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化工原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6范明霞谭军军

化工时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化工原理育人

范明霞 韩 东 胡 兵 谭军军 熊 剑

(1. 湖北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2.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加强“传道”,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多的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专业知识教育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全方位的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完成高质量人才培养。

化工原理是大化工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各个高校的化工、轻工、材料、生工、制药、食品、环境等专业中普遍开设。在本科教育中,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化工原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树立工程观念,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化工原理课程蕴含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如何将化工原理课程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育人元素融入到化工原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对“课程思政”融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对本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进行设计与实践。以课程核心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讲授专业知识与教书育人有机融合,基于协同育人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全过程。

1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互相融合、并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认同与掌握。二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明晰相关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伦理观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三是深挖课程中隐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哲学思维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四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2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2.1 培养爱国情怀、强化“四个自信”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都会深入贯彻教书育人思想。教师在课程知识的讲授中可结合化工过程的发展形象地描述中国化工的快速发展历程,强化“四个自信”[2]。在讲到流体力学原理相关知识时,引入大禹治水正是利用了质量守恒方程和机械能守恒原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目标,弘扬爱国情,树立报国志。我国著名化学家顾毓珍、王泽山院士等的爱国事迹也是很好的思政素材。

2.2 启发人生观、树立正确价值观

化工原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聚焦点还在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讲解相关定理时,引出相关科学家不畏艰难,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的高尚品质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如在讲到传热章节的热传导时,会讲到傅立叶定律,可引出傅立叶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在科学路上不断求索的奋斗故事,以执着的态度坚守科学精神;由道尔顿分压定律,引出道尔顿不畏艰难、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启发学生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2.3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环保意识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整个课程,作为未来的化学工程师,必须提升环保意识。化工企业需处处落实“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八字方针,如化工企业废热利用,反映出节能降耗;工业粉尘污染治理,涉及到减污增效;还有如何提高干燥热效率,节约能源等。如何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率、进行污染治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授课内容,处处渗透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对学生实施安全环保理念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4 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安全规则意识教育。强调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应该遵守规范和法规,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端正严谨。培养工作责任心,安全事故大问题往往是由不重视的小问题引发的。在实际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操作要求、规范设备运行。如在讲解机械能转化时,铁路站台靠近列车因压差增大形成推力,容易引发安全事故[4]。在流速和流量测定时,流量测量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大问题。在讲解气液传质设备章节,由塔设备不正常操作,强调严格操作要求、规范设备运行。同时将实事求是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2.5 培养敬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所蕴含的职业理念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执着专注、开拓创新。化工原理中许多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吸收、精馏的操作性计算都会涉及到试差法,试差计算是不断迭代检验的过程,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的严谨作风[5]。化工原理的理论基础是“三传”,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通过类比三传的原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6 培养哲学思维和方法

将哲学思想引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运用化工原理里蕴含的哲学思想,提炼出科学的分析方法[6]。在处理化工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如讲到吸收传质阻力计算时,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引入过程工程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方法与处理工程复杂问题方法论有效结合。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个别凝练出共性。例如,在“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时,以水做介质所测得的λ与Re关系亦可适用于其它流体,这是个从个别到一般的共性问题。

3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法

发挥课程思政重要作用,如何做到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全程育人,把思政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示意简图

通过深入挖掘化工原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探索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方法,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促进“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及体系的建立。将思政元素自然流畅地贯穿在教学的相关环节,通过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将素养能力培养融入课程。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结束语

化工原理同所有高校课程一样,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同样担当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利用课程思政模式将思政与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融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促使“教书”和“育人”同步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化工原理课程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与知识共同提高的全方位培养,更好地满足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化工原理育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