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难点与路径研究

2022-05-27刘冰冰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在线教学高职院校

摘  要:自教育信息化改革政策推行以来,在线教学被全国各高校广泛推广,随之而来的在线教学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探析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现状、面临的困难,结合大数据技术,探索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构建路径,推进在线教学科学规范、持续健康的发展,以此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2)01-0017-04

Research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Bingbing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eform policy, online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the shortcomings of online teach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online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lores a path to build an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th the tool of big data. And this paper is aimed to promote a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furthermore, to boos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constantl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互联网+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國线上教学已持续发展十多年,虽然得到各级政府、学校、家长与学生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认可,但总体仍停留在浅尝辄止阶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推动在线教学质量的发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精神,各高校纷纷选择在线教学模式应对突发事件,造就全国范围内的线上教学盛况。疫情激发了在线教学活力,同时也折射出在线教学诸多问题。如何加强线上教学的质量监控,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教学管理与服务不滞后,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1]

一、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特性

(一)以生为本  高效育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中心,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在线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所用,成为他们自主成才的得力工具,发挥该体系的育人作用,继而达成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目标。

(二)深入课堂  提升质量

教学管理部门深入在线课堂,切实了解师生交互情况、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有效跟踪了解教师的上课状态、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帮助老师剖析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提供重要参考。

(三)契合实际  合理发展

高职院校除需推行信息化教育改革2.0行动计划等国家政策外,还需关注本地区在线教学发展动态,确保学校在线教学体系与区域性信息系统软硬件条件相契合,避免出现在线教学技术先进却无法落地现象。高职院校还需明晰自身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发展战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同步支持前提下构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之在学校育人进程中发挥作用,凸显学校育才特色,确保学生成才需求与教育发展需求相契合,使该体系得以合理发展。[3]

二、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难点

(一)教学实施主体:观念传统  缺乏主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教育出路,积累“互联网+”教育经验。在线教学不是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简单的叠加,而是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4]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资源的选择、教育平台的使用、课题的互动答疑、学生在线指导,都需要教师们自发自主的学习,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但部分教师观念保守,信息化教学意识弱,缺乏主动热情的学习态度,甚至对线上教学存抵触情绪。不少年纪较大教师表示,线上教学过于复杂,不敢轻易尝试。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二)教学组织保障:状况频出  举步维艰

很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面对在线教学却寸步难行,线上授课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线下授课模式照搬至线上,没有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细化教学目标、分解教学任务、明确过程考核,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线教学的技能前期储备不足,存在学校顶层设计不优化、制度建设不及时、组织规划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等软实力的提升。[5]

(三)教学运行平台:技术滞后  支撑不足

在线教学大规模的开展,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硬件建设不过硬。平台服务器扩容不及时,经常出现网络卡顿、无法登陆等问题,严重影响授课效果;二是软件建设不够精。软件研发团队缺乏创新、应变能力,普遍存在各类教学软件开发不完整,软件技术维护不理想,线上授课功能不齐全等问题。[6]

(四)教学质量监控:监管乏力  缺乏机制

随着在线课程的全面推广,如何优化在线教学监管体系,是每所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但长期以来线上课程和混合式教学发展滞后,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全面建立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监控体系不完善。缺少课程质量标准、课堂师生规范、信息管理流程、质量保障制度等体系建设;二是监管力度不到位。没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教学质量监管,很多高职院校会组织督导进行线上巡查,但因为标准不同、条件限制,监控仅限于线上理论教学,疏于对线上实践课程的管理。更缺乏对学生线上学习进程、学习体验、学生满意度、教师任务布置、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和服务等监控。传统教学的监控模式未能真正实现信息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大数据”运用技术滞后,监控的资源范围狭窄等问题;三是资源审核不严谨。疫情期间,各类教学资源一哄而上,平台繁多又不经审核,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1]

(五)教学评价机制:陈旧落后  片面单一

传统的线下教学通常以教师终结性评价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作为教学成效的评判标准,但线上教学的环境、设备和手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继续使用线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来评价线上教学质量,显然不符合在线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教评普遍存在如下三大问题:一是评价体系不完整。评价体系陈旧而落后;二是评价方法不创新。往往以教师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未能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评价优势;三是评价结果不科学。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评价,容易与育人实况脱节。

三、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攻难克艰:转变理念  主动发力

第一,教师方面:培根溯源,革新观念。国务院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发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方面的作用,构建‘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新体系。”[7]一是角色转变。教师逐步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向教学的引导者、激励者转变。以开放、包容、积极的心态接纳信息技术,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合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大趋势;[5]二是积极改进。主动与在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专家交流,不断改进授课模式。在线课堂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針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教学的个性诉求。[6]

第二,学生方面:认清形势,积极投入。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应清醒的认识到开展线上教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逐步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与授课老师紧密交流,及时反馈自身学习状况,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二)统筹规划:多措并举  提质培优

第一,提前规划,组织保障。学校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和督导章程,提前做好预案,协调处理好在线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根据“前期准备—教学试行—全线开展—循环改进”四步规划,保障在线教学过程平稳有序;另外二级学院做为教学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扮演好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

第二,循序渐进,合力提升。具体举措如下:一是专项培训,能力提升。开展教师在线教学专项培训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培训和云教材编辑培训。并利用直播平台,开展线上专题培训;二是线上教学,答疑交流。根据教师需求,开通“在线教学咨询服务”微信群和“远程课堂直播培训”,时时在线为老师解决线上教学问题;三是营造氛围,树立榜样。精进教学管理,开展提升在线教学质量的系列活动,如遴选线上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出“学生最喜爱的‘网红教师”,评选出“停课不停学”线上“金课”,“相约云端,学不止步”最美学习达人等活动,确保在线教学有序高质量运行,让“不一样的课堂,有着同样的精彩。”

(三)有效保障:加大投入  技术提升

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质量是在线教学重要基础,大范围的开展在线教学,是对校园网络工作的考验。

第一,加大投入,硬件设备。要确保教学硬件设备满足在线教学的需要并正常运转,学校层面需加强校园网的升级、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服务器、网站、网站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保障在线教学的安全平稳。同时发挥政府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全社会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和硬件支持。[8]

第二,技术提升,软件开发。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确保软件开发者的利益,激发软件开发者的积极性。[6]

(四)合理监管:制度建立  数据保障

第一,完善体系,建立制度。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监控作用,深入对教学各个环节,形成“监察-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的诊断与改进。[9]重视制度建设,制定如《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在线课程考核管理规定》《在线课堂教学规范》《督导评分实施细则》《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教学督导助理员工作条例》《教师评分申诉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使教学监管、督导工作有规可依。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第二,重视数据,全面监管。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现代信息化教育逐渐在技术运用上融入“大数据”理念,充分挖掘大数据内涵,有效构建大数据监控体系,把整个在线学习过程纳入监控体系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寻找教学各环节管理上的共性问题。如从学生课堂教学、实习实践、考试考核等方面,构建高效便捷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校领导及督导深入网上课堂实时过程监控,密切跟踪线上教学动态,扫码同步线上听课、在线巡课指导、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及时掌握线上教学情况,并编制撰写“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专项调研报告,利用大数据分析诊断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在线教学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授课主体、客体等反馈听课建议和整改意见,为管理者的决策整改工作提供信息和建议。

第三,审核筛选,研判课程。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校教学督导团成立校级督查小组,专门负责审核课程教学资源,研判课程是否具备开课要求,确保所有课程能保质保量按时开课。[1]

(五)客观评价:数据支撑  多元评判

第一,有效整改,评价体系。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教学成效评价机制需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融入新的元素,建立多维度、全过程、多元化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新的评价机制对侧重教师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准备、线上环境管理、教学效果反馈等评价,逐步建立师生自评、生生互评,同行互评,师生互评、督导评价共五个维度评价。力求做到及时反馈不同评价信息,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质量监控闭环。[5]

第二,合理运用,数据支撑。一是高效运用平台数据。以数据为依托加强教评,妥善利用教学数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设备、系统、学习资源等环节存在的具体问题,帮助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管理人员找准工作着力点,使在线教学体系能始终健康稳定;二是有效激励,机制关联。针对各学科、各院系、各专业教师线上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考核机制关联在一起,同时需各教学单位(院系、专业等)进一步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技术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平台信息共享,为大数据评价体系提供良好数字环境,增强在线教学评价激励作用,使教师能重视在线教学活动,根据教评结果有计划性的改进线上教学对策,赋予在线教学活动前瞻性,使线上教学活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4]

第三,考核方式,改革创新。为推动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与职业能力相適应的考核体系,鼓励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以考促建目的。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实现“无纸化”“云测试”等创新的考核方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上考核融为一体。

四、结束语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为保障在线教学效果持续提升,需紧抓教学主体、教学组织、教学平台、教学监管、教学评价等五大改革关键,并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构建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新体系,提升高职院校新时代育人有效性,为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收稿日期:2022-01-02

基金项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研究”(DF2020YB04)

作者简介:刘冰冰(1977—),女,浙江温州人,硕士,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创业教育、职业规划。EF28962B-F774-4AEF-A5A4-80D7BFAD922C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在线教学高职院校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