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瓶梅词话》中的反训词

2022-05-23杨琳

长江学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门帘词话帘子

杨琳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简单地说,反训是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意义的词义现象,但细究起来,具体情况相当复杂。本文考察阐释《金瓶梅词话》(下面简称《词话》)中的反训词,从成因的角度分为六种类型。原则上我们赞同反训指一个词自身引申而产生的两个相反相对的词义的观点,但鉴于反训具体情况的复杂性,选取讨论对象时从宽不从严,这不仅对正确理解古代相关文献有实用意义,而且对深入考查词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益处。

一、行为目的不同造成的反训

二、反语造成的反训

三、同一行为涉及两端造成的反训

四、行为的受事及与事不同造成的反训

6.下

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炊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家便下了帘子,早闭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第二回)

“下了帘子”不是放下门帘,而是收起门帘,卷起门帘。上文云:“未晚便回家,歇了担儿,先便去除了帘子,关上大门,却来屋里动旦。”“下了帘子”即“除了帘子”。通常情况下“下帘”是放下帘子的意思。唐白居易《夏日闲放》:“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明顾大典《青衫记》第二十六出:“且下了帘儿,把舱门闭上,待我下舱少息一回。”明汤显祖《邯郸记》第四出:“〔回介〕禀小姐,秀才情愿私休。〔旦〕这等,恕他起来。〔老〕小姐放你起来。〔生起笑,旦看羞介〕老妈快下了帘儿,俺好看他不上,酸寒煞。”这都是放下帘子。“下”有解除义,又有放下义,虽然这两个意义并不构成相反对立的关系,但如果受事是帘子帷幕等物,则形成反训。这表明反训不只是词义本身的问题,还跟受事、与事等因素相关。下面的“挂印”也是如此。

7.挂口/ 挂印

五、焦点效应造成的反训

9. 往

六、不同义位引申造成的反训

10.出

这婆子拜辞,出县前来到东街口。(第八回)“出县前”,到县衙前。《汉语大词典》:“出,去;到。”《南史·齐临汝侯坦之传》:“帝于宫中及出后堂杂狡狯,坦之皆得在侧。”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吴教授)取路过万松岭,出今时净慈寺里,看了一会。”今有“出场”“出席”,“出”都是到的意思。此义是出现义(如“水落石出”)的引申,“出场”即出现在场地。“出”又有走出、离开义,如“出家”“出国”,与到达义相反。出现义引申为到达义,二者不构成反训,但与“出”的离开义构成反训,这跟反训多由同一义位引申而成的现象不同。

现将上面的论述作如下小结:

(一)反训的要素是词义的相反,但怎样界定意义的相反没有公认的标准。“提”的向上拉与向下拉一般可以认为是相反,但“提”也可以指平拉,此义跟向上拉是否相反就可能见仁见智了,正如“红花绿叶”“红男绿女”中的“红”“绿”是否反义有不同观点一样。

(二)有些人强调反训的相反意义必须是共时的,细究起来也不无问题。多长时间算共时?多长时间算历时?如果将共时限定为一年之内,就汉语史而言,你很难证明哪些反训是同年共存的。如果将共时限定为百年之内,那跟三百年的历时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学术界通常将断代研究看成共时研究,殷墟甲骨文250 多年,唐代近300 年,宋代300 多年,这样的共时概念换成历时也未尝不可。可见强调反训义必须共时缺乏可操作性。

(三)反训的两个意义理论上指的是独立的义位,但要分辨清独立义位还是临时语境义也非易事,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擦鞋油”的擦是涂上,“擦土”的擦是擦去,似乎意义相反,但如果将词义概括为上位的“来回摩擦”,涂上与擦去都成了语境义,反训就不存在了。

(四)同一词形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还涉及其义是引申义还是外来寄生义(源于假借或字形讹混)的问题,自身引申是反训,外来寄生就不是反训。但要弄清究竟是哪种情况也不容易,像“提”的掷义来源、“乱”的治义来源、“除”的授官义来源等都存在争议。外来寄生义虽然不是真反训,但在语用上与真反训没有区别,无论是反训研究还是编纂反训词典,都不宜将其排除在外。

猜你喜欢

门帘词话帘子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清代词话全编》
帘子背后的秘密(上)
帘子背后的秘密(下)
门帘
镜中的帘子
善,润了华年①
马未都忆旧——门帘
多待一会儿
新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