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2022-05-25朱朝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朱朝阳

摘要:企业管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今天,公司的治理与内部控制必定要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本文从两者的概念、内容等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一方面,可以加强公司管理人员对两者关系的认识,从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推动其实施的有效性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规范我国国内公司的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来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顺利和健康。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联系与区别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及范畴

顾名思义,所谓企业管理指的就是在企业负责范畴内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进行的组织、计划、执行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如此,企业管理也是社会化生产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企业管理是尽可能调动企业所有可以调动的各方资源,例如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使企业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

企业管理按照管理对象来分,可以将企业管理分成以下两种。第一个是业务管理,业务管理指的就是将一切与企业运行相关的资源都放在主要位置,例如材料、财务、产品等一系列组织资源。另一个则是行为管理,什么是行为管理呢?行为是人做出的,简单来说行为管理就是对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通过对组织中的成员所做出的一切行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形成团队与个人的互相协作、机制的工作计划、组织的设计、变革、激励、文化等管理。

企业的行为管理和经营管理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应该呈现的是相辅相成的状态,就像人的两只手一样,应该相互配合,才能将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经营管理和行为管理这两者之中任何一只手出了问题,都会给整个管理体系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企业管理停滞不前,并遭受到严重阻力。

(一)企业管理的发展演变

企业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进行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演变发展起来的。

社会生产在某个阶段发展起来,所有大规模的普通劳动都或多或少需要管理者的指令来调整个人活动。按照人们意图的目的,确保整个劳动过程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市场急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高度发达,产品急速变化,企业经营越来越重要。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管理模式阶段。傳统管理模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管理劳动与职能二者之间的整合与分离。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的管理工作都由所有者个人执行或资本家完成;而这里的管理完全是一切凭资本家的经验来对生产进行管理。

第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与传统管理模式阶段相比,科学管理阶段侧重于所有者或资本家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整合分离,主要由管理人员从自身总结经验,促进整个生产管理的平稳运营和进步,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是企业的管理要从根本做出改变,由之前的经济定性概念转变为定量分析,并巧妙地结合数理决策方法,在各项管理中普及借助电子计算机的方式,进行监测控制。

自从1978年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这一政策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且推动了我国现代经济的进步。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起来,中国商人也逐渐成为继犹太人之后的“第二商人”。

在如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家面对的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挑战,也要根据本国国情特质以及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来极力促使其发展。

(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的战略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人,或者是一个家庭所有。中国是一个血缘纽带特别重的国家,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的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经历着类似的发展历史,创业者的打拼,建立。而管理者大部分时候就是亲属、当初一起拼搏的旧部。而这些人,都在摸索中进行对企业的管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他不能够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及时整合资源来争取到这个机会,也经常会有当企业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再去解决问题,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同时也不能及时规避风险。

2. 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也导致了企业的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的管理松散,不够专业。这些都导致了一个企业制度的不健全,没有一个规范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削弱了管理成果。正如“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那么上行下效,企业的制度很难得到顺畅的贯彻执行。特别是许多的中小企业都只是只求短期的利益,未能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3. 企业的权责未能明确划分

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如何界定,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权利与责任的划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毕竟企业的主体是人,而权利和责任都由人来承担。在我国的中小企业成立的初期,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人身兼数职,这个时候权利与义务完全的统一到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身上。但随着企业的壮大,权责分离,企业在决策上就会受到阻碍。明析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就十分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不同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都认为企业属于个人,从而不存在什么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中小企业在管理上都慢慢出现了问题。

4. 缺乏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企业的管理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的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才的分布不均,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上不够规范,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企业必须要认真看待内部控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在促进公司全体人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采取更多的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具有内部控制发展潜力的专业人员的成才。对于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应当给予奖励,以此调动内部控制专业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欲望。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第二,为了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第三,为了保障公司财产安全。通过一系列方法和策略的应用,公司使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员工进行引导,规范其行为。因此,为了能够切实把自身的综合实力水平提升起来,大部分企业会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基于此,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本章节主要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其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开展研究工作。

(一)组织规划控制

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制定要求来讲,一个企业在制定一项制度时,必须要坚持分离原则,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不相容职务泛指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单独负责的,不仅会做违法的事情,还能够隐藏自己的不正当的位置。例如,在会计岗位中出纳不能兼任记账复核岗位。企业经济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批准、发行、批准、执行、记录,组织计划的管理主要包括不兼容的工作分离和组织的相互管理。企业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部门和机构。组织结构的确立和责任的分割,必须反映相互管理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如下:各个部门必须承担各组织的责任和权限,并且保证职务范围内的权限不得被干涉。各类经济商务,必须在运营中的不同的部门确认。在各项经济商务检查中,检察人员不应该受限于被检查对象,以保证检查结果的确定以及迅速解决。

(二)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个体对其员工或部门所持有的权限处理和经济业务控制的权利称为授权审批控制。企业部门或员工必须有权处理经济业务。除此之外,无审批权限。授权和批准有两种形式:一般承认和特定承认。一般批准是指处理一般经济业务的适当水平的规定和批准条件,通常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批准是指针对处理特殊经济业务的适当水平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当前期间的经济业务金额超过部门的批准权限的,没有特定的批准和批准不能处理。承认和承认控制的基本必要条件如下。首先,必须明确一般的承认和特定的承认的界限和责任。第二,必须明确各类型的经济业务的批准和批准程序。第三,要建立一个检验体系,确保经批准后办理的经济业务工作质量。

(三)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企业管理的一种事前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業务的全过程。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进行评估预算。最后,再由相关部门对该项经济业务的预算支出情况和实际运行进度进行实时监测。内部控制的预算要能够体现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并且能够划分清各个部门的责任,其次则是在整个执行的过程中要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是为保护各种实物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对各种实物的获取、盘点、领用、保管、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授权批准、实物保管相互分离和约束、会计记录、非指定实物保管人员无权领发货物等一系列的控制方法进行控制。通过对实物的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实物保护是指使实物免遭损伤,确保实物的完整性采取的各种方法。应对各种安全防范指定期检查,消除隐患,减少实物受损机会。

(五)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事前的预算对实际成本进行检测,标记实际或潜在偏差,进行预测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相符的措施。为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我们需要在企业的业务进行时监督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是否存在偏差,在这个考察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业务发生的合理的变数考虑在内,同时也要防止不合理未经允许的影响因素包含在成本中。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完善经营机制,把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使企业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在发展中不断强化实力,全方位进步。

成本控制以“成本”为中心开展,通过成本预算、成本控制计算出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成本总水平指标值,以这样的方式手段来对经济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控制,即成本控制的实质。

(六)风险控制

不管出于何种情况,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且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具备一定的规律性。鉴于此,只能尝试把风险尽量降低,而无法彻底消除或规避掉。要想对风险做到有效降低,首先要从自身正视风险的存在,勇于面对,细致观察,摸索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降到最低。对于市场上有人声称的零风险的投资,大家都应该嗤之以鼻。作为成熟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没风险的事物本身客观性就值得怀疑。享有收益,风险必将伴随。投资者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和规避风险,降低由风险带来的损失。

而企业管理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经营风险,第二则是财务风险。

1. 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他源自利益的不确定性。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会受到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

2. 财务风险,是当一个企业举债经营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当一个企业举债经营,有部分资产由外部借入,就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当企业借入资金推动企业的运行,一旦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将会使企业财务陷入困境。

(七)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即建立在特定的环境下,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审计目标,凭借依据被审计单位所监督、审查其经济运行状态;及时查漏补缺,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促进审计单位在运行上的经济活动在预期发展计划中,且一切在理想状态中,致力于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审计控制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的控制。主要有三种类型: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内部审计;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联系

(一)管理的主體一致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企业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来执行,体现的都是人的意志。内部控制受企业的领导层,管理阶层的影响,在制定执行、评价的过程中都体现了人的意志。而内部控制的核心则是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的主体是经营者和董事会。企业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所有者的管理。

(二)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上一致

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内部控制,二者都有相同的发展目标,就是达到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为企业发展运行在正轨上提供有力保障,健全企业的管理,促使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完成,并产生效益。而内部控制主要是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资产的完整性,帮助企业决策者正确看待企业问题并对其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在对于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

(三)宏观内容上的交融性

从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容来看,二者有许多交叉重合之处,例如权责分配、监督、信息传递、经营者监督汇报实际情况、治理主体对内部控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等等。然而,当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趋于统一时,其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也接近统一。以外部治理为主的企业,一般借助外部治理机制进行管理,经营者则是控制主体,从而导致其在内容上相容性比较小。而重视内部治理的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股东三方皆是监控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内容上,比较相容。

(四)形成基础的同根性

事实上,要想建立企业管理或内部控制,前提条件都是要对代理关系进行委托。企业管理主要依托企业所有权和自身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况下,所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内部控制作为系统化的约束机制,要对经营者、所有者和经营过程三个因素进行多角度的控制监督。这一做法主要凭借经营者和所有者、普通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关系。不管是在内部控制中,还是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主要是为了达到企业的预期经营管理效果。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一)形成的机制不同

从企业治理的形成机制和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是主体的代理关系,但两者的重要性不同,对象也不同。企业统治是基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主要代理关系。其中,涵盖了董事会、公共、政府、股东、债权人、地区社会、一般经理以及其他许多利害关系者。内部控制是基于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管理部长、低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主要代理关系。因此,其管理科目的构成被限制在董事会、一般管理者和其他功能性管理部门、公司内部。企业治理的对象范围不仅仅是内部控制,也比内部控制的范围更广。

(二)内容侧重点不同

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股东、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义务。他的重点在于对企业整体的大方向上的把握。而内部控制的目标则是集中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目标的制定,事项的识别还有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应对上。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虽然促使着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两者的重点并不一样。

(三)两者的执行手段不同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分析,在管理思想上主要以程序性控制为主。在方法的运用上,主要有内部审计控制、组织结构控制、预算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风险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几种。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公司显然对动机和行为的激励抑制重视程度更高,借助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若干手段来对彼此进行钳制、制约。

(四)目标存在差异

内部控制之所以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的需求,完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最早出现的内部控制,主要以保护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目的,控制手段也以加强复核、严格分管、钱物分管为主。现如今,在生产规模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下,经济活动日渐变得复杂起来,并逐渐演变成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董事会、股东大会、经理层与监事会之间科学分配权责,合理分割利益,制定可行的监督、激励与平衡机制,保证他们各自能够各司其职、物尽其用,实现利益均衡化。

(五)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

把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融入全面风险框架的建构中。风险度量的加入可以使企业的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形成统一,而风险与其回报成正比,可以把其运用来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分配资本信息等,促进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而上述内容,并没有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体现出来。

(六)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明确把风险界定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把积极作用看作是良好契机,从而把契机和风险划分开。对于契机和风险的区分,内部控制框架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设立也不在内部控制的范畴内,它只负责对目标的制定流程进行客观评价。而风险管理中涵盖了风险评估方法、风险战略设定和风险目标管理等多项活动。

五、结语

笔者以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不仅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意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笔者切身体会到我国在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领域上的薄弱,还有待提高。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契机,它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市场提供有利机会。与此同时,也无形中加大了竞争力。中国企业要想在进军全球化市场后,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重新整顿,进行规划。第一,要对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起来。第二,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为衡量参考范本,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完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设,以提高我国企业行业竞争力为目标,努力跻身世界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贺伟.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143-144.

[2]段素兰.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71-72.

[3]沈红妹.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4):97-98.

[4]吴雷.分析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控制策略[J].财会学习,2021(06):93-94.

[5]黄芬兰.如何做好国企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工作[J].财会学习,2021(06):125-126.

[6]马海琴.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J].财会学习,2021(06):160-162.

[7]杨林武.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1(06):177-178.

[8]刘淮敏.企业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探究[J].财会学习,2021(06):187-188.

[9]李成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探讨[J].财会学习,2021(06):193-194.

[10]陈波.企业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1(06):197-198.

[11]周晓莉.风险审计对企业审计实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3):101-102.

[12]郝健博.新收入准则下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4):166-168.

[13]黄丽陶.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山西农经,2021(03):103-104.

[14]陈清华.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实践探索[J].财会学习,2021(05):177-178.

[15]王雪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与优化方法研究[J].财会学习,2021(05):189-19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