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科考女首席:“像爱母亲一样爱地球”
2022-05-26宗合
宗合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下排中)和科考队员在“向阳红09”科考船上
不出海的日子里,少了海风的“刀削”,韩喜球的肤色又白皙起来。53岁的她细语轻声,笑意盈盈,茫茫大洋的万里征途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太多印痕。
韩喜球注定是“海的女儿”。作为中国大洋科考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她带领团队揭开地球最幽暗的秘密,让世人瞥见这个星球最深处的美丽。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蓝色资源”。在韩喜球眼里,广袤的海底就是一张布满山川丘壑的水下藏宝图。
她和团队在数千米深的茫茫大洋中為国寻找“海底成矿工厂”。“人类走向深海,就像人类探索太空,是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韩喜球说。
韩喜球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人生选择初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她,要做一件有些人以为和女子不相干的事,她要到大海去,到大海的更远处、更深处去。
1993年,韩喜球被分配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工作。学习了7年海洋地质学,她早已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刚刚履职,她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当时,韩喜球的任务是研究海洋热液活动,在幽深的海底,海洋热液内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又具备极高的温度。在流动过程中,许多晶体便会分离析出。
2005年,我国组织首次大洋环球科学考察航次,启动了在国际海底区域调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计划。韩喜球担任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段的首席科学家助理,从此开启了她深海寻“宝”的历程。
2007年3月到4月,韩喜球担任“大洋一号”第19航次第三航段的首席科学家,成为中国大洋科考史上首位女首席。
“我们的航次任务主要是在广袤的海底探矿,包括寻找海底‘黑烟囱’。”韩喜球说。
“‘黑烟囱’就是个‘海底成矿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富金富银的铜锌矿。”韩喜球先后10次担任首席科学家或领队,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12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为新勘测发现的16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在广袤漆黑的洋底寻找到直径只有百米的热液区,再精准定位“黑烟囱”,就像是“大海捞针”,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
韩喜球至今难忘在西南印度洋首次自主发现“玉皇”热液区时的情形。那是2010年5月,“大洋一号”即将从西南印度洋魔鬼西风带返航的前一天。
当时,狂暴的海浪一度直扑到四层驾驶台玻璃窗上。“但是一想到已经发现显著的热液异常,而下次再回到这片海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勇气小人’和‘好奇小人’就在心里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把多金属硫化物矿找出来。”韩喜球回忆说。
抱着志在必得的信念,韩喜球和团队从午夜开始等待。凌晨时分,趁着风浪稍有平息的间隙,大家决定把电视抓斗放下海去做最后一搏。这时,阵风又来了,10级狂风呼啸。“大洋一号”拖着两三吨重物,与风浪搏斗逆浪前行。
韩喜球在驾驶台指挥船舶前进的路径,船长亲自操船,科考队和风浪整整搏斗了4个小时,始终没有放弃。直到她的对讲机嘟嘟作响:“发现红色热液沉积物了!”“我们发现硫化物了,我们取到样品了!”
这是韩喜球第一次带领团队取得重大发现,她尖叫着从四层驾驶台一直冲到甲板层,“那种欣喜若狂,我永生难忘。”她用杭州的一座名山“玉皇山”命名了调查的这座无名海山,这里的热液区被命名为“玉皇”热液区。
而现在,面对类似发现,韩喜球淡定多了。她已从一个跃跃欲试的“斗士”成长为指挥若定的“女将军”。
大洋上科考作业每天24小时不停歇,几乎是分秒必争,科考队时刻面临未知的挑战,有很多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在大风大浪中,这样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不仅没有令韩喜球却步,反而更激发起她的斗志。
“传统观念认为海洋是男人的战场,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上天入海,女性和男性一样可以建功立业。”韩喜球说,在科研工作中,她首先是一名科学家,然后才是一名女性。
大洋科考是艰苦卓绝的,但在韩喜球眼中,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如丝绢般华丽的洋面,给出海的日子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2017年,韩喜球搭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到海底热液区进行近底观测和取样。她这样描述亲眼看到的海底景象——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绝大部分是冰冷的荒漠,热液活动区却像一个热火朝天的成矿工厂、生机勃勃的生命乐园。“浓烟”滚滚的烟囱口周围,有成群的热液盲虾、螺贝和螃蟹。稍远处,白莲花一样的海葵盛开在海底山丘上,迎着洋流摇曳生姿……
在科考任务进展顺利的间隙,韩喜球也会抽出一点时间,观星、赏月、填词作赋,她命名的大洋海底地理实体,都富有诗意并充满着美好的寓意。
韩喜球把西北印度洋一处海脊取名为“卧蚕”,不仅因为山脊走势像一条卧蚕,还因为“蚕”令人联想起江南。有两个热液区分别被她命名为“天休”和“大糦”,前者源自《诗经·商颂·长发》中的“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寓意犹如天降福祥。后者取自《诗经·商颂·玄鸟》中的“龙旂十乘,大糦是承”,意为多辆大车龙旗飘飘,满载着所进贡的粮食美酒。
2022年农历新年,韩喜球在办公室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登山观锦绣,潜海探深幽。横批:喜欢地球。
“我研究地球的脾气,研究她的过去和未来,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地球。”韩喜球说,深海开发前必须摸清楚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环境及生态特点,以便科学制定深海开发和环境保护策略。
2021年,经过18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韩喜球联合国内5家高校和研究所同行成功申请到一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今后的5年里,她将带领团队围绕海底热液成矿系统开展海洋地质学、微生物学及生态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