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传奇

2022-05-26朱雅琪

党员文摘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梅村砖茶武夷山

朱雅琪

夕阳下的武夷山下梅村一角。张国俊/新华社标题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被喻为连通中俄两国商贸的“世纪动脉”。它是一条文明交融之路,一头是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一头是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它们的碰撞和交流,使近代中国迈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的重要一步。

一片片茶叶,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的茶树上被摘下,经过3周的干燥,制成长方形的茶饼,后称砖茶。这些优质的黑毛茶能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中国人喜爱,俄国人也发现了它的重要性,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

于是,一条商路蜿蜒向北,来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湖南安化镇和湖北赤壁羊楼洞等地的茶叶,由福建崇安县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出九江口入长江,溯江抵汉口,转汉水至樊城(襄樊),经河南赊旗镇(社旗镇)、洛阳入泽州(山西晋城),经潞安(长治)抵平遥、祁县、太谷、忻县,经大同、天镇到张家口,横穿草原到库伦(乌兰巴托),辗转5000公里,输入恰克图,最后从恰克图销往中亚和欧洲各地。

这趟行程分为水路、车路和驼路三部分,其中张家口至恰克图的路途最为艰难——穿行于沙漠和戈壁。出乎意料的是,蒙古高原的干热气候反而令砖茶的口感变得更好,大受饮者欢迎,万里茶道就此形成。

恰克图地处色楞格河东岸,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道上著名的谚语“彼以皮来,我以茶往”,说的就是清朝的互市政策——用中国的茶叶交换俄国的皮毛、呢绒、毛毯等。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廷限制对外贸易,主要实施海禁,而在欧洲大受欢迎的茶叶并不在禁止之列,茶叶渐渐成为贸易主流商品。

如今,在恰克图博物馆中,还存有大量关于中俄茶叶贸易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其中,不乏中国茶商的痕迹:有3块当地茶商捐赠的中国砖茶,品种罕见,其中一块上面印着“丰”字。在汉口,曾有一座大名鼎鼎的顺丰砖茶厂,是由俄商李维诺夫建立的。陈列柜中摆放着120多年前汉口生产的砖茶,砖茶上“新泰”“阜昌”等当年汉口俄商砖茶厂的字号清晰可见。

回顾盛极一时的万里茶道贸易,执贸易牛耳者,是曾经以经营盐业和票号占据中国商业半壁江山的晋商群体。

如今,在山西省榆次市西南17.5公里的东阳镇车辋村,藏着一座古朴的晋商大院。在满地都是文物的山西,或富丽堂皇,或体量庞大的商帮大院比比皆是,这座被唤作“常家大院”的深宅算不得出众。不过,大院昔日的主人常万达却不是普通人,他是中国对俄贸易第一人。

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是一座因茶而兴的古村落,至今,仍流传着数不尽的茶道传奇。

当时,中国的茶叶贩卖到俄国,价格最高可翻4倍以上,利润巨大。看到商机的晋商常万达,来到武夷山茶区,第一站便是下梅村,准备购买茶山,做茶叶贸易。

常万达之所以选择武夷山下梅村,与村中一条河流有关。利用梅溪水道,可将茶叶顺利运往崇安县城,为最终销往恰克图提供了条件。就这样,下梅村成为万里茶道的起点。

常万达来到下梅村后,将附近的荒山买下,作为基地种茶、制茶。他还选择了一位合作伙伴——下梅村的邹氏。

在清朝乾隆年间,邹氏来到位于江西河口的茶叶交易市场,准备在此推销武夷山岩茶。这时,山西商人常万达也来到河口寻找货源。两人相见后非常投缘,以景隆号为始,开启了近100年的茶叶贸易合作。

下梅村芦下巷是景隆号茶庄的旧址。茶庄坐北朝南,“景隆号”3字被刻在石门柱上。芦下巷不远处,便是景隆茶庄的专用码头——景隆码头。满载货物的竹筏直接从码头下水,进入梅溪水路,通达四方。当时的邹氏家族还投入巨资对下梅村的当溪南北坡进行改造,并在当溪沿流修建码头,以利于水运茶叶。

如今,在下梅村街巷,人们仍然沿用传统方法制茶。焙笼摇茶间,清香逐渐溢出。制茶人手轻摇后,再放至铁锅高温翻炒,香气更盛,片刻即可炒熟。此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很多机器炒茶的工厂比较,传统手工制茶更能吸引购买者。

曾听下梅村村民讲,有一口“天一井”是当年斗茶及裁决春茶价格之地。在清朝时期,每到春茶上市,来武夷山贩茶的商人便会在这口井旁斗茶,以决出当年茶叶价格。

下梅村的茶自景隆码头装上竹筏,顺梅溪水路至崇安县城,至此踏上万里茶道。进入中原地带后,晋商们将茶从船上卸下,改由骡马大车运输。经河南方城、鲁山、宝丰、汝州、登丰、偃师等地,抵达位于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

舟船承載茶叶渡过黄河天险,至岸边码头卸货。重新装载之后,从济源取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峡谷,继续北上至泽州、长治,出上党群山,由子洪口进入晋中地区。

入了晋地,这些茶商才算回到了老家。他们会在此处分路,或去祁县,或去太谷,来到自家商号洗风尘尽享家事之乐,暂且忘却路途艰险。经数日休整,再次改换大车启程。一路经雁门关、山阴、右玉,至杀虎口去往归化(呼和浩特);另一路经应县、大同,到达塞上重镇张家口,这也是许多晋商的中转站。此后,自张家口启程穿越荒原沙漠,直抵边境口岸恰克图。

茶叶开始在恰克图市场销售,或交换俄国的皮毛、呢绒,或得银钱。此后,俄商接力茶叶之路,在俄国境内贩运。经乌兰乌德、叶卡捷琳堡、昆古尔、喀山、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最后抵达终点圣彼得堡。

自下梅村至恰克图,总计约5000公里。这么长的路途,对茶叶在运输状态下的保质期限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直接影响了武夷山下梅村晋商的制茶之法。

最初销售至俄国的是散装茶,但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散装茶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于是茶商们便将茶叶制成椭圆形的茶饼,当时称作帽盒茶。为了更利于运输,椭圆形的茶饼又被改良成长方形的,这便是后来的砖茶。

18世纪中叶之后,来自中国武夷山的茶成为与俄国交易的第一大宗商品。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曾对在恰克图互市中交易的俄商说:“俄国需要中国丝织品的年代已经结束了,棉花也差不多要结束,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

时代更迭,万里茶道上不再有晋商的身影。但武夷山的茶叶,仍然通过新的运输方式远销至俄境内,并借助现代交通之便利,开启了一条新的茶叶之路。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世界遗产地理》)

猜你喜欢

梅村砖茶武夷山
庚寅孟夏访黄梅东山问梅村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泾阳茯砖茶
梅村体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论清初士大夫文人的戏剧创作
听瓜婆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