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大单元学历案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22-05-23李晓峰
李晓峰, 卢 明
(嘉兴市第一中学,浙江 嘉兴 314050)
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背景下,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助力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立场的教学方案究竟应该如何设计,落实素养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实施与评价技术,这是当下普通高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笔者潜心通过研究数学大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教学,探索大单元学历案教学的有效性.
1 大单元学历案的学理解读
这里涉及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学历案,二是大单元.所谓学历案,是围绕某一主题或学习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1].大单元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单位是单元,不是课时.这里的单元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进行组织或结构化,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2].单元通常是以大任务、或大问题、或大观念、或大项目来组织的,故将学习单元称之为“大单元”.
1.1 大单元设计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知识学习,但素养又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需要学生对知识、技能、规则等进行持续性建构、反思与感悟,并呈螺旋式上升态势.碎片化的知识教学难以实现上述目标,而大单元设计能有效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科内容的结构化程度,增强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设计课时之间的学习进阶,实现持续性建构;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知识体系与学习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何用以及怎么用;有利于建立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之间的联系,打通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3].
1.2 大单元学历案的构成要素
大单元学历案由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六大”要素构成[1],如图1所示.
图1
其中,学习目标包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从“六大”要素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的明显差异,它突出“学为中心”和“教、学、评一致性”技术的运用,体现了以一个学习单元为单位,以“何以学会”为逻辑起点,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分课时分解学习目标达成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有指导的建构知识提供清晰的学习支架.学后反思引领学生学会知识管理,通过反思感悟,将知识上升为素养.
1.3 大单元学历案的教学范式
运用大单元学历案教学,遵循学在先、教在后、评在中,“教、学、评”一致的教学范式,如图2所示.
图2
所谓“学在先、教在后”不是指顺序关系,而是指逻辑关系,即优先考虑学的需要,然后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在学历案的课堂里教师的讲授依然必要,然而这种讲解形式上是“介入”式的,不是满堂灌,也不是以“讲”代“学”,实现“破冰”即停.评价镶嵌在学习过程之中,学完一个目标,评价及时跟进,用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决策依据.
2 大单元学历案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运用大单元学历案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否真正有效呢?我们通过设计教学实验来加以验证.
2.1 教学内容的确定
笔者选择高一数学新教材中“函数”主题中的“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0课时)和“指数与对数的运算”(6课时)两个大单元进行教学实验,见表1和表2.
表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单元内容与课时
表2 “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单元内容与课时
2.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2.2.1 研究问题
大单元学历案教学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2.2 实验对象的确定
从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12个平行班中选择学生水平相当、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相近的6个班,从这6个班中随机选取3个班作为大单元学历案教学实验班(以下简称学历案班),余下3个班作为实验对照班(以下简称对照班).
2.2.3 研究方法
学历案班使用大单元学历案教学,对照班使用常规教案教学.学历案班与对照班的授课时数和使用的讲义、作业完全一致.学完两个大单元后进行统一检测,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2.2.4 结果分析
本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显著性,对大单元学历案教学能否提高数学成绩进行有效性分析.
1)整体水平一致性分析.
对数据进行比较的前提是合理性与可比性:由于学生入学分班可能造成学生水平差异,因此在进行比较前必须先对样本进行水平一致性分析,即必须保证学历案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水平一致.
分析步骤与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学历案班120名学生与对照班120名学生在第一次月考的个人各科总分,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历案班与对照班学生月考总分分析
结论1数据显示,双尾显著度P=0.986>0.05,接近1,表明对照班与学历案班的整体水平一致,基本无差异,利用这些样本进行比较是合理的.
2)数学成绩数据分析.
平均分比较对照班与学历案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分别为679.470和679.570,相差0.1;而数学平均分则分别为81.622和82.380,相差0.758.在数学成绩的表现上,学历案班优于对照班.
数学成绩差异性分析把学历案班120个学生与对照班120个学生的个人数学成绩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历案班与对照班学生数学成绩分析
结论2表4中的数据显示,双尾显著度P=0.518>0.05,表明对照班与学历案班的数学平均分无显著差异,但是P值变小了,二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由于使用大单元学历案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何况实验时间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个月,可以相信,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大单元学历案对数学成绩提高的效果显现会更加明显.
3)数学测试个别小题差异性分析.
把学历案班120个学生与对照班120个学生的个人数学小题得分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显著性,发现其中第10题和第21题得分差异显著(详见表5和表6).
表5 学历案班与对照班学生数学小题得分均值分析
表6 学历案班与对照班学生数学小题得分显著性分析
从第10题和第21题的平均分看,学历案班存在一定优势.
从第10题和第21题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发现,第10题的P=0.021<0.05,第21题的P=0.045<0.05,这表明对照班与学历案班在这两个试题的得分差异显著.
2.3 试题再现与解析
( )
A.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 B.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2021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数学试题第10题)
1)判断函数f(x)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
2)求函数f(x)的解析式(写出分段函数的形式).
(2021年10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数学试题第21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考查的核心素养有: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第1)小题,证明过程的表述以及对“作差”以后的式子要“变形”到怎样的形式才有利于说明,即明确“算什么”,可以区分数学运算素养水平;而对“变形”得到的式子的符号说明,可以考查逻辑推理素养.第2)小题,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及当x≥0时f(x)的解析式,求当x<0时f(x)的解析式,借助“区间转换”来实现,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对于例1和例2,学历案班与对照班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大单元学历案教学对素养要求高的试题效果明显,能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4 实验结论
大单元学历案教学与数学成绩提升呈正相关,尤其是解答难度比较大、素养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试题优势显著.如果能够长期使用大单元学历案教学,那么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3 思考与讨论
我们寻求的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新教学设计,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3.1 教学设计需要从“知识点+课时”走向“素养目标+单元”
基于课时的传统教学设计,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低层次目标容易走入“知识分解”的误区,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关注,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整体认知,造成深度学习的缺位,难以实现迁移,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知识不等于有素养,一直以来倍受重视的学科知识点只是素养形成的素材或载体,唯有通过对这些素材的学习或借助于这些载体,学生将知识内化成为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学科核心素养才算真正形成.因此,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的知识学习,不在于习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所学知识的结构化.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方式,即从知识点转向单元[5].
3.2 教学设计需要从“教之案”走向“学之案”
传统教案是指向学科内容的,关注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对学习经验认识不足,将知识甚至分数作为学科学习的唯一追求,学习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得的.学历案是教师设计、学生使用、指向学习经验的专业方案,关注的是“学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判断是否学会.核心素养标志是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并运用知识、方法与观念去解决问题或完成具体的任务(即做事).做事不能光凭知识,更需要经验.因此,培育素养不能只积累知识,还需要建构经验,这种学习应重视学习经历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贯彻“教、学、评”一致,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主动争取更好的表现,让学习增值.要适应以上变化,教学设计从教案走向学历案是一种必然[5].
3.3 教学设计需要从“被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在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中,他们把学习经历从低到高分为7个层次,依次是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其中,前4项属于被动学习.学习经历的层次越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也越低,学习效果自然也就越差.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笔者的实验表明,大单元学历案对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显著优势.究其原因,在学历案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传统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高投入,即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学习,如倾听、专注、坚毅等;第二,高认知,即超越了解、记住、复述、背诵等浅层认知,强调深度理解、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认知;第三,复杂环境,即学生的学习是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的,主要表现为人际的合作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工具的丰富性.这些正符合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学历案的专业化设计,让学习过程“看得见”,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真学习”;通过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倡导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教中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重视反思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寻求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历案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专业支持[6].
大单元学历案的实践,改变了传统教案的设计单位和结构,实现了教学方案“形”与“质”的重构,有效连通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施之间的断层,使得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理想变为现实,这正是“双新”背景下新教学设计应面朝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