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

2022-05-24阳艳波

教育观察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高职

罗 萌,阳艳波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湖南长沙,410116)

一、挑战与机遇:职业教育改革

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随着“企业对口招工难,求职者找工对口难”等企业与人才“错位搭配”问题日渐突出,高校毕业生经常面临“出校即失业”的窘境,企业也常面临“高薪却招不到人”的问题,这对毕业生与企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调整,技术型人才缺口大的背后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企业与学校合作不成熟等问题。因此,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国需要开辟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可落实、接地气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是承担职教改革使命的主要阵地,教师是职业教育改革道路上坚定的支持者与执行者。高职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会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重视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十分必要。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双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逐渐成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新的教育政策对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也给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第一,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培养方向,高职院校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职业化”,即致力于在教学中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职业知识、提升从业能力。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承担培养任务的教师。在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驱动下,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朝着“学识丰富、业务精湛”的方向迈进。第二,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来看,相较于学前教育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学生能对接职业岗位,即培养在幼儿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保育、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幼教岗位工作内容为指引,按照“理实兼备、德艺双修”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高职学前教育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的“引路人”,教师只有具备“精于工、匠于心”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才能将学生“引进门”,使学生成为专业化的人才。

如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职学前教育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只有立足新要求,明确新方向,才能有效推动自身专业发展。改革与发展的中心是教师,教师的适应性发展是关键,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在“适应—发展”中成长。因此,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有必要明晰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以促进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在适应新形势中实现专业成长。

二、回溯与解读: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解读

“教师专业发展”一词是在职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的成长过程和专业化过程。研究者不能仅从单一个体的成长经历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而要从多层面解读,关注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人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早期研究多关注教师业务培训、学历补偿和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等不断完善的过程。[1]有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作了进一步扩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包括师范教育政策制订、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社会地位提高等方面。[2]

已有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通常有两种解读:一是关注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经历,即教师朝着专业化成长的经历;二是关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即通过促发外力与内力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前者关注教师本身,多考虑教师个人因素及其专业成长规律,常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与教师职业相关的能力等内在素养提升的过程;后者侧重分析对教师产生积极影响的环境,即关注学校及社会为教师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并强调外部环境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解读

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需具有与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扎实学识,能够面向学前教育职业对学生实施专业化培养,从而逐渐成长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这意味着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的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职业教育技能。[3]一方面,从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属性来看,不同于其他同层次学历教育的教师,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与学前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呈“双向”影响效应,即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中获得的自身职业能力的熟练掌握与提升的过程。另一方面,从高职学前教育活动的独特性来看,高职学前教育活动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需要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限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还包括教师团队的建立与发展。

三、适应与发展: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

高职学前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根本在于其专业发展,培养出能肩负起幼儿教育事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时代使命。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业调整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大,职业教育改革更加广泛与深入,这赋予了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需要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不断适应与调整。

(一)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教师个人的成长,还是教师团队的成长。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一般分为个体学习模式和集体学习模式。[4]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人们愈发关注教师的集体学习,开始意识到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梳理近几年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可知,建立教师教学团队是职教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对教师团队建设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愈发重要。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指引着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即通过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教学团队。

表1 政策文件中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表述(节选)

为充分扩大教师团队的影响力,国家通过颁布实施方案明确了基本方向,通过构架各种保障机制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团队的健康运行。2019年出台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重点和紧缺领域,分类面向各层次职业院校公开遴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方案》强调遴选教学团队时需关注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能力,支持校企深度合作多方发展。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在支持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要创新发展平台,积极探索并建立“学校—幼儿园”教学团队综合贯通机制,邀请“名园长”“教学能手”进校园,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学团队人员配置。高职院校可以送教师到幼儿园实践,定期开展“园—校”团队教研活动,健全联合培养团队教师的机制,从而为提高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2019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到,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8]。这一文件也是国家支持教师团队发展举措的体现。因此,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要切实保障高职教师“抱团”发展, 以此指引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向“双师型”教师的目标方向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训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9]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双师型”教师发展初期,高职院校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多通过“聘请入校”的方式,即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扩充“双师型”教师人数,一般会聘请幼儿园园长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每周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已不能满足教学重任,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寻求以“转化”的方式继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要探索支持专业课教师向着“双师型”教师转化的各种路径。

一方面,需要明晰高职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高职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是指承担高职高专阶段授课任务,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并具备“双师”要求的专任教师。拥有“双证书”“双职称”并不等同于“双师”,高职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双重身份的基本要素,他们不仅是理论扎实的在学校教授专业知识的教师,而且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在职业岗位教授一技之长的教师。

另一方面,需要逐渐建立健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与拓宽渠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阐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即依托校企合作互联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高职教师获取“双证”的能力,促进教师获得“双师型”身份。[10]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依托“园—校联动”的“系统育人”平台,共建、共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机构师资互聘共享,建设“岗课贯通”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而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有关政策明确支持“双师型”教师发展,提出各高校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探索建立奖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激发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主动向“双师型”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突出职业能力,多种能力综合发展

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教育质量过不过关与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直接相关,职业教育教师多项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二十条”)基本精神的指引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文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将教师的能力建设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如《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关注“职业能力”指向“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具备能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授课的一线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完成幼儿园一系列工作的园所工作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能力、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能力等。《改革意见》鼓励高校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合建教师培养基地。[6]以“合作培养”的方式支持企业与学校人才队伍的交流融合,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园—校”互联建立“实习基地”,以形成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育人模式,在育人的同时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使得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能掌握更多的行业动态,而且能够进一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此外,组织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参加定期的培训也是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方式之一。2016年,《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指出,要加大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参加更高级别培训的力度,并有效带动地方按计划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12]在上述文件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学习计划的方式保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教师不脱离“职业现场”。

此外,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备受关注。《改革意见》中提到,要以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6]作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院校,高职院校要在把握时代方向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因此,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要端正品行以正身,树立创新意识以为教学注入活力,而且要注重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素质能力(如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挑战,也赋予了高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要厘清政策指引下的新目标与新要求,从而有效帮助高职学前教育教师朝着高素质、专业化的方向成长。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