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汽车类“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022-05-25宋佳丽段连生
宋佳丽 段连生
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升级,其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在逐步转型发展。但是在此阶段中,该领域优秀人才的匮乏及其专业技术技能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具有满足相关要求的应用技能的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车类“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收稿日期:2022—03—21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5.029
近年来,相关车企在产量和企业规模上都有显著提升,同时也对汽车行业的优秀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双创人才的产业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为国家培养了既能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双创具有“领头羊”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紧密,高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输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 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1 符合我国战略发展趋势的规定
“全民创业,大众创业”致力于鼓励全社会敢于培养的发展,将人力资源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观念转化为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经过多年探索,各地区反应积极主动,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双创理念不断深化和完善,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很大启发。
我国正处于产业链调整期,需要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推动发展趋势,开拓创新、长远发展,不仅规定优秀人才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高尚职业道德的精髓。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的文化教育,不仅塑造了人才,更塑造了有生活、有思想、追求完美的成年人。只有这样,双创之路才能更加稳固、更加长久。
1.2 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秀的人才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而要想将自己培养成能够推动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双创型人才,需要将工匠精神贯穿进全学习周期。双创人才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理想、应对复杂市场需求的基本保障,双创教育坚持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面向全国为全国塑造优秀人才,融入岗位是基础,创造岗位是趋势,工匠精神是双创教学的内在动力。它将人才的培养与工作能力和素养相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双创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使用价值。文化教育必须顺应销售市场环境,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同时也能促进高校的转型发展。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理论的传授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锻炼。求实创新、敢于培养的精神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提高双创人才的素质。
2 汽车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相关能力要求
当代经济发展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而我国汽车行业必须赋予汽车行业专业人才引领趋势发展。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成为阻碍车企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车企主要将专业能力作为考虑优秀人才的主要标准。
专业能力不仅是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还涉及工作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专业知識整合的力度。绝大多数企业期望岗位与课外教育精准对接,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岗位,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专业知识的自主创新,以及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3 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策略与技能型人才的使用不匹配
大部分教学课堂仍然重视课程内容的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掘精神本质,不能塑造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策略陈旧单一,传统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仍占较大比例。教学策略使学生缺乏学习和培养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厌烦,同时也失去了创造力,间接阻碍了双创型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
汽车技术基础课教学策略的现状是,教师非常关注新教学策略的实施,但却不能灵活掌握前端教学策略,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无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部分骨干教师能够掌握信息内容,但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控制能力。
3.2 双创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不佳
双创教书育人的关键理念之一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然而,当今高校双创文化教育并没有真正将自主创新理念融入文化教育体系,它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型,但它的实际应用还远不够。最显著的问题是,学生受到的文化教育越先进,思维方式就越僵化,自主创新能力越缺乏。
此外,对于双创文化教育,大家还处于科研探索的过程中,所以高校各显神通,双创教育模式也多种多样。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落后于技术专业竞赛之上,按照竞赛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竞赛范围相对有限,且符合社会优秀人才的要求瞬息万变,仅仅参加比赛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创新的工作能力。
3.3 缺乏优秀的一线教师
在汽车专业教师中,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好的教育环境,实践技能考试大多来自于课堂教学工作后的“自我提升”。五年内刚参加工作的骨干教师大多具有研究生教育经历,从学生到教师,其基础知识管理体系丰富多彩,但几乎没有实践技能考试的工作经验。
同时在师资梯队建设层面,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出现了老教师集中退休、青年教师聚集考核职称、骨干教师不能担任课堂教学的局面。对于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人才梯队比较严重,严重阻碍了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规定,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具有双重技术资格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但出现了所教授的内容与教师所学的专业内容不符的问题。48CF2D64-2CB9-41AB-975B-CE3D860C1CA4
4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汽车类“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4.1 以优秀人才素质评价行为主体,实施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培养的学生好不好,学校培养的人才达不达标,由公司单位确定。学院与公司合作打造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让公司实践指导人员充分参与学生的评价,公司全程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实施。除实践手册考核外,还根据论文答辩和现场考核对原有考核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塑造大学生理论指导的操作技能。校企合作对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计划进行具体指导,研究项目均来自公司一线。
毫无疑问,课本知识测试成绩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比较利好:通过公司的考核和认可的学生,可在期末考核中免考;对在实习公司得到提拔的学生,免考大学毕业考试。多方面参与的优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客观反映“教学有效”的不足。
4.2 高校汽车行业技术专业利用技能型人才塑造新模式
由于我国高校汽车行业课外教育发展相对较晚,文化教育工作经验尚缺乏,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大部分高校对汽车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仍然是老路、旧路。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的常识传授方式,实践活动内容很少分配,导致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专业能力,标准不够高无法满足工作要求。
为提高学校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技能型人才的塑造,需要构建新的塑造方式。针对公司要求,整合汽车行业技术特点,确立塑造导向,设置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除了开展车辆相关专业能力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塑造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理论层面加强专业技能课堂教学,在专业能力层面加强实践,在素养层面塑造学生敬业、爱岗、拼搏的精神本质。
从汽车行业技术人才的现状来看,公司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和操作工作能力。一方面,为更好地培养和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应根据技能竞赛实习、模拟考岗、情景教学、工作组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进行实践,活动和练习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常识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核心专业能力,应加强教育大数据。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全面融入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对于当代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4.3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除了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策略为汽车行业技术专业应用技术人才的塑造提供参考外,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汽车行业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针对性很强。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汽车行业院校和教师的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法是一种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首位、重视个人特长塑造的教育理念。就汽车工业技术专业本身而言,由于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可能涉及到汽车制造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就应该针对学生当前的特长进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成。
4.4 加强文明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工匠精神的塑造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在过程,也必须有相对的学习氛围。就像高校的双创教育一样,工匠精神也必须得到高校的弘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学生的了解。
首先是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重点、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的学校文化管理体系,体现工匠精神。让企业文化、工作特点、工作制度等要素融入学校环境,并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让学生感受职业环境,磨练工匠品质。
其次是开展工匠精神和双创主题,发现“工匠”大师和优秀“工匠”的个人事迹,开展工匠精神弘扬策划专题讲座,邀请“工匠”大师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让学生看清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了解工匠精神;邀请成功创业的往届同学回校,亲自讲述自主创业的全过程,让双创文化教育更贴近现实;探索、追求进步,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应用学生将双创从基础理论转化为实践活动,确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和传承工匠精神。
4.5 汽车行业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优秀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汽车行业的专业人才是汽车行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中国90%的汽车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优秀人才的匮乏已成为阻碍这类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是现代汽车公司考虑优秀人才的关键指标之一。
责任和工作能力不仅是简单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具体应用工作能力,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融合工作能力,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公司都希望课外教育可以与工作联系起来。绝大多数企业注重优秀人才的实践能力,规定优秀人才具备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工作適应能力、专业知识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工作能力。
5 结语
根据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具体发展的分析报告,汽车企业对汽车行业的双创人才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同时对优秀人才需求的越来越大,对优秀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需要合理分析具体情况,在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公司和相关领域的要求,有效塑造和提高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飞校企合作模式下现代学徒制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内燃机与配件,2021(16):159—160.
[2]郭家田.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1.
[3]胡辰.产教融合视域下新兴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6):35—39.
[4]王森楠.高校“双创型”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研究[J].海峡科学,2018(12):31—34+37.
[5]俞郴.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才智,2018(19):134+136.
[6]戴天,张贺东.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1):87—91.
[7]刘蕾.高校“双创”型法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1):85—88.
作者简介:
宋佳丽,女,1982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相关专业教育教学。48CF2D64-2CB9-41AB-975B-CE3D860C1C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