史之外,应做好专业介绍,包括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实践方向、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对备选专业有了清晰的认知再填报专业;[8]其次,在学生入学之初,利用课堂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加深了解,可以适当发挥同辈导生力量,鼓励本专业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交流;再次,引导不同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专业品牌,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组织认同、增强专业情感,实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即所用;最后,考虑增加专业调换灵活性,目前在大学中调换专业的可行性依然很低,学生入学之后发现所学专业跟想象中不一样或是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若无法换专业也会对专业认同有所影响。[9]

第二,关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把握大学生能力增长关键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大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也是综合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阶段。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开题、组织撰写到预答辩和答辩,无不考验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资源掌控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这些都是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院校应该把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作为培养学生的“最后一公里”,严格把控毕业论文(设计)各个步骤。首先,灵活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进度,尽量减少与学生毕业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尽早组织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开题,让学生形成为毕业论文(设计)做准备的意识,促使其在后续的实习或学习当中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索;其次,建立健全指导老师的遴选和指导制度,如前文调查发现,学生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时长对其职业能力增值具有正面影响,因此,为学生配备学术水平高、时间可自主调控的指导老师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再次,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跟踪、实时监督和后期检查,用质量保证制度保证老师的指导作用和规范学生的行为。[10]

第三,丰富大学生在校经历,营造良好校园活动氛围。大学教育与其它教育阶段最鲜明的区别在于,大学除了实施教学计划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学生组织、社团组织、活动竞赛等,这些活动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职业能力和拓展基础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校经历与职业能力是互为助力、螺旋提升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通过参加学生组织、竞赛等活动,获取了更多实践性的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信心,那么在下一次的活动中会激发内心的挑战欲,动机性更强,促使个体参与更多、收获更多的正面反馈。高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大学生这一特点加强对校内活动的管理,首先,对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分类指导、分层管理,根据其工作内容、性质配备指导老师,对指导老师和学生组织的工作加强监督与考核,避免流于形式;其次,结合时代发展,引导学生挖掘与专业特点相融合的活动品牌,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提高社会的责任心与敏感度;[11]再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以活动绩点、学分兑换、综合测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大家积极组织并参与。

第四,重视校本调研数据,强化增值评价结果应用。校本调研数据就像一座尚未开采的矿山,信息化技术是挖掘矿山的铲子,面对偌大的矿山如何去开采,如何提炼出宝石,是对教育研究人员的时代考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评价学习效果,进而判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效能,这为职业院校分析校本数据调研、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一条全新通道。[12]首先,组织相关教师加强信息化技术、统计学知识学习,为实施增值评价提供人力和技术的支持;其次,搭建多元化评价主体沟通平台,让学校、教师、学生、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等参与到增值评价当中,共同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再次,在质量评估体系中加大增值评价指标比例,并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定期实施监测,对监测结果要实时反馈,做到前期全方位调研、中期分阶段施测、后期多层面反馈。[13]增值評价以学生能力有所发展为出发点,判断的是改善、提升,总结的是如何改善、如何提升,教会学生的是发展能力的方法,这才是教育的根本。[14]

收稿日期:2022-01-28

基金项目: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视域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SD2021004);2022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重大委托项目“基于综合评价的职业本科教师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KGDJWT202201)

作者简介:鲍东杰(1975—),男,山东莱阳人,硕士,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市政工程;郑煜煊(199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石爱民(1970—),男,河北滦南人,硕士,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语言文学;马英华(1978—),女,河北南宫人,硕士,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皮革固废资源化。6AA69EA7-78F7-41AD-A996-CCD33225BBEB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供需差异的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化学分析工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