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积极心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24陈倩倩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初中语文

陈倩倩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具有推动教学目的达成、便于轻松课堂氛围营造、促动师生良好友谊建立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应注重强调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多元化课堂形式;开展小组合作模式,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积极心理来改善等方面还修正现有不足。

关键词:积极心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

一、积极心理品质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推进课程教育目的快速达成

语文是探索中国精髓文化的桥梁,搭建好与中国古今文者的心灵沟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而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深度参与教学中,在此种情况下更能够与文者在思想层面产生共鸣。

(二)便于促动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积极心理学通过对过程导向的强调和对学生自身需求的关注,倡导丰富化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当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里面,他们在课堂中的感受应当是吸收知识和与触摸到文者思想的愉悦,他们会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打造积极、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三)益于推动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情谊的建立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和谐的,至少不应该是对冲的,排斥的。积极心理学要求人际交往的双向互动性和平等性,当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良性友好互动,并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时,孩子会减少对于老师的抵触心理。

二、积极心理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积极心理学家将积极教育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教授积极,即是通过单独设立专门心理课程传授积极心理学知识;二是贯彻积极,即将积极心理学相关因素贯彻运用到课堂中;三是活出积极,心理学家指出教育的落实应具有前瞻性,应以培养具有长久性的优势为主要旨意。活出积极即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心理的体验感带入至生活中,并与之贯彻到方方面面。初中语文在素质教育政策提倡下,也在不断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从以往的以老师讲解为主,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的重视,并践行第二种积极教育形式“嵌入积极心理学”,希望达以“活出积极”的目的,强调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化,寻求不断积累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目的旨意。另外初中语文课堂形式不断的多元化、丰富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引入,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的过程导向性不断加强。[1]

三、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施策略

(一)以过程为导向,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多重感受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即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现有教学实践中,尽管“双减”政策大力提倡,但随着物料生活的逐渐丰富,学生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中学时期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易将关注点放在“我学不会怎么办”,“我是否能够真正学好”等的焦虑中,该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难以真正的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最终结果难以是正向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设计中,应以过程为导向,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让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课堂上,将学习以外的功利性因素抛掉,弱化部分以结果为导向学习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当在整条赛道上你只能看见自己,并专注的往前冲时,外化掉“杂”因素,结果往往是最佳的。[2]

(二)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热情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所承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还应关注学生动态发展,提升学生心理资本。所谓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家鲁桑斯[3]曾将积极心理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自我效能,面对一项具体的任务所能进行具体规划并成功完成的信念;二是稳定心理,即面对现有或未来成功的积极归因并逐步向上行,保持稳定;三是希望,即有自己的目标并不断的朝目标调整前进;四是韧劲,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能够乐观看待,并敢于挑战。教育的过程应当是知识和心理资本同步积累的过程,语文作为现有教育背景下的三大主科之一,应将心理资本积累列入教学目的中。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除如上所述,注重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外,还应关注同辈评价。个人从不是一座孤岛,应不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无论是现在的学习和同学、老师、亲友打交道还是工作后跟老板、同事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都免不了群体生活。与同辈同学的交流和学习对一个人的心理资本积累犹为重要,因为对于其他学生的成功的观摩和学习是替代性的对自身资本的积累。且心理资本中无论是稳定、自我效能还是韧劲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受同辈的影响和自己在社会中的沟通适应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或者课下作业完成时,应根据课堂内容适时增加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提升心理资本积累,促动学习热情。[4]

(三)完善课程教育评价模式,增强学生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并不意味着老师在给与孩子评价时只给与积极评价,而忽视消极评价,甚至是对消极评价持否定态度。相反积极心理学倡导科学比例的消极评价,积极心理学家马歇尔.洛萨达[5]在对两个绩效具有明显差别的团队的调查中发现,当一个团队的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比为2.9012时,这个团队的评价体系则是成功的。2.901由此被称为“洛萨达线”,有学者对该线进行研究表明,当积极评價比高于或低于此临界点,团队效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此即在老师教学评价中,要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模式,在班级教学中将积极评价比保持在3:1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翁青青.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21,(31): 83

[2]张东雪.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应用[J].内江科技,2021,第42卷(7): 26-27

[3] 肖恩·埃科尔:快乐竞争力,赢得优势的7个积极心理学法则师冬平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P50

[4]邓红艳.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文渊(中学版),2020,(7): 858

[5](美)路桑斯:心理资本李超平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P28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课程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积极心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