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

2022-05-27黄茜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黄茜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前的教育热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由此调整、优化教学策略。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既是提升學生语言运用、建构能力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审美情趣的重要媒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为基础,探讨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阅读教学策略,如情境法、提问法、合作法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阅读活动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为何一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常规的阅读目标比较重视知识积累,并未深入挖掘文本资源的隐性内涵;其次,阅读教学的形式并不科学,教师负责主讲文本结构与意义内涵,学生的思考和认知比较被动,缺少有效探究经验,难以实现深度阅读;再次,阅读教学以课文资源为基础,缺少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监督与讨论机制,学生缺少品鉴经验,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无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自然难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对此,教师必须要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优化阅读教学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情境导入文本阅读,做到情思结合

语文学科素养既强调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较为全面地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求教师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认知变化,做到协调统一。为此,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发挥情境的教学作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觉思考文本内容,以便顺利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组织角色表演、组织游戏活动、呈现电教媒体、组织生活观察等,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以《七律·长征》课文阅读为例,本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讲述了震惊国际的红军的长征史,高度凝练了中国红军在长征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赞颂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磨难、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整首诗歌情感高昂,内容丰富,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不足,并不了解红军的长征史,难以感受诗歌中的革命情怀。于是,我在备课时思考了这一问题,认为播放红军长征奋斗史的纪实资料,引导学生观看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奋斗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于是,我尝试在课堂上播放了长征纪实片资料,且重点选择了长征道路上的跨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等历史性场面。不出所料,学生看到这些画面时都变得紧张、害怕起来,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心也紧紧地揪在了一起。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学生看到中国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真正理解了“尽开颜”的状态。由此,学生就能顺利进入诗歌欣赏情境之中,带着情感阅读诗歌、欣赏诗歌,自主感受诗歌中的革命精神,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认知状态。

二、以提问深化文本认知,做到先学后教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规的课堂教学技巧,科学运用提问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说,真正实现读、思、说的和谐统一,有利于落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对此,教师应善用提问技巧,通过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剖析文本信息,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积极建构,实现先学后教,对学生进行审美启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鉴赏课文,使其逐步实现深度阅读。

例如《穷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语言朴实凝练,内容直观易懂,学生初读课文时便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本节课的阅读教学重点是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所要传递的观点,深入剖析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为此,我就使用了提问技巧,在阅读故事开头时提问:“为何课文会描写桑娜的家是温馨而舒适、干净的?”“哪里能看出渔夫一家的生活是穷困的?”“课文中多次描写了桑娜的心理,请你圈画出来,并由此分析桑娜的形象特征。”“为何桑娜决定抱回西蒙子女时会忐忑不安,担心渔夫生气?渔夫的表现是什么?这体现了渔夫一家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为何要塑造渔夫一家的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你能从中明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理吗?”等等。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可更深入地分析课文的细节内容,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使其深入分析课文的主旨,感悟文本含义。

三、以合作分享文本感悟,做到深度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信息。在这一方面,教师应遵循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具体要求,客观分析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由此组织异质分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探究活动,共同分析特定文本的内涵、结构特点、文学价值等,以便不断深化学生的思考状态,丰富学生的阅读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也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在阅读课上,我会主动尝试组织分组阅读活动。比如在《桥》课文阅读中,我就鼓励本班学生在阅读课上分组阅读,通过组内讨论梳理课文的故事线索,探究老汉的人物品质,尤其是要细细体会课文的结局,再重新阅读老汉与年轻人之间的对话和行为,感受老汉的内心,集体探究“桥”这一文本题目的深刻意义。

在小组内,生生之间必须要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不可忽视任何人的意见,且要平等分工,选出一人负责记录观点和组内的争执点,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讨论,既要分享本组观点,也要虚心接受其他小组的有效观点,提高合作学习效益。

四、以拓展丰富文本认知,做到自主阅读

阅读应该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于成长体验比较单一的小学生来说,丰富的阅读活动可以切实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使其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使其主动学习必要知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此,教师可整合课内外阅读教学活动,拓展阅读内容,支持学生在课外读好书、多读书,并且要通过读书大会、阅读沙龙等活动去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汲取优秀文本的人文价值,在丰富的阅读中实现和谐发展。

小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能力都不同,他们在课外会被不同题材的图书吸引。所以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会尽量兼顾学生差异,支持学生独立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最大可能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我就细心划分了图书的题材类型,如小说类、故事类、散文类、诗歌类等,帮助各个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除此之外,针对国内外的经典名著作品,我会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并为此专门开设导读课,如《格林童话》《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国神话故事》等,由此构建课外阅读平台,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阅读经典名著,并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与沙龙交流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在读书沙龙活动中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综上,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分析阅读活动的教学价值,科学调整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探究性、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支持学生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使其在阅读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周菊霞.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6364.

[2]刘晓荣,邓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1(16):5758.

[3]蓝文桥.立足语文学科素养,展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21(9):116117.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