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水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和“得”

2022-05-23卢烈红周婷

长江学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句末助词例句

卢烈红 周婷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广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地跨东经113°31′—114°07′,北纬31°23′—32°05′。北与河南省信阳市毗邻,东邻孝感市大悟县,南接孝感市孝昌县、安陆市,西连随州市曾都区。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记载,广水方言属江淮官话的黄(冈)孝(感)片。

普通话里,“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持续,而广水方言中,与之相对应的成分读作[tau],通常写作“倒”,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持续义。除了“倒”以外,广水方言里还有一个持续体标记“得”,读作[t]。“得”用在句末,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状态的持续,主要是静态的持续。本文从使用格式、句法环境两方面对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倒”和“得”进行描写,对比二者异同,并通过与汉语其他方言持续体标记的共时比较,揭示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倒”和“得”的特点。文中例句来自他人的,一般都随文注明,未加标注的均来自笔者自己的调查。

一、持续体标记“倒”

(一)持续体标记“倒”的使用格式

(二)持续体标记“倒”的使用特点

二、持续体标记“得”

(一)句末“得”的语法性质考辨

(二)持续体标记“得”的使用格式

C 式 D 式(39)我的猫趴在床边上得。 //我的猫在床边上趴倒得。我的猫在床边趴着。(40)李老板坐在会议室里头得。 //李老板在会议室里头坐倒得。李老板在会议室里坐着。(41)嗯的电脑放在包里得。 //嗯的电脑在包里放倒得。你的电脑在包里放着。(42)围巾挂在门后头得。 //围巾在门后头挂倒得。围巾在门后挂着。

以上例句中,例(39)(40)的主语“猫”和“李老板”都是施事,例(41)(42)中主语“电脑”和“围巾”都是受事,句中的动词“趴”“坐”“放”和“挂”都是持续性动词,“得”在句末表示确认动作或状态的持续,C 式和D 式可以互换。

当C 式和D 式的主语为受事时,句子格式也可以跟“L+V+了/倒+O+得”互换。因此,例(41)(42)也可以表达为:

(43)包里放了/倒嗯的电脑得。

(44)门后头挂了/倒围巾得。

而若将例(39)(40)换成“床边上趴倒我的猫得*”和“会议室里头坐倒李老板得*”则不成立,因为它们的主语都是施事。

(三)持续体标记“得”的使用特点

1.对句法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

广水方言“得”做持续体标记时,句子往往强调的是一种静态的持续。因此,在“得”做持续体标记的句法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一般都与静态意义相关。例如:

三、持续体标记“得”与“倒”的异同

广水方言“得”和“倒”都有表持续的时态意义,但是二者在使用上存在差别。比如: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广水方言“得”和“倒”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谓语成分的选择不同。“得”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延续或存在的状态,而“倒”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动态持续。前者往往与具有静态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相关,如“坐”“饱”“开”“戴”“热”“贴”等;后者一般与具有[+动态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和表示某种性状或状态的持续的形容词相关联,如“走”“拿”“吃”“写”“读”“红”等。

第二,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得”表持续义时,跟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分开,只出现在句子末尾,如例(51)(52)。而“倒”用在动词后,既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末,如例(53)(54)(55)。

第三,使用的句类不同。“得”多用于陈述句当中,说话人只是描述事实情况,并且句子没有否定句式,都为肯定句式,如例(51)(52)。“倒”多用于祈使句中,带有命令和提出要求的语气,如例(53)(56)。“V 倒”还可以在连谓句中充当连谓结构的前项,引出后一动作,如例(56)。

第四,性质和语法意义不同。“倒”是时体助词,用在谓语中心后表示某动作或状态的动态持续,具有体意义,是持续体标记。而“得”是用在句末的语气兼时体助词,表示说话人对某种静态持续状态的确认。

虽然广水方言持续体“倒”和“得”的用法不同,但是,“倒”和“得”在一些格式中可以共现。“倒”和“得”配合使用的句式是一种强式持续句,加上“得”以后句子的持续意义更明显,并且还含有肯定的意义。比如:

以上例句分别属于“S+在+L+V+倒+得”和“L+V+倒+O+得”两个格式,“倒”和“得”共现,不仅更强调了动作“站”和“贴”实现后状态的持续,还含有说话人对该状态的确定语气。

四、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的共时比较

(一)“VP+动态助词”类持续表达式中的持续体

1. 其他方言“VP+动态助词”类持续表达式中的持续体

汉语方言“VP+动态助词”类持续表达式其中的动态助词丰富多样,可大致从语音角度别为以下几类:a.声母是[t-]的动态助词,主要有“倒/到”“哒”“得”“底”“的”;b.声母是[t‘-]的动态助词“起”;c.声母是[ts-]的动态助词“住”;d.声母是[t -][ts-]的动态助词,主要有“着”“子/仔/之”;e.声母是[l-]的动态助词,主要有“哩”;f.韵母为鼻音韵尾的动态助词,主要有“紧”。下面就几个主要的持续体标记略做分析。

①“倒/到”

“倒/到”是方言中分布非常广的持续体标记,分布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赣语、湘语、吴语、闽语、客话、粤语,在湖北、四川、湖南、江西、云南表现尤为突出。这里我们看看三个方言点的情况,以窥豹于一斑。

湖北天门话

湖北天门话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天门话中有“倒”,邵则遂和鲜于名名均做过探讨。请看他们所举的例句(前3 例采自鲜于名名文,后2 例采自邵则遂文):

“哒”的使用格式不如“倒”那样多,比如一般不用“V 哒V”,而用“V 倒V”。

贵州遵义话

贵州遵义市境内通行西南官话。遵义话中的“倒”是持续体标记。罗虞欢对“倒”做过研究,文中有例句如下:

(二)“VP/AP+在里”类持续表达式中的持续体

与上海话相同,常熟话的“勒海”也可以用在动结式短语后,表示行为完成后某种结果状态的持续。下面例句采自皇甫亿文:

帽子带好勒海。/窗盘开好勒海。/饭烧好勒海。

2.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得”与其他方言“VP/AP+在里”类持续体用法的异同

作为方言里“VP/AP+在里”类持续体的一种,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得”与其他方言“VP/AP+在里”类持续体的用法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对谓语成分的要求相同。所有“VP/AP+在里”类持续体里的动词都是具有持续和状态语义特征的单音节动词,并且多以静态动词为主。少数表示状态意义的形容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亮”、“红”、“热”等。

第二,都可以与表持续的动态助词共现。方言里“VP/AP+在里”类持续体一般都可以与各自方言里相应表持续的动态助词在句中共现,或与其构成的处所结构配合使用,并且这种用法有强调状态持续的效果。

第三,语法功能相同。不管是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得”还是其他方言中“在里”类词的变体,都具有表示状态持续的体意义。此外,大部分“在里”类词还具有表示说话人对持续状况确认和肯定的语气意义。

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得”跟其他方言“VP/AP+在里”类持续体在用法上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第一,对句法内部成分的要求不同。吴方言“VP/AP+在里”类持续体在使用格式上,可以直接在谓词后加上“在里”类词,而有的方言要求动词必须有补语成分或与其他体助词连用,如湖南安仁话的“到固里/那里”。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得”在结构上对助词“了”或“倒”有强制性选择,不能直接用在谓词后形成光杆结构“VP/AP+得”。

第二,同一方言中“在里”类词的数量不同。广水方言“VP/AP+在里”类持续体标记只有“得”一个助词,而其他方言里存在多个不同形式的助词,如湖北英山话的“在”和“在里”、江苏苏州话的“勒海”和“勒浪”。

结语

广水方言中表示持续意义的体助词有“倒”和“得”。其中“倒”使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是表持续的体助词;“得”用在句末,表示确认某种动作已经实现或完成并且处于一种静态的持续当中,是语气词兼体助词。“倒”和“得”在用法和意义上有差异,但二者可以共现,形成一种强势持续句,并含有肯定的意义。我们从汉语方言的共时层面将广水方言的“倒”和“得”分别与其他方言的“V+动态助词”类和“VP+在里”类持续表达式的持续体进行比较,分析其在用法上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广水方言持续体标记及其与其他汉语方言持续体之间关系的认识。

猜你喜欢

句末助词例句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释疑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