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的柴烧技艺研究*

2022-05-26张圣志

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兔毫窑内茶器

张圣志

(水吉镇一钵一盏建盏陶瓷工作室 福建 南平 353000)

建盏作为宋代最受欢迎的茶器,也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享有“瓷坛明珠”的美誉。建盏在历史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曾对它极尽歌咏、推崇备至,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佳话。虽然在宋代以后建盏有过几百年的衰落,但如今建盏迎来了黑瓷的复兴时期。国家也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大量发掘,大部分建盏工艺都已经恢复,建盏的柴烧工艺也趋于成熟。

1 建盏的起源

关于建盏的起源,不得不说醉心于艺术雅玩的宋徽宗了,宋徽宗在茶文化上颇有建树。其所引领的时代是一个文人才子遍地的时代,同时也是各种文化盛行的巅峰时代。宋徽宗凭着对茶的喜爱,对茶道反复研究,最后将所得写入《大观茶论》。该文章见解独到,论述尤为精彩,给世人用文字演绎了最标准、最雅致的斗茶法。那时的斗茶成风(见图1),由于要迎合斗茶需求,建盏成为当时最佳的斗茶用具,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百姓,无不视其为珍品,文人墨客更是不惜用诗文大加赞美。

图1 宋代斗茶图

“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宋诗鼻祖梅尧臣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代文豪苏轼同样也有“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的赞叹;宋徽宗也留下了“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等名篇佳作,建盏由此成为宫廷御用茶盏,风靡朝野,“身价”倍增。

2 建盏在茶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宋代斗茶盛行,而在建安贡茶产地尤甚,虽然不能代表茶文化的历史,但却可以反映茶文化在盛行的过程当中所达到的一种高度。而斗茶的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汤花色泽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痕,以汤花保持时间较长,贴紧盏沿不退为胜”(见图2)。宋人斗茶时喜欢用白茶,以茶色白者为上品,而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要茶品好,还要有适合的茶盏。建盏为黑瓷茶盏,配上白色的茶汤,黑白对比鲜明,斗茶效果最佳;而且盏口面积大、盏身厚重,不但可以容纳更多汤花便于观赏,还利于茶汤保温。

图2 斗茶标准

于是建盏就成为宋代第一茶器,宋代建盏不仅宋代全民推崇,周边的一些国家也非常喜爱,比如日本就把建盏划为“天目茶碗”的最高等级。被奉为国宝的三只曜变天目茶碗(见图3),分别收藏于静嘉堂美术馆、藤田美术馆和大德寺龙光院。

图3 日本三只国宝的曜变天目茶碗

相比较其他的老窑瓷器,建盏更是注重“玩审美”。世界上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的建盏,千变万化的釉面让人心驰神往;已发现的500多种不同的款式,包含着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建盏又是十分“诗情画意”的窑口,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提到建盏的就有70多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北宋时期,建盏作为宋代宫廷御用之物,代表了一代艺术皇帝宋徽宗的审美,也印刻了“供御”和“进盏”作为宫廷使用的专门“Logo”,这在其他窑口的宋瓷中,也是难以见到的。

由此可见,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器的演变史。在中国茶文化浩如烟海的长河里,建盏是茶器中令人仰止的高峰,它以朴实的材质、简洁的线条、幻化的斑彩,将自然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建盏的历史地位之高,甚至堪比汝窑,其完全融入了两宋生活,整个宋代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品位,造就建盏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革命性意义和最高地位。

3 建盏的柴烧工艺

在我国古代的宋朝时期烧造建盏均是龙窑柴烧,也是众多陶瓷匠人一直所遵循的烧制技艺。而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依循古法,在依山而建的龙窑中烧制,以木柴为燃料,在烧制瓷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3.1 柴烧建盏釉料配方

天然釉矿石和草木灰是柴烧建盏的釉用原料。建盏釉料所需的红色釉矿,主要开采的地点位于建阳区童游镇南林村。其次草木灰是采用水吉镇当地的植物烧成。别的地方的原料基本用不了,主要原因是建盏的原料耐温性和含铁量要达到某种平衡的状态,这样烧制出来的盏才会有自然古朴的韵味。如果耐温性不够,烧制过程中坯体容易变形,极易出现开裂,鼓包等重大瑕疵。如果含铁量不够,烧制出的盏结晶不够饱满,纹路不够清晰,因为建盏的结晶是铁元素聚集产生的,但由于其他地方的原料不具备这种特性,所以做不了建盏。

3.2 柴烧建盏载体——窑体

窑体的长度、宽度、坡度、密封性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是窑体坡度决定着烧制过程中升温是否顺利,以及窑内上下层匣钵之间的温差是否过大。升温不顺利,或者上下层匣钵的温差过大,都会直接影响成品率。窑体的密封性则决定了烧制时窑内的温度和气氛会不会剧烈变化,密封性好的窑,温度和气氛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营造出适合建盏成形的环境。而匣钵是用耐火泥料制成的各种规格的圆钵,经高温焙烧而成。匣钵为装烧瓷器的重要窑具之一。而匣钵的作用,主要是隔离盏与窑内环境,防止被窑火中的烟尘、火剌及落灰污染,为釉面创造一个洁净、气氛均匀的烧成环境,极大提高了盏的釉面呈色效果。

3.3 柴烧建盏燃料——松木

松木柴是从古沿用至今的,也是经过无数前人试验后得出的最佳燃料,因为松木富含松脂,一种可燃性很强的油脂。松木烧出的火焰长、热量高、灰粉少,有利于窑内温度、气氛更均匀地分布,从而保证窑内的器皿烧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并能让釉面变得更加古朴自然,呈现出优美的釉色。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其他木柴作为燃料,一样可以烧制出带结晶的建盏,只是釉面呈现的效果不如松木柴烧出来的那般有韵味。木柴制约的关键在于木柴的干湿度,其把控度非常重要,要根据季节、天气来决定。正常来说,干旱季节木柴不需要干透,雨季木柴相对要干燥一些。没有把握好木柴的干湿度,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品率。

3.4 柴烧建盏的窑温

建盏成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窑温,而窑温的掌握直接影响建盏品质。在柴窑中当窑温从1 050℃上升到1 300℃时,胎体及釉内Fe2O3会由胎体内析出。此时若窑内气氛为高还原气氛,即窑内缺氧而产生大量的CO,此时析出的Fe2O3与CO 反应生成氧化亚铁,氧化亚铁在1 300℃的液相胎体及釉层中会饱和析出。作液流状态,此时停火,液流状态即固化,在玻璃液的釉内,从而产生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的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的不同建盏。整个烧制过程中,窑温需要及时观测,并做出正确的判断,适当调整投柴的方式以及投柴量。假如窑温高了会造成粘底、鼓包、开裂等重大瑕疵。窑温太低,会造成坯体和釉面没有完全融合,呈现出起皮的现象。

只有窑温烧得适当,盏的结晶形态以及分布才会恰到好处。窑温烧得适当的时候,最后一步就是进行保温,保温的作用是让釉面充分瓷化,变得光滑,减少釉面的小气孔。保温时长是很讲究的,时间太长会造成粘底现象,因为保温的时候受重力影响,釉是往下流动的状态,釉泪也是保温这个阶段形成的;时间太短的话釉面的光泽度提升不明显,釉面小气孔会比较多。柴烧盏的精品率很低,没有起泡变形或脱釉或粘底等重大缺陷的建盏所占比率不到百分之一,优秀的(没有明显缺陷且斑纹流畅通达)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内的作品。

4 结语

建盏,作为黑瓷烧制技艺的顶峰,曾经皇家御用茶器,在宋代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盏”。虽然经过八百年之久的断烧,但现在建盏还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当下,建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了新时期的辉煌,柴烧建盏更是受到了盏友们的喜爱。如何把柴烧建盏的工艺做到极致并让柴烧建盏的成品率和精品率大大提高,是当今每一个手工艺人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猜你喜欢

兔毫窑内茶器
兔毫建盏的鉴赏*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双城市兰陵镇房身泡村出土的宋代兔毫盏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唐代宣笔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