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
2022-05-24马玉梅王泉月
马玉梅,王泉月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类专业教学均积极围绕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水平进行改革,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1]。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考核体系、教学体系均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考核体系与教学体系同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育人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最终实现以考促学。
1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思路
在构建课程考核体系的过程中,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目标均是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考量的重点问题,所以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1 改革考核理念与考核内容
从课程教学角度上理解,理实一体化主要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2],在药学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面,高职院校应转变考核理念,尽量保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所占比例相等。在考核内容的制订方面,实践考核内容的制订存在一定难度,且与理论考核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并非教师结合专业重点知识设计考核题目即可。
本文建议在改革实践考核内容的过程中结合药学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展开深入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去相关的实际工作岗位开展调研,观察实际工作岗位对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在某一岗位上所要开展的工作任务,然后通过归纳总结梳理出最具典型的职业能力要求与工作任务,据此构建与社会实际岗位相契合的实践考核情境,使药学专业实践考核内容与社会实际工作岗位接轨。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重视综合运用类考核题目的增设,通过此类题目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检验药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育人效果,从而在改革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2 改革考核模式
高职院校不应将药学专业课程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单纯地视为一种考核模式,而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考核内容明确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各自所占的比例[3]。在药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过程最为重要,那么在课程考核比例的规划中,实践考核比例应高于结果考核。例如,实践课程考核的比例为100%,实践过程考核占70%,实践结果考核占30%,其中实践过程考核涵盖任务执行能力10%、团队协作能力10%、实践操作规范性10%、实践应用能力20%、岗位胜任力20%。结果考核以答辩为主,以汇报为辅,避免学生为应付实践考核而死记硬背。
研究表明,增加实践过程考核所占比例能强化药学专业师生对实践过程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帮助药学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真实情况。
1.3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学生、专兼职教师、学校相关部门有机配合可达成“教”与“学”的目标,而在考核评价改革环节中,建议高职院校充分吸纳学生、专兼职教师的考核评价意见,进一步拓宽药学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维度,使考核评价的辐射面更广,从而在提高考核评价科学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的能力水平,帮助校内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考核存在的不足。
2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与实施
2.1.1 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以药品调剂技术课程为例,构建课程考核体系,将均衡理论与实践考核作为药品调剂技术课程考核的重点,针对药品调剂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分别制订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药品调剂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2.1.2 课程考核体系实施 药品调剂技术课程考核体系的实施需要教师在各项考核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表现按照表1中的分数标准进行打分,同时保留每项考核的原始分数资料。理论考核包括:
(1)平时考核:教师记录每次缺课人数并对缺课者做扣分处置;教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教师对课堂笔记完成效果较佳的学生给予加分。
(2)课后作业:教师对课后作业完成效果较差的学生做扣分处置。
(3)综合测试:教师记录学生各个阶段的综合测试成绩,最后取平均分作为其最终成绩。
(4)期末测试:将学生的卷面成绩计入学生最终考核成绩。
上述各阶段各指标得分均作为基础资料纳入最后的考核成绩,其中不做得分或扣分处置的指标教师可取每项指标规定分数的中间值,如表1中设定课后作业10分,那么取中间值5分,代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处于中等、良好水平。为保存原始资料,教师可将其制作成表格并打印。
在实践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两个层面展开,过程性考核包括:
(1)任务执行能力:教师对实践操作任务执行效率较高的学生给予加分。
(2)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对小组协作氛围较好、团队意识较强的学生给予加分。
(3)实践操作规范性:教师对药品制备环节中操作符合标准的学生给予加分。
(4)岗位胜任力:教师对责任心强、岗位胜任力强的学生给予加分。
(5)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对能灵活应用药品调剂技术理论知识的学生给予加分。
结果性考核:
(1)答辩:教师对能完整、清晰、有条理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学生给予加分。
(2)汇报:教师对实践操作汇报详细的学生给予加分。
其中不做加分或扣分处置的指标教师可取每项指标规定分数的中间值,如表1中结果性考核中的答辩设定为10分,那么取中间值5分,代表学生答辩情况处于中等、良好水平。
2.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根据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意见,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考核应在笔试的基础上拓宽考核形式。考核形式的拓宽对于高职院校更好地落实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体系具有积极意义[4]。对此高职院校可采取口试、答辩、现场实践操作等形式为主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优化,并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目标。与此同时,为避免学生在考核前突击或采取机械性记忆方法,对课程考核方式还可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第一,高职院校应明确考核的目的,考核并不只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是要通过考核,明确教学的实际效果,使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实现专业知识、实用能力等的巩固与提升,使教师通过考核明确课程教学的短板,为后续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引。对此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可尝试采取口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对于一些客观题可采取小组回答形式,而主观题则可采取学生单独完成的形式,此环节中为避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存在计分不准确的问题,可要求小组回答问题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行下一题目的抢答,回答错误将失去参与小组回答的机会,意味着回答错误将无法获得分数。
第二,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可在班级内部选出4~5名学生与校内兼职教师组成一个考核团队,辅助药学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与校内兼职教师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转变专师命题的现象,以扩大考试命题在知识考核、能力考核方面的辐射面。如在综合测试与药品制备实践考核题型方面鼓励兼职教师提出与岗位实践相契合的理论或实践题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某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短板,从而使考核题型的制订既符合岗位实践,又能起到一个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从改革构思与改革设计两个层面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改革进行了简要分析,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育人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顺利落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针对药品调剂技术课程设计了考核体系,彻底转变了以往单一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形式,通过扩大考核的辐射面,以考促学,帮助学生获得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