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亚健康中医体质知识图谱可视化与文献计量分析*

2022-05-24王东军田春颖关媛媛步怀恩王泓午

西部中医药 2022年4期

王东军,孙 璇,田春颖,孙 旭,关媛媛,李 馨,3,步怀恩,王泓午△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10617;2 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3 天津市第三老年公寓

中医体质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共同具有的特征,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3]。亚健康处于生理体质与病理体质的临界状态,研究亚健康与体质之间的关系,对于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4]。CiteSpaceⅡ软件是采用多元、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工具[5],它通过绘制相关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呈现该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的发展动向与趋势,构成研究前沿领域的热点衍化及发展历程[6]。为总结亚健康中医体质发展概况,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现对2011—2019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2011—2019 年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1.2 检索策略以“中医体质”“亚健康”为主题词,检索逻辑“AND”,文献类型为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人工检索去重后,得到有效文献238篇。

1.3 纳入标准亚健康中医体质主题相关文献,包括调查研究、临床研究、综述等。

1.4 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献、报纸文摘类文献、科普通讯类。

1.5 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文献科学计量的方法统计每年发表文献数量、作者、研究机构等,归纳亚健康中医体质领域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应用CiteSpace 5.6 对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上述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导入CiteSpace 5.6软件中,进行研究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软件参数设置:Time Slicing模块下,设置时间跨度为2011—2019年,时间分区以1年为1个单位;设置“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s”。将 节 点 类 型(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s”;对象间的连接强度(link strength)选择“cosine”,范围(scope)选择“with slices”;数据删选标准(selec-tion criteria)设置“Top N”分别为50,筛选出每1年中出现频率前50 名关键词。选择隐性语义索引(latent semantic indexing,LSI)算法对亚健康中医体质领域相关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进行聚类分析并标记聚类标签,结果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发表文献时间亚健康中医体质相关文献时间分布以每年为1 个时间区间,分析2011—2019年的相关文献发表情况,近十年CNKI共发表亚健康中医体质相关文献238 篇,2013 年发表32篇,2013年为发文数量最多的年份;2015—2016年度文献同期增长最为明显,涨幅为126.01%;近4年整体发表文献数量减少,呈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亚健康中医体质相关文献时间分布

2.2 高频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近十年发表过“亚健康中医体质”相关文献的作者共558 人,其中罗仁发文量最高,共计14 篇,由此可计算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人数。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ηmax1/2(ηmax 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7],ηmax=7,可得N=5。核心作者共4 人,占所有发文人数的0.72%。根据赖普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占文献总数的一半,故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尚未形成合理的聚类,说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以团队内部合作较多。见表1,图2。

表1 发文量前20名作者情况表

图2 发文作者合作网络

2.3 研究机构网络合作分析由CiteSpace 生成的“亚健康中医体质”文献研究机构图谱,图中每个同心圆环的大小代表机构的发文量,圆环越大说明发文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代表机构间的合作强度。网络密度为0.007 1,包含185 个节点,120 条连线,呈现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领域的合作网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为连接广东、北京等研究阵地的关键节点,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多。但其中心性仅为0.01,其在该领域研究实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缺乏较强的影响力。其次,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发文数量最多,但与其他机构没有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见图3。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研究机构较多,华西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布不足。尤其是广东省和北京市占研究机构总数的58%,这可能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见表2。发文量前十名的研究机构依次为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省、北京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内合作关系网络,跨区域的合作较少,这说明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领域内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足,见表3。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表2 前15名研究机构省份分布表

表3 发文量前10名高产研究机构列表

2.4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 软件从文献中提取相关关键词绘制共现网络[8]。本研究“亚健康中医体质”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包含251个节点560条连线。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值=0.5876,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值=0.8345,S>0.7,聚类结果令人信服;表明该图谱能很好地反映文献的研究热点情况。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转换为Time Zone 时区图,并检测突现词(Citation-Burst),结合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大小,可清晰地发现最近10 年“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内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结合图4—7及表4 可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出现频次在10 次以上的占3.59%,96.42%关键词的中心性在0.1 以下,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亚健康”“中医体质”“亚健康状态”“体质”“治未病”是排名前5 位的关键词,词频分别为95、75、26、25、24,中心性分别为0.53、0.46、0.19、0.18、0.14,这与本文的研究主题一致。结合图4、6,关键词较为密集地出现在2011—2014 年之间,2014 年之前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亚健康”“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治未病”“健康管理”“体质类型”“健康状态”“健康人群”“体质辨识”“体质学说”“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偏颇体质”“中医健康管理”“中西医结合”“代谢组学”等,这说明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体质学说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是2011—2014 年主要的研究方向。2015 年以后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证候”“代谢表型”“健康状态”“云计算”“体质特征”“相关性”等。2015—2019 年以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体质”“健康状态”“证候”相关性研究为主要热点。应用LLR 算法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形成了“#0 中医体质”“#1气郁质”“#2痰湿体质”“#3健康管理”“#4体质分类”“#5中医体质辨识”“#6体质辨识”“#7代谢组”“#8 中医”“#9 体质学说”“#10 中西结合”“#16 手机屏幕”“#17 成年女性”13 个关键词聚类标签,节点大小、轮廓值、生成年份见表5。

表4 前20名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

表5 亚健康中医体质关键词聚类列表

图4 关键词共现视图

图5 关键词共现聚类视图lLoglikelihoodratio,LLR算法)

图6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图7 2011-2019年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突现词TOP20

3 讨论

3.1 研究热点衍化趋势结合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检测突现词可知2011 年研究主要以“中医体质”“体质分类”“健康状况”等基础理论研究为主。2013—2014 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和体质学说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和方法多种多样,在“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体质”与“亚健康”与相关慢性疾病的“相关性”,“中医健康管理”进行健康促进,调整“偏颇体质”状态,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2015 年以后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证候”“代谢表型”“健康状态”“云计算”“体质特征”“相关性”等。2015—2019 年以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体质”“健康状态”“证候”“相关性”“体质特征”研究为主要热点。今后应结合现代化研究方法精确掌握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加强发展以现代化代谢组学、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进行亚健康状态体质辨识研究,如应用亚健康人群体质基因检测标准化研究[9]、代谢组学特异因子辨识研究[9]分析亚健康人群体质特征。

3.2 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薄弱分析纳入文献可知,近十年发表过“亚健康中医体质”相关文献的作者共558 人,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北京市,表明“亚健康中医体质”领域核心研究人员缺乏,核心研究团队有待形成。广东省、北京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内合作关系网络,跨区域的合作较少,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尚未形成合理的聚类,这说明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领域内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足。建议各地区、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加客观、丰富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造成不同区域研究机构合作不足的原因有三:首先,不同研究机构学者对“健康状况”“健康状态”“亚健康”“亚健康状态”认识不一,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使得亚健康的研究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10]。其次,不同研究机构体质辨识标准不同,这直接制约了机构间的合作[11]。第三,各区域研究团队在对中医体质与证候的区别与联系这一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许多学者和医生就各自的实践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中医亚健康证型,但要建立客观、标准而又完备的证型体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缺乏群体代表性等诸多因素[12]。如山西中医学院研究团队以八纲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为依据,以朱文锋的证素辨证理论为主要标准,探讨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与证素特点及其关系[1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一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为蓝本,制定了《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研究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14]。

3.3 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CNKI数据库的主题词标注不够完善,数据清洗较困难。CNKI 数据库参考文献信息不符合CiteSpace 软件格式,因此本研究只能做关键词共现、研究机构共现和作者共现分析,无法研究文献互引问题,尚不能对CNKI数据进行引文共被引分析,可能造成可视化视结果产生误差。今后不同地域的研究者应加强不同区域间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热点问题,协同创新提高学术影响力。结合现代化研究方法掌握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加强以代谢组学、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进行亚健康状态体质辨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