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规划设计4”课程为例
2022-05-25同丽嘎侯兆铭巍广君
同丽嘎,倪 琪,侯兆铭,李 仂,巍广君
(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普及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高等教育也呈现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改革错位和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2,3]。随着国家教育认证和“双万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国内各大高校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因此,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将其融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环节,并厘清其教学实施方案和内容,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5],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环节[6]。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当前,各高校在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难题,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连接不够紧密,高校教师未能深刻认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未能厘清如何将思政教育全面贯穿到课堂教学中[8-10]。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长久以来以“教书”为主的思想深刻影响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育人”这一重要环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专业教学的始终,把教书育人内涵深埋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规划设计4”是城乡规划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是“规划设计1-6”系列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大量的德育资源,是相关专业课协同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将来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对社会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对提高未来城市建设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提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载体、优化思政教学方法和完善思政教学反馈四个方面,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规划设计4”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并实现该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规划设计4”课程现状
“规划设计4”是本科生理论结合实践的一门重要课程,前期课程有“城乡规划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中外园林史”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构建了城乡规划相关的理论基础,但缺少实践方面的知识。“规划设计4”课程主要内容是城市设计,包括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老工业文化遗产的保留和更新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设计,达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智慧、韧性等城市设计的目的。但目前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传统的专业知识讲解、案例讲解、搜索相关图像数据资料和方案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管理,且课程思政内容未能形成体系,课程内容和思政部分没有很好地担负承上启下的作用。“规划设计4”课程概况如图1。
图1 “规划设计4”课程概况
2 “规划设计4”课程思政实施策略与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和更新,注重生态环境,注重中国风,而能否将中国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及其隐含的深远意义真正体现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因此,在“规划设计4”课程中,如何协调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植为人民服务和为城市规划工作服务的精神,激发家国情怀,是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对该课程的体系建立和后续进一步深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改革主要从教师团队、教学载体、教学和教学反馈等方面实施,主要切入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和案例库建立两个方面。
2.1 思政教师团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和道德资源,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授课过程中打破常规教学理念,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教师团队中每位教师务必要学习与掌握的内容。“规划设计4”是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中的核心部分,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教师团队目前共有4名教师,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3名。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合理。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集体智慧,挖掘思政元素,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为思政大平台提供支撑。
2.2 教学载体的思政融入
“规划设计4”课程思政切入点主要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两条途径。其中教学大纲的修订是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该课程2019版教学大纲中,增加了思政育人的目标和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在教学内容中,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调研和方案实施三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一是案例教学,通过国内古代和现代规划设计方面优秀案例的讲解,使学生体会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总体变化;二是实地调研,研究基地前期调研中尽量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中国城乡实际发展情况并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三是方案实施,设计方案的实施中尽可能从中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置规划设计任务,充分显示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化因素。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思政要素的设计和实施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设计与实施
2.3 混合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课程模式。
(1)线上教学。主要采用雨课堂、中国慕课、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规划设计4”线上课程。目前已采用雨课堂平台,建立了该课程案例库和优秀方案库,之后上传电子教材、PPT课件、微课视频、思政前沿等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前课后学习使用,同时转发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最新政策等,使学生方便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并及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坚定爱国信念。
(2)线下教学。线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在方案的讲解、指导和修改过程中融入思政因素,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并适时融入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探究,力争实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4 教学成果的反馈
课程期末考核中增加思政部分,主要体现在方案的介绍和设计成果中。方案介绍中重点讲解方案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更新等;设计成果中考察规范性、内容的完整性、创新性以及是否体现了中国特色、蕴含深远意义等。
3 结 语
“规划设计4”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课程思政改革是必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团队、教学载体、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思政改革,实施重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库建立两个方面。目前,该课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库的思政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规划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思想的引领和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等方面具有现实的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同类系列的设计课程打造成育人主阵地,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规划专业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