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之美*

2022-05-26徐可欣

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窑气韵青花

徐可欣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1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绘画挣脱了元代的异域风情,民窑的工匠不受各方约束,所描绘的内容贴切生活且简单豪放,画风也趋于自由写意的绘画性装饰。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青花绘画是陶瓷艺术中釉下彩绘表现形式之一,其绘画内容与艺术创作均展示了人们对自然万物和社会万物的认知。青花写意将我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运用青花料和瓷绘毛笔绘制于白色瓷坯绘画之中,创作出一副“青墨”写意画,一墨一水、一料一茶遥相呼应,近似一致,青花写意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在陶瓷介质上的创新与延申,是古人智慧结晶和时代进步的证明。

2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之美

2.1 气韵灵动的留白之美

在陶瓷青花写意绘画中构图是第一要义,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谢赫在六法论中将构图称之为“经营位置”,并强调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好构图能表现出绘画内容的“气韵生动”,创作出“超迈绝伦”的绘画作品。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的构图沿用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基本构图形式,在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留白是一项重要的构图手法,陶瓷工匠巧思地利用景德镇瓷器“白如玉”的特性构造留白画面,“计白当青”设计对比以表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美感,从而营造气韵灵动的留白之美。

留白在青花写意的构图中颇为普遍,如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民窑出土的青花人物纹高足碗(见图1)。碗部外壁描绘了仕女赏月的场景,足柄部绘制松竹梅纹饰。在仕女赏月的图画中,仕女立于树石之下眺望远方,旁侧侍一童子,高处绘有云气纹,远处绘以群山起伏。用近景与远景之间的大片空白表现画面中近景与远山的距离关系,同时衬托近景中的登高赏月,不是画出所有的山岭或山的全貌,而是使用大片留白的构图。通过近处飘动的云气纹、远处山边的虚化来表现薄薄的云雾弥漫着山峰的动态,让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出留白处即群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的画面,以此烘托整体的环境气氛,给人留以无尽的遐想。

图1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2.2 虚实相生的青白之美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画面的色彩表达,与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近似。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中,以不同深浅的墨色表达画面色彩的层次,并有“墨分五色”一称,陶瓷青花写意绘画中也有“料分五色”,分别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青花也者,系以深浅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而不杂以他采,亦犹画山水之专用墨色也”。青花的色彩以单色表万色,依托毛笔为媒介,通过料与茶叶水将画面表现在白色瓷坯之上,营造一副虚实相生、意境深远的青白色瓷画。

陶瓷青花写意绘画色彩的应用注重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手法,“虚”与“实”的表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对重要的美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青花写意瓷画看似单调无色,但画面中的青色多变,且层次丰富,青花料与白色瓷坯之间形成对比又相互调和,所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既辨证又统一。清代《山静居画论》中道:“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如清溪论道图中(见图2),人物端坐于山谷之间谈学论道,垂柳下、溪水畔盘坐一童子聆听学习,远处绘以苍山、草石、树木的景色,陶瓷匠人运用毛笔在瓷坯上作画,通过色彩的浓淡对比表现场景中的虚实关系,展示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深远的意境。如画面中“实”的山石与“虚”的水草相互呼应、“实”的鱼群配以“虚”的溪水、“实”的苍山相对应“虚”的云雾进行静与动的对比,青色与白色之间的虚实,互相协调,相得益彰,勾勒出青花写意画虚实相生的青白之美。

图2 清溪论道图

2.3 质朴生动的题材之美

明代民窑的青花写意题材广泛,类别多样,尤其是山水、花鸟以及文人墨戏画中的梅、兰、竹、菊题材等极为盛行。民窑工匠所绘的青花写意作品风格神采飞逸、简单豪放,具有生活性与开放性。虽然题材受当时文人画和版画的影响与启迪,但并不完全等同,而是逐渐成熟为独立的绘画系统,既保有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格调,又不失民间艺术中的质朴生动。

如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的青花鹿纹盘(见图3),中心位置绘以活泼灵动的两只小鹿在树下乘凉,脚下草地上盛开着一朵朵花儿,小鹿之间相互对视又好像在追逐打闹,盘壁周围采用开光的构图形式,绘以仙草花果图案,结合主题纹饰仿佛闻到花草芳香,置身于丛林之间。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有着健康长寿、幸福和谐、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又同“禄”同音象征着福气,工匠将鹿和花果仙草的造型装饰得夸张生动,用简单的线条强调鹿的动态,这种生动的表达更符合民间大众质朴的艺术审美,题材内容更具生活趣味,体现着人文画的精神意志。

图3 青花鹿纹盘

2.4 诗意盎然的意境之美

陶瓷青花写意中的意境是一种诗意盎然的视觉感受,将画面中的情与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意象,给予观者无尽的遐想。它客观存在且反应于人的思维。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写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物化移情的意境源于自然万物,民窑工匠在万物中注入了思想感情,将形式美上升到意境美,将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意境是青花写意绘画的精髓,意境的表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所在。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绘画中,工匠用青与白的色彩和巧妙的构图表达情景相汇的诗意新境,如青花瓷罐,羲之爱鹅图中(见图4),人物倚靠在亭边,目光望向水面之上,两只鹅在水中游泳,岸边垂柳下侍一书童。画面中并非直白画出水面的波纹,而是以简单的长线条描绘出鹅在水面游走时留下的轨迹,长度不一的短线条和露出水面的水草表示水浅处。场景中虚实相生、动静对比、情景相融,描绘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图4 羲之爱鹅图青花罐

陶瓷匠人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技法,赋予陶瓷艺术作品“悠然自得”的诗境,营造了诗意盎然的意境之美,这是中国陶瓷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2.5 形神兼备的气韵之美

明代景德镇民窑工匠们,在创作中注重画面的气韵和个人的表情达意,强调绘画对象的精气神韵,以突出画面形神兼备的意韵,作品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独有的意境美与气韵美。“其实气韵即是画面上所产生的生动艺术效果,离开生动性就没有气韵,它是优美的运动,和谐的节奏所表现出来的活跃生命力”。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艺术作品中,工匠们通过画面传递着内省的情感表达,刻画形神兼备的气韵之美,尤其在人物画题材的塑造上有着独特的造诣。如高士垂钓图中(见图5),人物服饰褶皱的刻画,看似随意勾勒的几笔线条,却灵动地将人物静坐垂钓的形态表现得酣畅淋漓。两只蜻蜓在水面上飞舞,弯曲的线条表现蜻蜓的翅膀煽动。看似简单的人物表情,浓淡不一的寥寥数笔,不苛求形式上的细节,传神地塑造了一个高士垂钓的场景,将“脱然世外身,不理世俗事”的气质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高超地描绘出一副神形兼备、气韵灵动的艺术画面。

图5 高士垂钓图

3 结语

中国古代陶瓷绘画艺术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特有的美感,这种美与时代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密不可分。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作为民间艺术的绚丽明珠,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文人精神,至今仍可作为陶瓷绘画艺术创作的参考依据。传统的艺术审美理念值得当代陶瓷设计者们深思和研究,探索中国传统青花写意之美,学习和思考,将之注入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带给观赏者美的视觉感受。

猜你喜欢

民窑气韵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青花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明代的民窑青花:绚烂至极而非平淡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