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乡村景观的质量

2022-05-26王娟李彬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思路质量

王娟 李彬

摘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景观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地区,乡村景观的质量并没有得到保证,没有真正考虑到建设乡村景观的初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内涵文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乡村景观质量,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乡村景观质量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乡村景观;质量;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3

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景观在未来发展导向中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意义,并且有着深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建设乡村景观的过程中,需要与乡村文化融合,推陈出新,从而实现乡村景观振兴,带动乡村各方面发展。但在互联网社会,大数据不断冲击乡村文化,带来的新元素让乡村发生了巨大改变,本土文化日益衰弱,年轻人追捧新鲜感、潮流感而忘却本土文化,乡村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乡村景观设计方面出现了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不同的乡村出现设计雷同、村村一面的情况。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逐渐被忽视,包括乡村的传统地方特色、传统地方风俗、历史遗产等。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景观建设并没有深入村民内部,一些景观对村民而言更多是形式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便利,更不能提升生活质量。村民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对乡村景观概念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干净整洁的视觉感受上,他们更希望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带来精神领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1]。

1 乡村振兴的本质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完善收入结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最终目标,使乡村居民实现经济收入增长、知识丰富、素质提升。

2 如何理解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乡土景观的延伸。“乡土”中的“乡”指一定的空间区域,“土”指的是特定的土地资源,乡土是产生文化、养育当地居民的地方。每片土地上都孕育着不同的情怀,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景”是事物的外观体现,“观”是可看到的事物。乡土景观可以是田野上摆动的稻田、潺潺流动的小溪、村民田间劳动的背影,这些都是乡土景观。

而乡村景观则在乡土景观的基础上改善了原本的生活环境与质量,保留了乡村的文化根基、乡村的历史沿袭以及地域特色。其更是村民认可的能够促进乡土文化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应深入挖掘乡土景观的内涵意义,塑造迎合时代的新乡村,使乡村景观焕发新的生机[2]。

3 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乡土特色缺失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大量的城市景观涌入乡村,让乡村原本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从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来看,大部分乡村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在乡村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景观格局来看,许多乡村景观都是批量化生产出来的,与原本的乡村生产生活脱离,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了“千村一面”的景象,丧失了原本的特色,村庄文化传承也受到影响,这将割裂乡村文脉,打破历史的延续性。由此可知,目前我国乡村景观格局仍未成体系,乡村与乡村之间的景观塑造存在雷同等一系列問题[3]。

3.2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原始的自然风貌因为外界的影响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合理的设计改造,造成了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部分经验不足的设计师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一味“克隆”城市景观,导致城市景观出现在乡村,与乡村风格格格不入。一些乡村设计对大体量的城市景观设计照搬照抄,没有考虑到城市的绿地面积小,而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二者特点不同,适合的景观也不同。这既浪费了土地资源,造成了环境破坏,又无法吸引大量游客,提高乡村的经济指数。这些因素导致乡村景观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临夏一些乡村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来吸引游客,而是建造网红桥、滑雪场、游乐场等大型场所打造网红景点,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反而增加了自然环境的负担。

3.3 乡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许多城市居民将目光转向风景秀丽的乡村景点。随着开发的深入,加上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乡村地区迎来了产业发展、文化创新的机遇。同时乡村也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向城市靠拢,盲目模仿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乡村也遭受着不同文化的冲击,不同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碰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农村居民摒弃了原本的农业生产,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在临夏地区的一些村镇,一些青壮年更倾向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基本是妇女、老人。在旅游业发展背景下,许多人打造农家乐、民宿景点以增加收入,原本的农耕生活离人们越来越远[4]。

3.4 乡土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限的土地已不能维持城市的发展,城市开始向外扩张,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传统农村形态正逐渐消失。村民的乡土意识越来越淡薄,村庄原有的乡土气息逐渐消失。临夏地区的一些村庄在改造中,参考村民的意见较少,对乡村的改造多取决于相关部门,村民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乡土意识淡薄。

3.5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乡村景观最初的受益者是乡村居民,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着重考虑村民的想法,大规模的整改和翻新只会破坏生态,使乡村居民产生陌生感。景观建设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生态环境是乡村特有的发展优势。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尊重原始的乡村风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设计思路

4.1 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宜居的乡村居住环境是景观的切入口。生态宜居能够满足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应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将我国延续下来的乡村理念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尊重村民原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满足村民的生活情趣需要,营造人与自然相生相惜的生活环境,让村民在景观建设中享受到便利,使乡村可持续发展,让村民在原本习惯的乡村生活的基础上,得到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

4.2 因地制宜,打造乡土特色

每个乡村都有各自所代表和传承的文化,如临夏广河县的齐家文化,关于陶罐,它是青铜时代的遗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是器物的多样化展现。在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独具特色的玉器、陶器、青铜器、骨器,在当今社会都是罕见的。齐家文化代表的玉器“玉琮”,向人们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再如临夏河州泥塑,其中包括人物、动植物、群体人物场景的泥塑、泥彩塑、建筑泥塑等展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了临夏地区的人文面貌、民俗特点以及生活方式。

乡土文化产生地不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会千差万别,所以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或者设计手法,并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想要提高乡村景观的质量,就不能停留在表面。乡村景观是在现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产生的,受到其原本环境的映射,乡村景观要素一般都带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每个地区的地貌与人文特征的不同,导致乡村景观存在许多不同的形态。针对这种情况,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打造原本的乡土特色,挖掘乡村原本的风貌习俗和特色文化,打造每个村庄不一样的面貌,提高乡村景观质量,使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面貌,而不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下的大众化[5]。

4.3 保护生态,设计真实可取

乡村有许多自然资源,包括植物、田地、动物、水流、森林、小山等资源。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在设计中要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合理开发乡村资源,发挥乡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在拥有自然环境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乡村景观的过程中,须首先了解乡村原本的人口规模、地形特征、占地面积,发挥乡村原有的资源优势,避免城市建筑破坏乡村建筑原本的特色。在保护乡村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激发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发展。可以利用乡村原本具有的元素强化乡村整体的美感。在景观设计中,要增加景观绿地面积,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面貌,为乡村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对乡村的设计,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真正融入乡村居民的生活中,提高乡村生活水平[6]。例如在临夏地区,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要保护原有的生态资源,避免大型公共场所占据过多的土地资源,设计的景观要让游客和村民都有参与感。

4.4 合理选取建设材料

在乡村建设中选取材料要遵循符合当地的乡村特色和建筑特色,选取当地的乡土元素、乡土材料、乡土符号、乡土质感、乡土记忆,做到色彩、材质、情感的和谐统一,让村民感到亲切,与原始乡村面貌和谐统一[7]。但原材料并不是具有乡村特征的一切事物,在许多乡村设计中,设计师为了突出乡村特色,将农具作为装饰贴在墙上来展示农村风貌,并没有真正了解乡村文化的意义,导致乡村出现了许多墙面彩画和农具装饰来渲染乡土氛围。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景观的品质,提升材料的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乡村景观的质量,所以乡村景观设计中选取的材料一定要切合实际。在临夏乡村地区,许多建筑都有砖雕设计,这导致建筑设计新意不足。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原始材料砖块,推陈出新,从而完成对乡土元素的有效融合与对创新艺术性的转化[8]。

4.5 建设高品质的设计团队

随着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实施,应该秉持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度,完善乡村规划的新思路,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因此,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团队来提高乡村景观的质量。国家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设计团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吸引对乡村情况熟悉且水平高的设计师以及设计团队,对乡村设计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乡村景观质量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应为设计师以及设计团队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专业的教育与培训,提升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水平。应加强乡村建设中的调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定期组织一些学习团队下乡了解与学习乡村文化,了解乡村生活。

4.6 合理挖掘资源,发展旅游业

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引起关注,田园风景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轻松感,人们对乡村旅游也作出了新的定义,在日常假期更愿意走进乡村,回归自然。这能够促进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在不同地区的乡村,由于传统文化不同,乡风文明各有不同,可以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为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能实现产业链的多重融合,使乡村整体的经济实力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解决农民就业等问题[9]。要大力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将城市不具备但乡村具备的特质发挥出来,用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乡土文化、淳朴的乡村气息吸引城市游客到来。可以打造一些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有底蕴、有内涵的网红景观,以此凸显乡村文化内涵,宣传当地特色,提高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提高当地的景观质量,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创新乡村景观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乡村[10-11]。

5 结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落实,乡村景观发展迅速,但质量和速度并不完全一致。在考察临夏一些乡村后,乡村景观质量提升势在必行。建设乡村景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入乡村,了解乡村,建设更好的乡村景观。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还要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让乡村居民生活得更舒适,记得家乡的美好,真正意义上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振兴乡村,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契合,村民可以从景观建设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进而有效提升乡村景观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子涵.乡村绿地景观营造的经验与策略导向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现代园艺,2021(3):137-138.

[2] 莫媛媛.乡土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250-251.

[3] 朱新敏.关于村庄规划的一些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9(S1):159-160.

[4] 龙鑫,刘铖.浅谈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19(23):10.

[5] 王芳.试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66-68.

[6] 耿晓庆.风景园林中的地形、植物、水体在乡村振兴的运用探析[J].砖瓦世界,2021(15):7-8.

[7] 朱方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特性[J].农家参谋,2020(13):30-34.

[8] 吴军.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43.

[9] 董璇靓,韩浩,孙霖霖.新农村背景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5):41-42.

[10] 劉佳音.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农业工程,2019,9(6):126-129.

[11] 郑涛.浅淡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1,41(9):113-115.

作者简介:王娟(1997—),女,甘肃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李彬(1963—),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设计思路质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试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
张家口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浅谈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