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业务和绩效的影响分析

2022-05-25梁环忠卢钰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利率

梁环忠 卢钰萍

摘要:文章通过探究贷款市场报价机制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现状和绩效影响实证检验可知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三者联合起来对金融机构资产利润率有显著影响。但农村金融机构综合成本不降反升,品种期限相对单一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难以反映融资成本边际效用,降低市场报价LPR质量,LPR机制难以实现“宽信用”等状况影响农村金融业务绩效提升。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可以通过打造平稳中性的政策环境,同时推进多项手段来减少综合成本,促进LPR全方位内嵌入FTP,增加一级交易商范畴,拓展中小型银行资本补偿渠道,重视银行业务转型升级,探寻利率风险管理模式升级。

关键词:LPR机制;农村金融业务绩效与实证检验;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

一、贷款市场报价机制LPR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和绩效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绩效现状

根据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金融资产份额显示,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大型商业银行以39.3%的比例占据最高份额,农村金融机构以13.5%的比例占据较小市场份额,农村金融机构覆盖范畴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20年,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法人情况已经从2015年的3673家增长至3898家,同比增长6.13%,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也不断增加其占整个金融市场份额比重。

2016~2019年期间,中国1年期债券加权利率在2.82%~4.77%区间内波动,并且在2017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4.77%后逐步下降,在2020年第二季度到达最低值1.93%,此后有所回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年期LPR利率、1年期shibor利率和1年期债券加权利率绘制2017~2020年中国1年期加权利率曲线图如图1所示。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包括了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同业拆借、证券借贷和回购同业代付、银行理财产品及其他各类金融衍生工具,但是主营业务绩效仍然是存贷款业务的利息差。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同业拆借业务有所发展,但从同业拆借成交金额地域分布来看,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同业拆借业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截至2020年,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3.3%,达到415314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1.6%;而农村金融机构总负债占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达到383939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2.1%。

根据农村金融机构2015~2020年的税后利润情况绘制折线图如图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2015~2020年,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农村信用社税后利润呈逐年减少趋势,而所占农村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最大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四年间利润稳步上升,到2020年有所回落。除此之外,农村金融机构税后利润占整个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利润比例从2015年的11.90%逐渐下降至9.78%,总体而言,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业务绩效利润发展劲头较为平缓。

(二)对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1. 变量选取

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收集2016~2020年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性指标相关季度数据,以资产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Y,以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为解释变量X1,解释变量X2,解释变量X3,面板数据如表1所示。

2. 模型构建

以资产利润率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Yi=β0+β1X1+β2X2+β3X3+ε,其中βi(i=0,1,2,3)为模型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3. 假设检验

(1)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绩效变动影响因素描述性样本统计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可以发现,三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都较为显著,其中,存贷比(X1)对资产利润率(Y)的相关性最大,X1和被解释变量负相关关系。

(2)回归分析。将资产利润率设为被解释变量Y,存贷比为X1、资本充足率为X2,拨备覆盖率X3,进行回归分析如图3所示。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模型参数估计的结果为:Y=0.0493-0.0746X1+0.1658X2-0.0050X3

(3)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检验、t检验,解释变量X1、X2、X3分别对被解释变量绩效指标“资产利润率”产生显著影响,且拟合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假设下,当存贷比每增長1%时,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利润率随之减少约0.07%;当资本充足率每增长1%时,资产利润率随之增加约0.17%;当拨备覆盖率每增长1%时,资产利润率随之减少约0.005%。

二、LPR机制改革与推进农村金融业务调整与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平稳中性的政策环境,同时推进多项手段来减少综合成本,促进LPR全方位内嵌入FTP

1. 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市场价格波动加剧导致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变化莫测;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变强,货币政策调控数量型指标不如价格型指标可测量可控制,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改革有效将货币政策调控前期的“数量盈余”转换成“价格信号”,直接调控农村金融市场实体经济。

2. 创造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

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指标和货币政策传导体系,施展和发挥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中长期市场的稳定作用,降低金融市场运行综合成本,推进LPR利率全面内嵌入存贷款业务内部转移定价,将金融机构内部成本核算更加具体化,动态调节内部利率传导效率。

3. 突破“利率双轨”逆境,疏解利率传导机理

美国的LPR是中间产物。在中国实施“利率并轨”进程中,存贷款利率的波动范围有限,从实际浮动幅度中可以发现并没有和官定利率完全脱钩,实施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核心因素的贷款端并轨利率先行,同时“利率双轨”困境愈发凸显。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换锚”的手段减弱贷款基准利率在定价机制中的影响力,贷款利率与LPR、MLF利率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关联,从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理,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市场化的敏捷度,加快落实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预期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资源配置效率。

(二)增加一级交易商范畴,拓展中小型银行资本补偿渠道,健全法律惩戒体系

随着当前社会融资需求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发展水平,央行可以通过筛选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的商业银行作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增大一级交易商范围,有效拓展了中小型银行资本补偿来源,帮助金融机构及时理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同时,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中中小银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小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农村中小型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日趋增大,中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以及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需求,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惩戒机制,避免出现农村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要全面创新金融监管模式和金融监管制度,补充制衡宏微审慎监管,有效遏制金融机构恶性竞争而引发“倒闭潮”的危机发生。

(三)探索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要培育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机制需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层面的方向性引导,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市场运作规律来进行全方位式调整。通过优化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去探索风险对冲工具,灵活利用金融衍生品去对冲利率市场金融风险,扩大相应金融衍生产品发行规模去化解LPR利率机制下利率操作风险较大、波动幅度强烈的缺点,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和发行频率,消除货币市场中流动性短缺造成市场利率“超额”波动的现象。

(四)重视业务转型升级,找寻新的利润增长方式

1. 改变农村金融粗放经营模式,培育精细化经营理念

首先要根据金融业务重组整合,优化管理操作流程,梳理管理层次加强资金成本的财务核算,将农村金融粗放型经营模式向精细化转变。其次实施多元化、精细化盈利模式,提升农村金融业务管理的集中化、流程化和专业化,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央行完善改革LPR机制,以此来倒逼农村金融机构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高定价的自主能力,借助业务创新,增加中间业务等非存贷业务比重,拓宽经营利润来源,实现农村金融从“重格局”粗放型增长转向“重收益”具体化增长。

2. 减轻农村实体经济偿债负担,农村金融和经济互利共赢

农村金融机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存贷款利率受到货币政策影响,同时也受到农村金融市场融资规模的刚性作用,单调的融资模式使得货币政策利率的有效传导效率受到阻滞,利率的市场化波动难以得到实现。长期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促进利率下行,可以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节省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减轻农村实体经济偿债负担,培育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效疏通了中国人民银行调控的关键作用,助力农村金融和经济互利共赢。

(五)加强客户资信风险评级,提高系统定价能力

更正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偏好,推动信用评级资质下沉配置。农村金融机构需要通过利率预测模型构建,科学分析利率变化趋势,结合本机构的业务品种、业务成本、经营管理目标、风险溢价等指标,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定价机制;针对信用记录良好、收入水平稳定且较高的客户,贷款利率可以适当降低以吸引住高质量客户群体;通过不同业务种类的不同存贷款金额大小和期限长短划分不同的利率等级,优化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全盘参考金融市场中各个金融机构主体的定价模式和价格水平,最终确定一个比较有综合竞争力的价格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群体,稳固自身业务所占的市场份额,获取收益;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种类,将相对应的金融业务与一系列的金融服务组合起来进行综合定价。

(六)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需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配置,塑造一个公平有序的良好外部竞争环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信用等级,避免因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只有农村金融机构施行完善的风险评级与差别费率机制,令自身具备了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发挥风险制约和正向激励作用,才可以更好地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灵敏性,继而间接影响农村金融业务绩效。要让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利率和资产端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靠近,进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一体化改革,倒逼金融市场资源下沉配置到高质量农村金融机构运行中,达到提振农村金融市场微观经济活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维嘉.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论基础、现实条件与实现路径[J].金融经济,2016(12):58-59.

[2]唐玺年,杨虎锋,石宝峰,武朝.利率市场化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挤压——基于福建省6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9(11):30-38.

[3]聂晓博.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考核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银行业,2020(01):63-64.

[4]顾小青.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对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现代商业,2020(07):116-117.

[5]陈鸿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的改革路径与演进安排[J].金融理论探索,2020(04):29-37.

[6]温金龙.对当前城乡贷款利率浮动差异的思考[J].济南金融,2004(06):49-50.

[7]骆昭东.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演进特征、改革阻力与政策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8(05):85-95.

[8]韩伟.市场结构与政策冲击: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效應研究[J].金融研究,2004(11):128-132.

*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改革和完善金融系统运作 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批准号JAT200363)。

(作者单位:梁环忠,福建江夏学院;卢钰萍,中国银行莆田分行营业部)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利率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