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05-23黎海生彭慧玲夏海英
黎海生 彭慧玲 夏海英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 桂林 541004)
协同育人是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相适应的关键所在[1]。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主体多元性、目标同一性和资源共享性等特性[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都提出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都注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因此,为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出适合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加强企业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非常紧迫且尤为必要。
当前我国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根本性变革[3]。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开展的全国高校在线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生动标志[4]。随着 5G通信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未来教育体系中,对教育诸要素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5]。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部署和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上将是可行的。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6]。为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需要构建课堂内与课堂外、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与网络等多方面协同育人的模式。
探讨多元化协同人才培养层次分析模型势在必行[7-8]。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也为实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技术支持。
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以建设电子信息特色专业群为发展契机,进行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并提出了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10]。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全面协同育人模式,包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坚持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以及在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1 全面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1 总体框架设计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我国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接受度,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进步完善,例如QQ直播、中国大学MOOC、钉钉、腾讯课堂的这些在线平台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11]。微信群聊、学习通群聊、QQ群聊、教师在线答疑、小组讨论、布置作业或测验等这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互动方式使师生意识到原来教与学的交互也可以像朋友之间微信和QQ聊天一样便利。教育技术的完善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我国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但线上教学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例如学生自我管理难以把控,因而,核心专业课的线下教学也必不可少。
本文提出的全面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全面协同育人涵盖教学的诸多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学生、任课教师、合作企业、专业导师、辅导员、校内创新基地、学科团队和培养方案。这些元素通过教学平台互联互通,从而实现电子信息专业的全面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分为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三大模块。
1.2 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其基础是培养方案的制定。
电子信息专业方案设计首先要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2]。其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方案还要坚持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科体系,促进基础、应用等学科交叉复合。交叉学科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中受到重视[13-16],因为交叉学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推进学科持续发展。再次,培养方案需要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合作企业的参与,例如,我院与合作企业已经选择3门核心实践课程联合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和培养方案的制定。
图1 全面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图2 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图2显示厚基础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多元协同育人。任课教师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厚实的核心专业理论知识。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导师融入更有利于交叉学科教学。
1.3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提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加强了企业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作用,以期实现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主体协同育人,其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
项目教学法营造了一种带有科学探索性质的互相协助和共同交流的教学氛围,在强化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重视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沟通技能、团队协作力等各方面能力[17]。因此,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协同育人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
图3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分工如下:校外企业更多面向项目和产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提升,学校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来校讲学,将企业的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与校内创新基地对接;校内创新基地招收优秀学生从事实践、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总结渐进性创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科团队以科研项目,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建交叉学科团队,组织学生参与学科团队的科研组会报告,并尽可能地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以前的协同培养大多分割成两个时间段:学生在校内,主要接收学校教师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主要接收企业工程师的指导。微信群聊、QQ群聊和钉钉群聊等教学技术软件突破了教学时空的局限,为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合作企业、任课教师、校内创新基地和学科团队可以组成一个教学群,例如QQ教学群,可以不定时的召开组会。相比以前,学生的学习时间需要分成较大的时间段,分别接受校内教师和合作企业的指导与培训,套用计算机术语,就是“串行”教学。而采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分成较小的时间段且可以“同时”接受校内教师和合作企业工程师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高效“并行”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和合作企业双主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协同培养。
1.4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协同育人中必不可少。本文提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图4显示,除了学校的思政教育,引入合作企业参与思政教育培养,为学生讲述企业的创业史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同时,辅导员的生活思想引导和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1.5 评价体系的完善
现行的高校教育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学界针对现行考试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考试目的、内容、形式、结果评定等方面提出了种种设想。对于现代教育中的多元全面协同人才的培养,应该有对应的多元的评价体系,至少应包括考试评价、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教与学过程中的道德修养评价。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2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产学合作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全面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加强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主体培养,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最大特点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育的多元全面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