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透视在紫砂主题创作中的作用
——“它山竹”的创作领悟*

2022-05-26潘师敏韩珂可

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山竹竹节茶壶

潘师敏 韩珂可 余 天

(1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宜兴 214206)(2 杭州天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杭州 311100)

紫砂本身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材质,它的形体是基于这种材质自身的特性而诞生的,在历史上,不断有能工巧匠摸索出适宜紫砂成形的工艺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紫砂壶发生了巨大的形体衍变,这些造型诞生的因由各不相同,但都要遵循紫砂本身材质成形的规律,所以在紫砂壶早期诞生的时候,紫砂壶的形体受限于当时的工艺,造成了制作者能想却不能做的窘境。而随着外部工艺的不断提升,紫砂壶的创作环境也就逐步优化,在时代的大潮下诞生了很多秉承时代的经典茶壶造型。

这些经典造型的出现,跟当时人的思想变化是分不开的,当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思想的转变形成一股势头的时候,那反映在紫砂壶造型上的变化就不可阻挡。当代紫砂壶的创作已经到了一个不断迸发的时刻,由于新旧时代不同思想的交融,以及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需求,紫砂壶的造型也迎来了一个多元多变的时代,传统紫砂壶中常见的各种题材在新的设计思想浇灌下,免不了产生一些变化,其中基于现代形体设计中结构和透视的关系,一些新颖别致的紫砂壶作品就诞生了,"它山竹"就是其中之一。

1 “设计”是基于紫砂壶固有结构框架

创作紫砂壶并没有一定的规章和束缚,除了在开始的学习阶段,需要临摹制作一些经典的紫砂壶外,在基础之外的创作其实是有着很大的自由度的。不过可以自由设计并不代表紫砂壶的形体就能够随心所欲、不成形态,大体上任何一把全新的紫砂壶都具有一个内在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单纯的形体,例如经典的“掇只”(见图1)、“仿古”(见图2)、“井栏”等;亦可以是基于现实仿生或精神文化上的变化,如“风卷葵”(见图3)、“鱼化龙”、“三友”等,无论这些主题如何变化,都保有着基本的紫砂壶结构,就是制作中茶壶的各个部分。中国的传统美术受到文化的影响崇尚中正平和,不走极端,所以在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中,多见圆融包并的形体轮廓,尖锐且棱角分明的设计并不常见,紫砂壶的“主题”亦深受这样的影响。

图1 大亨掇只

图2 大亨仿古壶

图3 杨凤年制“风卷葵”

紫砂壶中有关方圆的转化,以及从中衍化而来的暗接法就是秉承这一理念的产物。久而久之这种形体印象就成为一种定式,在历代的紫砂壶造型中沿用下来。新的设计只要跳出这种固有的制作框架立刻就可以跟过去的紫砂壶造型截然不同,但这样一来也就主动放弃了传承久远的文化艺术积淀,无法在创作主题中利用悠久文化所赋予的种种独特魅力。所以当代紫砂壶艺的创新“设计”坚持传统紫砂壶的结构和框架依旧占据主流,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延续下去。

作品“它山竹”(见图4)借鉴了传统紫砂花器中关于树木肌理变化的技巧,将其融入到“石”的塑造中,用简化的岩石轮廓来装饰茶壶本身,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来作为本身主题的文化底色,将竹、石、紫砂三者融合,形成一件全新的紫砂壶设计。

图4 “它山竹”

2 主题形象的提炼简化

在紫砂壶造型中,形象主题给予人的是一种正向的反馈,所以在很多主题的塑造中并不需要将造型完整地堆叠在一起,在历代的紫砂壶艺制作中就总结出了一套非常有效的简化方法。例如在眼前这件作品“它山竹”的创作中,就将石与竹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提炼和简化。在这把壶上,竹的元素主要集中在壶嘴以及提梁两个部分,而石的元素则集中在壶钮和壶面装饰这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通过“透视”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用简化过后的主题造型根据人不同的想象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意境。

“它山竹”的提梁部分采用了对称设计,将常见的3段竹节改为5段,除去中间的竹节,形成两两对称的结构,这样的设计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形体轮廓对称,而是形体造型间的对称,之所以要这样设计是由于紫砂壶结构当中,提梁与壶钮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形成的。通常壶钮的形态要呼应提梁,而在这把上,由于引入了奇石形态的壶钮,钮身带有不规则的特性,所以单纯的穹顶提梁或是3段竹节提梁就显得过于规整,需要引入一定的变量来使整个画面重新平衡起来,但提梁本身的变化有其极限,需要在对称和非对称之间把握微小的尺度,所以截取竹节这一形态特点两两对称的5段竹节提梁就诞生了,增加的两个竹节让竹子的韧性更加显现,同时将常见的3段竹节流精简到两段,这一加一减,让整体竹的元素在茶壶整体所占的比例维持不变。

维持这种尽可能不额外增添一分造型的理念,对于茶壶中石的部分亦是同样,壶钮是一个整体,壶面上的石块装饰乍一看稀稀落落呈现不规则的分散,但实质上利用暗接法,隐去了石块的整体轮廓,让这些分散的石子通过壶身隐隐地连成一块,就如同一整个壶钮一般,这样的塑造借鉴了传统紫砂花货中树桩类作品的肌理表现手法,只塑造其中突出于轮廓之外的部分,而将核心用壶身隐藏,只是树木的生长遵循着自然规律,需要有所保留,而石头却可以根据自然环境各自变化,这就可以进一步地将其简化,只要能够与壶钮有所呼应即可。这样的装饰方法就是利用了现代美术设计中常见的“透视”手法,由点及面的表现所要塑造的形象和主题。在这种情况下,竹与石之间并不是扁平的关系,也并非是按照茶壶的结构排列,而是更加偏抽象的表现方式,根据人的联想而变换方位。弯曲的竹节既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前后,奇石形态的壶钮和壶身装饰与竹相合就构成了各个不同的角度,全看观赏者的思想朝向哪个方向。

3 造型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造型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就在于融合。形体设计的精髓在于创新,而创新型的设计能否获得成功就在于其能不能很好地跟我们的文化融合。

我国自古就有很多与竹石有关的文化艺术,这并非是说这些东西天然地适合进行艺术创作,而是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中就少不了这两样事物。通过人们勤劳的双手,普普通通的竹子和石头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方便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当我们喝茶的时候,看到与之相关的造型就会产生种种的联想。比如看到“它山竹”那显眼的提梁就会联想到山上茂密的竹林;细观太湖石造型的壶钮(见图5),就会想到堆叠了假山的亭台轩榭;这些生活中的美好,这些独特的景色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所以创新的紫砂壶设计并非是单纯的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茶壶造型,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生活中的美和文化中自带的特色。

图5 “它山竹”壶钮

简洁、含蓄是我们中国人表现美的习惯,用一把具有种种文化元素和造型特点的茶壶就能够搭建出一具有独特衍生变化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事物可以自然发展,主题可以自然衍化,人们既可以浅尝辄止地闻其味,观其形,又可以深入思考从我们文化中阐发的种种哲学思辨,紫砂壶造型与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就能够发挥出紫砂无穷的艺术魅力。

4 总结

在紫砂艺术数百年发展中,物质和精神交融随处可见,当两者结合以后就会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人类不灭亡,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会不断地传播。而在新时代下,新的设计结合时代背景产生,这事实上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折射,创作和欣赏,正是这一体两面的表现,所以当设计融合于时代、文化,就会对紫砂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山竹竹节茶壶
山竹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竹节人”中说“趣味”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