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5-24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思政

周 容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0)

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除了要完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全国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护理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有效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1],是护理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儿科护理学中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人文关怀、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意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职责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功能。加上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培训,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理解不足,未能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缺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2]。

1.2 部分专业课教师未对思政元素进行科学、系统梳理

一些教师上课时通常会根据自身经验或体会融入思政元素,但却未能很好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育人目标对整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科学、系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单一,未能从临床案例、科学前沿、名人故事、政策文件、社会热点和影视书籍等方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或者即使选择了一些思政元素,也未能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教学全过程,使课程思政内容显得突兀和生硬。

1.3 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没有明确取向

护理专业具有对从业者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要求高的特点,但一些学生报考护理专业时,其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取向,主要考虑将来毕业后容易就业[2]。且部分学生受到拜金主义思想影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3],以至于毕业后到了护理工作岗位,遇到劳累辛苦,尤其在儿科面对患儿的不配合、哭闹,甚至是患儿家长的不理解和高期待时,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专业思想不稳固,缺乏同理心和人文关怀精神,对护理工作丧失热情。

2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过程

2.1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与能力

组织教研室教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9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广西本科教育实施方案》、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课程思政的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多关注国家政策,保持政治敏锐性,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

2.2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体现德育目标

通过组织教研室教师共同研讨制订教学大纲,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行业专家指导修订,先确立课程育人总目标,即“培养具备崇高家国情怀、深厚人文素养、良好职业道德的护理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根据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制订相应章节的育人目标。在制订评分标准时,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关爱儿童的观念和敬业奉献精神[4]。

2.3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

根据每章节的育人目标,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思政教师的联合会议、深入行业的实践学习等方式,从临床案例、科学前沿、名人故事、政策文件、社会热点和影视书籍等方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5],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与信仰价值引领相结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科学精神培养相结合、与传统文化陶冶相结合[6]。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以及形式多样的学生互动,如线上“头脑风暴”、课堂提问、课后练习、分组角色扮演、观看纪录片写观后感等,使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要点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点

续表1

2.4 加大实训室练习与临床见习的融入

在实训室使用模型进行练习时,及时纠正学生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际病例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情景模拟可帮助学生体验患儿家长的心情,体会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同时,增加新生儿ICU见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感受慎独精神的重要性。课程结束前,在实训室进行临床模拟综合素质考核,多维评价思政教育效果,通过“训练—体会—考核”的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儿科护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5 将课程思政教学联合学工队伍延伸到第二课堂

通过开展幼儿园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幼儿园完成小儿生长发育调查与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初步科研意识和能力;还可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等,在比赛中增设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你作为一名实习护士,你会怎么做”等模拟现实场景的问答和应对,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对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的考查内容,以此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深度,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6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程主要采用量性结合质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以及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可通过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所制订的思政教学目标,如学生是否真正热爱这门学科,是否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患儿,学生的职业自豪感、认同感是否得到增强,是否已具备职业道德修养意识等,可通过学生平时课上、课下的表现直接分析判断,但学生的民族自信、爱国主义精神是否得到激发,家国情怀意识是否得到启发,这些都难以在课程结束后短期内观察得出结果,需要在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就业情况、在职表现以及面临突发情况能否毅然决然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等方面进行验证,需要联合学工队伍做好长期回访调查。本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初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临床见习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未能如期开展,将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同时,需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紧跟国家政策和社会时事,不断筛选和持续更新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及时删除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的素材,仅保留育人效果显著的素材[5]。

3 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是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实效进行的有益尝试。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做到将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全过程,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价值的引领。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思政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