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逻辑联系,设计英语阅读“主问题”
2022-05-27丁文文
丁文文
[摘 要]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英语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遵循英语阅读文本中的逻辑关联进行教学策略构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阅读“主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并列、层递、主次、因果、总分、对比等六种关系进行逻辑关系的梳理和理解,实现对英语文本的深度阅读,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主问题策略;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主要取决于课堂提问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英语阅读教学“主问题”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问题链的设计,按照主要脉络进行层层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中实现对英语文本的深度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随着主问题串的层层深入得到了有效锻炼,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度汲取和消化,为以后的学以致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并列关系,显化脉络
并列关系是指教师所设计的阅读“主问题”串按照并列的逻辑关系进行构建,让学生通过对相同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刻探讨,从而让文章的脉络更加凸显,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也被充分记忆,实现逻辑关系理解和知识记忆加深的双重效果。所以,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握文本并列的逻辑关系,让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例如,在“This is me”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自我介绍相关的英语知识,这个知识也是本节课程的重难点。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课本中的reading部分进行并列关系的问题串引入,让行文的脉络显现出来。教师首先询问学生:“在这篇文本中,Millie是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主要信息的?是从哪些方面开展的?请大家快速略读文章,找出答案。”学生此时就会开始分析,Millie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来自Sunshine Middle School,之后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年龄、外貌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教师此时提出并列关系的问题,询问学生:“那么Simon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时候,又是从哪些方面开展的呢?”学生此时就会继续分析,梳理Simon所讲述的文本脉络:Simon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后,只说了自己的外貌特征“tall”,接着就主要描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like sports”“often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Simon和Millie都是在进行自我介绍,Simon的讲述为什么会和Millie的讲述不同?”学生就会想到,在Millie介绍自己时,已经提到了Simon是自己的同学,因此通过分析就可以得出两人的学校相同,年龄大致相仿,这样Simon就没有必要再次介绍相同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在自我介绍时所需把握的脉络。
通过运用并列关系来设计课堂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有条理,学生也会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对文章的脉络也会了解得更加清楚。并列关系是进行问题串设计的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把握好并列关系的问题串对引导学生实现文章大意的理解、了解行文脉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列关系同样可以运用于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事半功倍的高效记忆。教师除了运用并列关系来设计问题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种关系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层递关系,习得句型
层递关系是指“主问题”串依据的是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的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它可以让学生从某一知识点出发,不断深入知识内核,实现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这种逻辑关系的问题串主要应用在句型的理解中,让学生不断深入句子的本质,实现对相关语法和词汇的有效掌握。教师在利用层递关系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巧妙设计问题,最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阅读中的重点句型。
例如,在“Let's play sports”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足球运动员Li Hua相关的短文,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层递的问题串,引导学生习得相关句型。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之后询问学生第一层级的问题:“课本是如何讲述Li Hua作为足球运动员的信息的?”学生此时就会开始分析:文章首先告知了读者Li Hua是黄河足球俱乐部的一员。教师此时深入提问:“在讲述这一信息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词汇和短语?请大家仔细找出来,并圈画出相关的内容。”学生再次回顾文本,会说出“member”这一词汇,教师此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与“member”相关的句型:“我们在说某某是某组织的一员时,经常使用的短语和句型是‘member of’,例如文中的‘Li Hua is a member of club’,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表述‘他是我们班的一员’应当如何表达呢?”学生此时就会开始运用这一句型“He is a member of our class”实现对这一句型的掌握,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play something very well”的句型,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文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此时就会回答教师:“李华踢足球踢得非常好。”教师进一步提出下一层级的问题,询问学生:“那么我们形容一个同学打篮球打得非常好应当如何表示呢?”学生此时就会回答教师“He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这样学生就习得了这一句型,并且可以灵活运用。
由于问题串的询问及回答所占用的时间较长,因此这种层递关系的运用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在每一單元中,都有需要学生深入学习的句式,这些句式中包含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语法,因此层递关系下的问题串应当应用在这些句子教学中,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利用层递关系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可以为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服务的问题,让英语阅读教学更顺利。
三、主次关系,做好补充
主次关系是指教师在进行问题串设置时要明确区分两种问题,其中一种问题是主干问题,需要直指英语文本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点。而在主干问题之外,也要利用一些次要问题进行辅助,让学生面对这些主干问题时能够有一个充分的过渡和适应的过程,从而实现对英语核心问题的理解。所以,确定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教师来说相当重要,教师要仔细研读文本,确定重难点知识,进而设计主要问题,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目的。
例如,在“My day”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询问时间相关的英语语句,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时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主干问题的排布,并在主干问题之外设置与之相符合的次要问题进行过渡,巧妙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在课堂开始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就是询问时间的相关语句。接着,教师运用主问题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向别人询问时间吗?”这个问题比较宽泛,之后,教师继续用次要问题询问学生:“我们都知道询问什么时间做某事应当用什么特殊疑问词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都异口同声回答“when”,教师接着说:“是的,以when开头在其后添加相关活动就可以询问时间了,那么我来提问大家几个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做的活动,例如起床是哪个英语短语?”学生此时就会回答“get up”这一词汇,教师继续进行类似单词的提问,让学生对吃早餐、上学、上课、回家、看电视等短语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主干问题:“如何询问对方什么时间吃早餐?”学生此时就会将刚刚的短语和疑问词结合,完成核心问题的回答。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练习,一个提问一个回答,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教师在进行主次关系的问题串设置时,要充分发挥次要问题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逐步地掌握知识,最终实现对核心问题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主次逻辑关系的问题串设置,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对阅读文本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补充。主次逻辑关系的问题串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很有帮助。
四、因果关系,深化思维
因果关系顾名思义是通过原因——结果这一逻辑线索进行问题串的构建。因果关系同时也是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串,利用这一问题串进行英语文本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深化学生的思维,实现英语文本的充分理解。
例如,在“Welcome to our school”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参观学校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因果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化。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在阅读完之后,教师接着询问学生:“文中的主人公是Millie,他这次带妈妈进学校参观,妈妈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就会开始回答,妈妈首先看到了操场,称赞操场“is so big”。教师继续提问:“是的,是(Millie shows her around)这件事情引发了妈妈的话语产生,那么又是什么让妈妈发出了(the classroom are clean and bright)的赞叹呢?”学生此时就会回答教师,这是因为两人走到了教学楼前,(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s)才让妈妈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在这个过程中,Millie带妈妈参观是原因,妈妈看到操场很大是结果;而妈妈又发现教室是干净明亮的是结果,他们两人走到教学楼前是原因,这就让学生对参观学校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要注意在使用因果关系问题串时,对文本事件的因果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选取其中因果关系最明显的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问题串设置,能够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总分关系,拓宽视野
总分关系是指教师根据单元或文本主题进行主题下的细节提问,根据主干派生出细节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细节问题的把握理解知识。总分关系可以使得主题知识得到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
例如,在“Friends”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与友情相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这一主题下进行总分关系的提问,延伸主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刚上课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在阅读完之后,为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的,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着为了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My best friend”这一主题进行写作,但是学生刚开始时可能没有思路,在这一总问题下,教师可以提出多个分支问题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内容填充,例如:你的朋友外貌是什么样子,你和朋友是如何认识的,你们有哪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们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分支问题的回答进行自己人际关系的思考,并进行写作,实现视野的拓展。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总分关系下的问题回答,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细节问题分支还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延伸,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消化和吸收,助力学生提高阅读效果。
六、对比关系,渗透文化
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会讲到很多西方文化的知识,而学生主要生活在中国,其中就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文本设计有关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理解的误差。
如在“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这一节中,学生主要学习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了解不同的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吗?”之后,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找出文化的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学习,此时,教师在提问题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比如从称呼语、打招呼的方式、接受礼物的致谢等方面来进行阅读总结。之后,请学生代表发言,比如,有的学生会说:“中西方在打招呼的方面会存在文化差异,比如在中国,人们在见面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吃了吗”或者“上班去”等表达方式,这是一种出于礼貌的寒暄语,但是在西方国家,这不能作为打招呼的方式,在他们的文化观念里面,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私事,别人没有权利过问。而谈论天气则是他们最常用的寒暄语。”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对比关系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文化差异一目了然,对文化的差异了解得更加深刻。
遵循逻辑联系设计英语阅读“主问题”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可行的方法促進学生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宏亮.例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基础教育参考,2020(6).
[2]陆丰.初中英语教学中“主问题”链的思维维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3).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