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D法的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以昆明昙华寺公园为例

2022-05-26杨乔森张云

重庆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样点城市公园均值

杨乔森,张云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0 引言

城市公园具有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和防灾避险等功能,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园的景观质量评价是判断已建成公园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景观质量评价普遍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开展定量研究。冯磊、李宇奇[1-2]等在构建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时采用了AHP法(层次分析法);杨阳等[3]在研究南京市植物景观质量时采用了SBE法(美景度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雷翻宇[4]、曹加杰等[5]在研究时采用了SD法(语义分析法)评价和分析。SD法(语义分析法)是心理物理学派的一条分支,在引入景观质量评价后被广泛运用并产生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

基于此,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运用SD法(语义分析法)对昆明昙华寺公园进行景观质量评价,并对得到的结果通过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对昙华寺公园的管理和维护提出建议,为其他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本文以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为研究对象。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市东郊,盘龙区金汁河畔,占地面积约8公顷。寺院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原为明代昆明名孺施昱的读书草堂,后改建为寺,因改建时庭院内有一株优昙树(学名:云南山玉兰)而得名。公园整体分为前园、中园、后园3个部分,其中前园是昙华寺旧寺院的位置,占地约为1.2公顷;西门紧邻金汁河,是整个公园的正大门。在大门的轴线上建有原观音殿、祖堂和藏经楼三座建筑,围绕建筑物有瑞丰园、兰茂园等园中园,园之间又由洞门或廊道连接。前园通过一个地下隧道与中园相连,中园主要包括花卉生产区、昙华游乐园和袁嘉谷纪念园等。后园位于中园的东侧,间隔海棠大道,由休闲草坪、花卉科普展示区和瑞应塔等组成,其中瑞应塔被誉为云南第一塔。由于公园前园为明代始建,中、后园为后期增建,所以前园更具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而中、后园呈现明显的现代城市公园特点。

近年来对昙华寺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公园内名贤古迹的解读[6],对园内本土植物文化的研究[7],以及公园功能演变的研究[8]。而对昙华寺公园的评价研究主要方向是针对公园作为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9],对公园景观质量的评价研究则较为欠缺。

大多数研究表明,照片、视频能较客观地传递实际场地的景观效果,实景评价和通过照片评价的评估结果不存在明显的语义差异,因此采用照片、图片评价的方式对景观进行评价仍具有可靠性[10]。为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克服现场评价站位的差异性和天气因素的不确定性,研究选择通过照片评价法采集评价数据。笔者于2021年6月两次前往昙华寺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照片拍摄,共拍摄照片218张,经过筛选,选取能展现公园特色的景观要素11个样点(图1)照片作为评价对象。为避免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照片拍摄效果的影响,拍摄均选择在晴朗的日期,拍摄时间为早上8∶00~10∶00和下午3∶00~5∶00,拍摄高度选取常规人视点高度(170cm)处拍摄,照片无变形、无逆光。

图1 昙华寺公园总平面及样点图

1.2 研究方法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景观评价”开始逐步得到关注和研究。迄今为止风景评价研究领域得到公认的有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和经验学派[11]。其中心理物理学派的评价结果相较于其他学派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广泛性[12]。心理物理学派中常用的SD法(语义分析法)是由C·E·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心理测定方法,又被称为感受记录法。它通过语言对心理感受进行测定,其特点是可以把人的主观感受和客体特征联系起来并进行量化,进而可以对数据结果进行数学分析。本文基于使用者感知角度对公园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因而选用SD语义法较为恰当。通过5、7甚至11个评价尺度,对需要描述的心理感受通过形容词进行表述,进而量化评判该因子。

研究表明样本数在100数量级时,其误差在10%上下浮动,调查样本数为2500量级时,其误差在2%上下浮动[13]。综合考虑10%的误差为本研究可接受范围,通过语义分析法(SD法)让受试者对选取的昙华寺公园11处景观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景观可达性、视域宽广度、植物层次感、色彩丰富度、保洁质量、管护状况、历史文化感、景观趣味性、景观和谐度和整体感受。根据这9个评价因子设定9个形容词(表1),5个评价尺度,分别为+2、+1、0、-1、-2,分值越低评价越负面,分值越高评价越积极。使用问卷星网站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和SD评价两部分。基本信息包含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学习或从事专业方向;SD评价部分是评判者通过问卷星页面观看11张样点的实景照片,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利用形容词对景点进行评判打分。对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通过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功能进行运算和分析,找到受访者主观感受和公园景观质量客观情况的联系[14]。

表1 评价因子及形容词对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3份,收到答卷123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18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SD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得到昙华寺公园内11个样点的景观质量评价SD得分表(表2)。表中SD得分为各项评价因子在所有有效问卷的得分平均值,数值越大表示评价者的评分越接近左侧的形容词(优势),越小表示评价者的评分越接近右侧的形容词(劣势)。根据SD得分表的结果绘制SD得分折线图(图2),通过折线图可以直观地对比11个样点的SD得分在9个评价因子上的差异。

通过表2和图2可知,9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均集中在0.4~1.2之间,表明评价者对昙华寺公园的景观质量整体持满意态度。

表2 11个样本点的SD得分

通过图2可知折线整体靠右(得分最高)的是样点4,通过照片可以发现样点4是昙华寺公园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该处景观具有明显的新中式特征,其地被植物修剪得较为规整,植物层次丰富,在色彩搭配上色相丰富;其道路右侧的景观建筑新中式风格明显,具有大面积开窗,并且使用了金属和玻璃等现代材料。样点4的保洁质量和管护状况的评价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其他样本,经过对照片的分析,得出原因一方面是该处为新建的建筑和景观,因而整体给人的视觉感受更为整洁;另一方面是游客服务中心是公园的重要节点,对保洁的要求会更高,因而保洁质量高于其他样本。

图2 SD得分折线图

在所有样点中折线整体靠左(得分最低)的是样点6,通过照片观察该样本主体为昙华寺公园西南角的一处由天然块石围合成的树坛,照片左侧为中式的单面廊,地铺为类冰裂纹碎石材铺装,整体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园林特点。经过对照片的分析发现,该处景观的郁闭度较高,视线缺乏明显的指向性;同时由于修筑的时间较早,且缺乏管护和修缮,出现了地面积水、景观建筑内柱体掉漆、地面积灰等情况。

通过对SD得分均值的观察,发现在景观要素评价方面,受访者对公园景观可达性和植物层次感两个因子的评价较高,其SD得分分别为0.91和0.85;对视域宽广度和色彩丰富度两个因子评价稍低,其SD得分均为0.78。在心理感受评价方面,受访者对景观和谐度和公园的历史文化感评价最高,其SD得分分别为0.81和0.79;对景观趣味性评价较低,SD得分为0.69。

2.2 不同样点的差异性分析

为检验不同样点间的差异性,使用SPSS软件对11个样点的SD得分和均值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分析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如表3所示。均值和样点3之间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均值的平均值低于样点3的平均值(0.97);均值和样点4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均值的平均值低于样点4的平均值(1.07);均值和样点5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均值的平均值低于样点5的平均值(0.93);均值和样点6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均值的平均值高于样点6的平均值(0.53);均值和样点7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均值的平均值高于样点7的平均值(0.59);均值和样点9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差异性,均值的平均值低于样点9的平均值(1.06);均值和样点10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差异性,均值的平均值高于样点10的平均值(0.69)。合计7组样点的配对数据呈现出显著差异。样点1、2、8、11和均值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

结合11个样点表2的SD得分和表3的差异性检验可知:样点1和均值相比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植物层次感和景观趣味性得分远低于平均值,但文化历史感得分高于平均值;样点2和均值相比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视域宽广度、历史文化感、景观趣味性得分较低,景观可达性得分高于均值;样点3与均值呈现出差异性,其历史文化感较低,但景观可达性和植物层次感分值较高;样点4呈现出显著差异性,管护状况和保洁质量分值较高;样点5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植物层次感和保洁质量得分较高;样点6呈现显著差异性,各项分值均远低于均值,其中景观趣味性最低;样点7呈现显著差异性,景观可达性和历史文化感分值略低于均值,其他因子得分远低于均值;样点8与均值相比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植物层次感因子得分高于其他评价因子得分;样点9呈现显著差异性,各项得分均高于均值,得分最高的是植物层次感和视域宽广度;样点10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各项得分均低于均值,其中最低的因子是历史文化感;样点11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得分最低的是景观趣味性,得分最高的是植物层次感。

表3 不同样点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差异性分析可以发现昙华寺公园中各样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整体来看昙华寺公园中各点的视域宽广度、景观可达性和历史文化感差异较大,色彩丰富度、景观趣味性差异较小。

2.3 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9个评价因子和景观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SD评价因子与SD景观质量评价的相关性分析表(表4)。由相关性分析表可知,所有的SD评价因子与景观质量的相关性均为正值,说明各个评价因子的得分与景观质量均为正相关关系。除历史文化感外,评价因子的相关性均在0.01级别(双尾)呈显著的相关性,证明问卷设计合理,选择的各个评价因子均能较好地反映景观质量情况。历史文化感因子与公园景观质量相关性较低,证明在昙华寺公园的游客感知中,公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公园景观质量没有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与景观质量相关性最为显著的评价因子依次是景观和谐度、管护状况、保洁质量和色彩丰富度,与景观质量相关性较弱的评价因子是景观趣味性和植物层次感。

表4 SD评价因子与SD景观质量相关性分析

2.4 因子分析

通过SPSS降维分析对SD得分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得到9个评价因子对景观质量评价的影响[15]。其KMO检验值为0.725,大于0.6,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因而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一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表5),其中因子1、因子2特征根值大于1,其旋转后累计方差解释率为76.574%;3个因子的旋转后累计方差解释率为93.288%(表6)。其中因子1的主要成分是保洁质量、管护状况、景观可达性和景观和谐度,因此将其命名为环境要素;因子2的主要成分是景观趣味性、植物层次感和色彩丰富度,因此将其命名为视觉丰富度要素;因子3的主要成分是历史文化感,因此将其命名为历史文化要素。通过因子得分矩阵表可知:影响受访者对昙华寺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是环境要素和视觉丰富度要素,这两个要素极大地影响着游客对昙华寺公园的景观质量的判断。另外昙华寺公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园林景观,其不同节点的历史文化深度不同,也对受访者的感知和评价产生影响,但产生的影响比环境要素和视觉丰富度要素小。

表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

表6 旋转后总方差解释表

2.5 评价结果与建议

2.5.1 评价结果

本文运用SD语义分析法从景观要素、后期管护和心理感受三个方面对昙华寺公园进行了景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昙华寺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较好,其中景观可达性、保洁质量、管护状况和植物层次感评价较好,景观趣味性和视野宽广度有所欠缺。昙华寺公园作为城市公园,整体上内部交通设计合理,游人流线丰富多样;在公园清洁和管理维护上认真负责,给人留下较为整洁的整体印象;作为以植物闻名的城市公园,其植物层次感丰富,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效果。昙华寺公园前园的前身是读书草堂,后改建为寺庙,之后才转变为城市公共园林,因而前园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结构,园中有园,结构穿插嵌套。后园为现代城市公园,因而较前园更为开敞通透。

差异性分析表明昙华寺公园内部各个节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景观差异,局部节点存在老化、保洁质量欠佳等不足。公园内部各节点的色彩丰富度呈现较为平均的良好度,但整体景观趣味性较弱,缺乏人和景观的互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景观质量相关性较为显著的因子依次是景观和谐度、管护状况和保洁质量,而相关性不显著的是历史文化感。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影响昙华寺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结果的因子主要有环境要素(包括保洁质量、管护状况、景观可达性和景观和谐度)、视觉丰富度要素(包括景观趣味性和植物层次感)、历史文化要素(历史文化感)。

2.5.2 建议

结合对昙华寺公园的景观质量评价和实地调研情况,对昙华寺公园的公园建设和管理提出以下建议:①维持现有高质量的管护水平,局部区域在保洁卫生时注意提升,对老化和破败的景观和园林建筑进行维修维护;②提升景观趣味性,可在适宜的场地设置“人-景”互动的装置;③注意保护和充分利用昙华寺公园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可结合景观趣味性,把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公园的装置艺术当中,在提升景观趣味性的同时也对历史文脉进行传承和发扬。

3 结论与讨论

从游客感知角度发现,城市公园的环境和视觉丰富度是影响景观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景观的整体和谐度、管护状况和保洁质量对公园景观质量影响显著。新建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上应注重景观和谐,合理进行植物层次搭配,并注意调和景观色彩丰富度,提高景观趣味性;对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应加强管护力度,提高保洁质量,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公园景观质量。历史文化感与景观质量的相关度较低,城市公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对景观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

本文运用SD语义分析法,从使用者的感知角度对昙华寺公园的景观质量作出评价,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影响因子,探讨其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及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以推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健康发展。但由于问卷数量有限,研究的样本数存在不足,导致数据样本的典型性不够,结论存在差异,后续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数量,优化问卷结构,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图片来源:

图1:昙华寺公园导览图;

图2: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样点城市公园均值
双孢线虫草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基于AHP的城市公园体育资源评价体系及实证探究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林业“犟牛人”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