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云听”的优化路径

2022-05-26张晗左志新

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音频广播用户

张晗 左志新

2011年蜻蜓 FM上线,成为音频新媒体平台发展的开端,之后随着IOT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物联网智能终端对在线音频内容的需求持续提高,各大在线音频头部平台流量普遍上涨,音频新媒体平台也走向多元化发展,整个行业正迈向成熟的发展阶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新技术重点打造了“云听”这一全新的声音新媒体平台,并与“央视频”共同构成了总台的“一体两翼”,在一年内实现了3000万用户的增长量。数字赋能使音频这一传统形式在新媒体上从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推动了音频产业向着更高级的形态演进。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其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等技术特性,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便捷性,更加速了音频新媒体的迭代发展。据《2022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23亿元,预计到2023年可以超过300亿。目前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付费用户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有声书/广播剧、播客及音频直播受到欢迎,收听场景不断拓宽,整个行业仍然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尽管音频新媒体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走向白热化,“云听”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忧。研究其发展脉络、潜在问题,探索优化路径,对“云听”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演进,打破了不同媒体之间市场边界和介质壁垒,这一现状既造成了传媒格局的重新洗牌,也让同一内容的多介质传播成为可能。自2011年始,手机地图软件的纷纷上线对交通广播形成致命打击,地铁交通的大规模兴建,提升了市民交通便捷的同时,也隔绝了传统广播信号而造成收听用户的流失,手机移动设备逐步取消收音机功能进一步削减了传统广播收听渠道,而滴滴打车等APP上线开始与传统广播争夺重要用户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注意力。传统广播的用户群体逐渐分散,也使其不得不寻求困境突围之路,进行数字化转型,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催生音频新媒体这一新形媒体形态。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起飞,经过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资本的跑马圈地以及赛道细分,音频新媒体已经逐渐被网络用户广泛认知,目前活跃在音频新媒体市场的应用有 20 多个,“云听”与其他音频新媒体有所不同,它是直接诞生于5G时代的全媒体产品,这也意味着它跨越了传统音频媒体触网的互动磨合期,打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和市场结构,顺应新的市场需求,走向了深度融合。

音频新媒体对传统广播进行了系统性整合,从外力助推和内部生长两种方式,将两种不同载体的媒体形态集合在同一组织内部,与传统广播在议题、内容和营销方式上都实现了深度的交叉与互动。“云听”不仅将传统广播进行了资源整合,以集成化的方式,将传统广播放置在统一界面下,而且依照当代互联网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使收听者可以自由选择、回放,甚至倍速播放,受众还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进行评论和分享。同时,“云听”也逐步打开渠道,与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合作式互动,背靠强大的官方资源,专门开辟了“听电视”板块,将《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剪编为有声版,满足了电视与广播同频输出的诉求。同时,“云听”不再满足于传统广播排播形式,立足自身定位,创新式开发适用于新平台的内容,打造“PGC+PUGC”的传播模式,扩展了自身的信息渠道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内容的需求。

“云听”在音频资源量和权威性上有着强大的优势,也利用音频新媒体特性强化了这一优势,使音频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发挥其最大传播效力。其根据数字技术,用户传受特征都开发了新的节目形态,改变了依赖传统广播按照线性时间进行信息分发的议程模式,设立焦点主题页面,既扮演了舆论的引导者,也以更积极地姿态成为舆论的回应者。这一点在资讯板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东航坠机事件发生之后,“云听”立刻开辟单独主题板块,按照时间线的顺序,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信息汇集在同一主题之下,既确保了用户追踪热点新闻信息的需求,又保证了用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仍然能够听到有公信力、权威性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

当音频新媒体依托5G技术获得了广大的收聽受众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音频这一媒体形式被放置在了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之中。首先,从同业竞争情况来看,在音频新媒体板块中,除“云听”之外,商业音频新媒体“喜马拉雅”占据了将近70%的市场,“蜻蜓FM”、“荔枝FM”紧随其后,在用户量和内容量上,商业音频新媒体发展较早,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云听”虽为后起之秀,但是如不能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并且长期输出稳定内容培养用户收听习惯,同样会在市场选择中面临淘汰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云听”对高质量的音频新媒体生产者就产生了极大的需求。目前在音频新媒体的生产主力有以下几种人群:其一,传统广播的专业播音员可以实现跨平台合作,凭借着深厚的底蕴、优秀的编排能力和有高度识别力的声音在新媒体平台中开辟独立频道。其二,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如相声演员,财经评论员,教育学者可以借助自己的名气以及领域内的专业素养,在音频新媒体上打开新的受众人群。其三,具备专业播音素养的职业人士,可依托商业制作公司,打造个人电台,制作有一定技术和艺术水准的声音产品。其四,是对声音怀有热情的草根群众,通过自学,或网站提供的声音编辑功能,自发剪编声音节目。“云听”的传播模式聚焦于“PGC+PUGC”,对于草根主播的需求量并不高,但高素质音频人才的稀缺,势必会引来几大音频新媒体未来的争夺,是否能够利用平台优势吸引人才驻留,也是很快会面临的一大问题。

再将目光放置整个新媒体行业来看。如今,音频新媒体的竞争对手并不仅是同类型的音乐或其他软件,而是视频新媒体。在图像时代下,尽管移动音频相较于文字、图片和音频具有更强的伴随感,但是却无法拥有如短视频一样的眼球吸引力,这是音频的天然短板。

在面临着外部的竞争压力,“云”在制作节目的策略上也开始尝试碎片化剪编,以便于听众更好地消化内容。《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其中一期讲述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其视频完整版将近1小时20分钟,而在进行声音节目的转化过程中,这期节目被拆分成了6个主题选段,每段在10分钟-40分钟不等,形成长短音频组合布局,既保留了部分单元叙事的完整性,又符合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特性。但尽管如此,音频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传播障碍,如何立足于声音传播特征,寻找到合理的音频节目编排模式,还亟待探索。

音频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跨越了第一个十年,从发展之初,音频新媒体同类产品多达30余款,这些产品坚持走单一的FM路线,导致自身创新能力薄弱,竞争优势不突出,仅三、四年后,考拉FM、多听FM、多米电台等产品便先后出局。接下来的十年中,音频新媒体将会面临更加紧张的竞争局势,目前有调查显示,音频新媒体仍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用户增速却在放缓,如何在新市场中脱颖而出,留住固定用户,是“云听”接下来面对的重大课题。

坚持自身定位,着重品质提升。由于市场定位不同,以“云听”为代表的主流音频新媒体和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商业音频新媒体势必会走上两条发展道路。主流音频新媒体依托于广阔的官方媒体资源,如果被迫卷入与商业音频新媒体的同赛道竞争,将会完全丧失自身的优势,甚至造成权威声音的缺位。所以,主流音频新媒体仍然需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引领和积极的精神文化导向,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精华、准确的信息,并利用合理排播向用户推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云听”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主流媒体的延伸,目前是唯一设立党建板块的音频新媒体,彰显出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同时,在众多商业音频新媒体逐步去FM化,边缘化广播地位的浪潮中,“云听”仍然保留了传统广播板块,并且在板块内细分出国家台、地方台、本地台,满足了传统广播用户的需求。

用户群规模与参与度与平台提供的音频内容质量直接相关,如未能留住或激励内容创作者继续制作有吸引力的内容,将会造成用户的持续流失。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云听”若想要在未来的音频新媒体市场上进一步拓展,不仅要对传统广播和依托的官方音频资源进行集成整合,而且也要与全国各地专业媒体人才展开合作,从源头打造适用于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内容,使主流音频新媒体走上一条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云听”最新上架的《人世间》有声书,便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声书制作人于丹领衔,汇集专业演播团队制作完成,收获了良好的收听效果。在未来,“云听”还需要坚持自己的自身定位,走精品化路线,才能凸显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与商业音频自媒体的同质化竞争。

加强技术赋能,拓展分发渠道。5G 传输及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全IP化网络制播技术、3D音频技术等,涵盖制作、传输、存储、播出、显示接收、管理、应用等全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推出,智慧融媒体未来充满想象。技术的不斷突破,给主流音频新媒体“云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云听”作为直接诞生于5G时代的音频新媒体产品,借助总台“5G+4K/8K+AI”技术,规避了传统媒体的技术短板,爆发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云听”基于“5G+4K/8K+AI”技术,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总台资源的全方位共享。在总台的支持下,“云听”可以对原央广、国广的优质音频资源进行收录、分发,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云听”客户端已经具有 150万小时的版权内容,5G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提供收录编单、音频微编、节目审查、统一认证、音频处理等多种功能,充分体现了总台自主可控的技术架构能力。

人工智能也为节目生产创造了更大的便捷,AI已经可以通过算法和语音技术,实现音频资讯的剪编与分发,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的不断成熟,即时新闻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主播进行播报。在冬奥会期间,“云听”已经可以实现将赛事前线新闻文字导入软件直接生成音频并分发给潜在听众。在不远的将来,AI主播将进一步替代有声读物类主播,在UGC土壤下成长起来的非专业主播,将会面临AI效率和专业上的双重碾压。可以预想,这也许会造成整个行业的重新洗牌,但音频新媒体产业也会因此形成良性循环,尽快地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云听”迎来了拓展市场的宝贵机会,但是商业音频新媒体也同样为了谋求盈利,进行巨额投资寻求技术突破。“云听”想要保证拥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还需在内容制作、平台开发、渠道拓展等多领域内不断技术革新,才能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

随着媒体融合加深,媒体边界将会进一步被打破。音频新媒体近两年的总体趋势,是在寻求收听场景的拓展。自从语音唤醒技术快速发展后,做饭、打扫等各种场景下,音频内容随时都能够通过AI音箱等智能家居,以“背景音”的形式出现,于是更多的智能终端也都成为音频新媒体开发的领域。目前头部的音频新媒体包括“云听”、“喜马拉雅FM”等都已经和比亚迪、宝马等汽车品牌合作,实现了车载收听。可以预见,音频新场景的开发渠道无疑和会在未来陷入更加激烈的争夺之中。所以,“云听”想要在未来的音频新场景争夺战之中占据优势,不仅要拓展音频的分发渠道,而且还可以尝试配合新场景下的用户群体,制作独特的内容节目,用更加细分、垂直、精品化的内容,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实现对收听场景的掌控。

作者张晗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左志新系传媒杂志社执行副主编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音频广播用户
On Doors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Beethoven’s Centenary1 (Extract)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