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 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2-05-27项瑜吴星徐晓焕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4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思政教育

项瑜 吴星 徐晓焕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构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进入“智媒时代”之后,必须强化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成长为我国社会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先明确并且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作为导向,对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在经过研究之后不难看出,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需要与当今的“智媒时代”相融合,从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创新路径,促进大学生不断进步。

关键词:“智媒时代”;大学生干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2-0050-04

“智媒时代”下,技术的变革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受到的冲击程度较其他社会群体更加严重,“智媒时代”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智媒时代”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某种意义上,也为思政教育平添了阻力。其中大学生干部在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榜样的力量带动班级集体的思想政治建设,以个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大学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1]。

一、“智媒时代”特点

媒体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媒介,传统的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介。但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得消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可通过“两微一端”、PC和网络等科技手段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向社会传递信息资源,打破了以往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智媒体平台发表自身观点,阐述自身认知,分享自身经验。在此背景下,所有人均属于信息的接受者和输出者,这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形式,也导致大众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与传统媒体相比,智媒体操作更加简单,动动手指就可以网罗社会发展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知晓世界上每一处发生的事件。由于使用网络的门槛较低,人们在网上既可以获得于自身有用的资源,也会面临一些恶意扭曲事实、随意编造的虚假信息,目前的网络监管制度还有待完善,因此大量的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冲击。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智媒时代”下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智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大学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采取单向灌输的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发言人”,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的灌输。在智媒时代,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积极引入微课教学。智媒时代具有较强的交互性,通过直观的声音、图像和画面,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政教育之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陈旧。智媒时代下的所有人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創造者,教师应依靠此特性,更新思政教育理念,让思政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丰富课程的内涵。智媒时代下的思政教育拥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智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通过智能媒体讲解思政知识,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教学体验,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性,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2]。

三、“智媒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思想动态与价值观愈加多元化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不再单一信仰一种理论。学生日常接触的信息较为纷杂,导致其思想动态变化趋势不稳定,不再以单一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智媒”时代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为广阔,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言论,对辨别能力较弱且价值观念并未塑造完全的学生来说,这些消极言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思想的剧烈波动。这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生冲动思维明显

现代学生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首批接触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网络影响较为严重。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视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当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到思维片面性的影响,引发冲动心理。当学生长期处于片面化信息的影响下,思维容易走极端,导致情绪难以控制。再加上学生社会经验较为淡薄,容易被网络平台的虚假信息所误导,特别是社会突发信息,学生缺乏理性的对待,极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所利用。因此,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培养学生在纷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三)学生集体意识较为淡薄

现代的学生价值观念过于强调个人意识,也较为关注自我需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集体意识,不愿关注其他人的经历。虽然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强调集体的概念,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难以理解集体概念,或者对集体概念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思考、处理事物产生干扰。因此在“智媒”时代下需关注学生价值观中的个人意识塑造,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强化思政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作用[3]。

四、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内容缺乏创新

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教学内容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学校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对教学内容并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下社会发展的联系较少,使学生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出现现实与理论不相符的情况。此外,教学内容创新不足,也从侧面反映出思政教育工作准备不足,对学生的需求了解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创新,多以教师对理论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记录的模式授课。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并未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导致学生难以借助对实际的感知来理解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研工作,使思政教育远离学生发展的实际基础,影响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思政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五、“智媒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一)提高思政教育队伍综合素养

人才在各个行业中都是无法替代的存在,高质量的思政人才对思政教育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如今,智媒体具有愈发广泛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为使此问题得到解决,高校应加强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在整体上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高校应强化思政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思维,确保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在时代发展中始终坚持学习,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学习的積极性。其次,重视培养思政教育工作者使用网络的能力,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真正同时代发展相适应。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同学校具体现状相结合,制订出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模式,如组织主题讲座,定期开展教育交流活动等,重视人才选拔,进而组建综合素养较高的思政教师队伍,让大学生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

学校网站属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阵地,大学生可在校园网站中浏览到关于国家发展的动态、党中央发布的政策信息以及校园中的新闻动态,可见,学校网站是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4]。首先,高校可在校园网站内建立心理咨询部,若是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就可通过此渠道得到心理辅导。其次,创建大学生论坛,大学生可通过论坛自由表达自身想法,互相交流与沟通,扩宽学生的视野。最后,高校应确保网络信息的准确性,对网络设置进行优化。

教师应积极创建思政教育宣传网站和公众号,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方法,通过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对大学生干部而言,网络思政教育的自由程度更高,应积极加入思政教育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氛围,提高班级思想政治建设水平,使思政教育取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

(三)丰富理论教育方式

第一,理论属于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外界智媒信息会影响大学生思维,面对此项挑战,教师需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深化思政教学的改革。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关键的渠道。教师应丰富理论教育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备充足时间接收思政教育内容。第二,学校属于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主要场所,大学的思政课程不应被“课堂”所限制,需将其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应丰富思政教学形式。如今大部分高校只通过思政课堂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虽有时也会组织社会实践,但基本都如出一辙,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效。因此,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时时存在新鲜感[5]。为了保持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新鲜感,首先,应发挥校园组织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学生会。由学生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益处在于在活动形式和内容选择上更能体现年轻人的发展特征,在学生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便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手段,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智媒时代”,学生一般都有移动客户端,如电脑和手机等,教师需改变以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期间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的优势,如创建微信群,可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也能通过其布置作业,管理学生。

(四)改变教育理念

想在“智媒时代”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就应符合“智媒时代”的发展需求,让思政教育同时代发展步伐保持一致,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思政教师应提高智媒体意识,在教学中形成智媒体思维,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目前思政教育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令教育成效得以提升,在整体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6]。

(五)培养媒介素养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是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媒介素养既涉及对媒介产品的接受力,也涉及通过批判和独立思维评价传播媒介的本质和使用媒介的水平;媒介素养不但属于使用媒介时必须具备的技能,也属于现代公民综合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要对媒介信息的作用与意义展开正确评估及判断,使信息的创造与传播更加有效,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更加正确,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提议,提高学生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应不断拓展自身知识,形成深厚理论基础,在使用和接收信息时更具准确性,利用媒介使自身得到更好发展。从本质上看,培养媒介素养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思政教育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7]。

(六)提高主动辨别水平

“智媒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存在机遇,也具有一定挑战。“智媒时代”可积极引导大学生思维发展。但由于智媒体存在虚拟性和开放性,在具体传播期间,会存在一些虚假信息,污染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如一些不法人员通过智媒体散布不实广告,传播不良信息等,极易让大学生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健康。同时,“智媒时代”下,人民群众间的交流与沟通没有限制,虚拟网络内形成的人际信任会对真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产生一定影响。网络环境内存在大量骗局,大学生稍有不慎就极易上当受骗[8]。因此,应提高大学生干部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防止其上当受骗。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积极传播网络规范,令更多大学生了解维护网络秩序的必要性,对其辨别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校园管理力度,对舆论展开正确引导。

(七)创建教育阵地

人员和时间的集中程度会对思政教育产生影响,在“智媒时代”下,可通过微信、微博和QQ等科技设备,使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教育效率,同时采用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智媒时代”的优势。教师在开展具体思政教育活动时,应结合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等内容,通过智媒体使大学生思想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如教师可利用手机缩短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更好地呈现教育内容,了解学生动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9]。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智媒时代”特点的分析,提出“智媒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包括建设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发挥校园网络的积极作用、优化理论教育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媒介素养、提高学生鉴别信息真伪水平、建设教育阵地等内容,以此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思政素养,让“智媒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航. 智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J]. 山西青年,2020(12):121.

[2] 赵明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 化工进展,2020,39(01):419.

[3] 焦莹莹,丁宁.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领导科学,2019(07):127.

[4] 薛强. 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 新闻与写作,2020(11):114.

[5] 曹秋.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高教探索,2018(09):130.

[6] 陈建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 知识经济,2020(15):77+79.

[7] 吕翠丽.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策略研究[J]. 戲剧之家,2020(09):175.

[8] 刘庆绪. 新媒体时代高校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创建的发展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54-55.

[9] 任健.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 南国博览,2019(04):201.

(荐稿人:张彦,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思政教育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