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2022-05-26张鸿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醛固酮窦性心内酯

张鸿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200)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心脏疾病类型,因心室压力过大致使心肌收缩能力及舒张能力下降,血流循环阻碍,组织灌溉不足,代谢紊乱,导致心功能障碍。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之一。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时,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致使患者预后不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心力衰竭治疗中,心律失常的防治为重要内容,在有效纠正心衰的同时,还需对心房颤动予以控制,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预后[1]。螺内酯属于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控制心衰进展,抗心律失常,提高患者预后。为评估螺内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取60例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开展对比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60例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参考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30)。

纳入标准:(1)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慢性心力衰竭;(2)存在阵发性房颤,房颤病史>1年,静息状态下心室率介于70-100次/min;(3)生化检查,水电解质稳定,肝肾功能正常。剔除标准:(1)甲状腺机能亢进;(2)重症心脏瓣膜病、急性心梗;(3)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且经治疗后血压、血糖控制不良;(4)心电图长R-R间期>2s;(5)对本次研究用药有禁忌;(6)存在认知障碍、交流不畅问题、精神病史;(7)治疗依从性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强心、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综合治疗,包含缬沙坦,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剂量80mg;地高辛,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剂量为0.25mg;比索洛尔,初始剂量:每日1次,剂量1.25-2.5mg;治疗2周,根据患者耐受度增加剂量至每日1次,剂量5-10mg,维持静息心室率≥55次/min。如患者存在液体潴留情况,应用氢氧化氢,口服用药,剂量25-50mg/次,每日1次。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给予氧气支持、限制水钠、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措施。

观察组:应用螺内酯片治疗,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剂量为10mg,结合患者水肿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如存在严重下肢水肿情况,增加剂量至每次20mg,每日2次。

两组均持续给药15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总疗效判定:显效表示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房颤动消失,NYHA分级改善2级;有效表示临床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心房颤动发作减少,NYHA分级改善1级;无效表示心衰症状、心房颤动、心功能均无任何变化,或明显恶化[2]。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心功能指标: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3]。

(3)通过为期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房颤发作次数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

2.2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V、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

2.4 两组房颤发作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房颤发作次数更低,窦性心律维持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房颤发作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比较 [n(%)/±s]

表4 两组房颤发作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比较 [n(%)/±s]

?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状态,是因诸多因素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发病后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表现,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血量不足,导致机体新陈代谢下降。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心室接受部分经房室交接区下方传递的冲动,不规则节律[4]。研究指出,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间有一定关系,会增加心肌心包间横向传导电荷,引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致病情加重,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恶性循环,最终致使心功能恶化,严重时致死[5]。

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合并发心房颤动的主要病机,醛固酮在心脏功能异常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能够诱导心肌纤维化,损伤心脏泵功能,导致短时间内升高心排量,发挥代偿作用,长期以往,醛固酮水平升高致使机体电解质紊乱,心肌胶原纤维化,加重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因此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衰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发挥显著价值[6]。螺内酯属于常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具有与醛固酮相似的化学结构,可竞争性结合盐皮质激素,影响醛固酮-受体形成。螺内酯通过与醛固酮竞争同一受体,有效减轻心肌损伤[7]。螺内酯还能抗心肌纤维化,提高机体血清钾、血清镁水平,降低儿茶酚胺合成,实现抗心律失常作用[8]。本次研究结果:应用螺内酯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者73.33%,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螺内酯治疗患者LVEF、LVEDV、LVESD指标改善效果更优(P<0.05)。由此可见,应用螺内酯治疗可促进患者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增强临床整体疗效。

心房颤动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早期一般为阵发性房颤,持续进展成为持续性房颤,最后可发展为永久性房颤。针对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是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有效控制房颤诱因、病因的基础上,实施药物、电复律等手段治疗,促使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进而改善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9]。本次研究经过后期随访,得出如下结果:且相较常规治疗患者,应用螺内酯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明显下降,窦性心律维持占比显著升高(83.33%vs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螺内酯对改善心房颤动及提高患者预后发挥积极作用。螺内酯也是一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虽然盐皮质激素受体依赖途径并不是药物的作用靶点,但螺内酯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提高机体血清钾、镁水平,降低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有效抗心律失常,稳定心房颤动[10]。

综上,对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房颤动发生次数,发挥显著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醛固酮窦性心内酯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中的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细胞自噬对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
腹腔镜下肾素瘤切除一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及文献复习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
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