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太冲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2022-05-23谭乔芮王宇赵晓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脑合谷脑区

太冲穴,别名大冲穴,首见于《灵枢》,“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肝原出于太冲”,言明其定位在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为足厥阴肝经之输、原穴

。因其疏肝熄风、健脾安神、活血通络等功效,太冲穴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痛症、中风后遗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疗效

。然而太冲穴作为临床治疗诸多疾病之要穴,其治疗作用的效应机制至今却尚未明晰。近年来,随着针刺研究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新兴的无创动态脑功能成像技术,为针刺状态下脑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视化依据。本文旨在结合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运用CNKI、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及归纳后,现就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磁共振展开综述如下。

1 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fMRI研究

1.1 针刺单穴 早期太冲穴脑fM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单穴下的功能核磁成像情况。JL Fang等

针刺15位健康志愿者左侧太冲穴,通过对比其中13例有得气感者针刺前后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大脑双顶叶第二体感皮层、双侧额下回(眶部)、双颞下回后部、双岛叶皮层、右基底核及左小脑。许建阳

将14名健康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现针刺太冲穴可以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认为针刺太冲穴会激活一定的特异脑区;王葳等

为研究针刺太冲穴是否能引起视觉相关脑功能区激活,将18名健康受试者分为真针刺组与假针刺组,通过分别对比两组静息期与真、假针刺操作后的脑功能成像,认为视觉皮层、边缘系统及皮层下灰质结构可能是针刺太冲穴的特异脑内激活区。刘颖等

的研究结果亦证明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双侧枕叶视觉皮层,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更强。李晓陵等

收集统计1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针刺太冲穴的fMRI数据后,得出结论认为针刺太冲穴所激活的脑区与其临床主治及所属经络的循行相关。

1.2 针刺太冲配伍合谷穴 太冲穴与合谷穴因其穴性相近、穴位相应,且同为人体气血往来之关隘而统称为“四关穴”,故亦有许多研究太冲配伍合谷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文献报道。许建阳等

将21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7人并观察其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太冲、合谷穴分别引起一定特异脑区的脑组织fMRI改变,但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引起两个穴位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的叠加,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的重新分布。王葳等

以13名正常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块组设计,在针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研究结果亦表明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这与许建阳等

的研究结果一致。刘华等

为研究针刺太冲、合谷两穴所引起的小脑fMRI的差异,将3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太冲、合谷穴的真、假针刺并进行全脑功能成像扫描,结果表明针刺太冲、合谷穴分别引起不同小脑区域激活,提示针刺四关穴在小脑的作用机制中同样具有特异性。

1.3 针刺组穴

1.3.1 针刺太冲穴配伍肝经穴位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生理状态下对于太冲穴脑fMRI的研究逐渐着重于观察针刺太冲穴与其他组穴时脑激活区的对比与联系。徐放明等

将30名健康大学生随机分为5组分别针刺肝经五输穴并行fMRI 扫描,结果示5穴均激活了与感觉、运动、情感、语言、视觉等有关的脑区,但每穴激活的脑区不尽相同,并从中分析了肝经五输穴功能共性与个性。鲁娜等

随机对33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太冲穴、中都穴、太冲穴旁的非穴位点和中都穴旁的非穴位点中的其中之一,并扫描得到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激活脑区。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刺激假穴组,真穴组均激活了额内侧面、前扣带回;对侧中央后回、顶叶BA7/31、额中回、同侧的BA19及小脑;而针刺太冲穴与中都穴所激活的脑区同时还具有特异性。证明针刺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会引起相似的大脑反应,而针刺同一经络上不同穴位所引起的特异性脑区激活也印证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2.3 痛症 太冲穴作为肝经的输穴,因五输穴理论中“输主体重痛节”,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偏头痛、胃脘痛、慢性紧张性疼痛等多种痛症。虽然针刺治疗痛症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但其脑效应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可以无创地观测到针刺治疗痛症时中枢神经系统间联系。

2 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fMRI研究

在病理状态下,关于针刺太冲穴的脑fMRI研究主要集中于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痛症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此外,在限幅机构与探测器一同飞行工作阶段以及钻取采样作业全工作过程中,限幅机构将受到随机的振动载荷以及钻具的横向负载:

2.2 抑郁症 肝主情志,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肝失疏泄、情志过极有着密切联系。在肝主情志的机制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可激活小脑和前额叶、颞叶和前扣带回中后部、边缘系统和皮层下结构等许多脑区。其中多数脑区与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功能核磁成像呈现显著激活状态。提示肝主情志功能可能与脑的情感相关区域有联系,而针刺太冲穴可有效激活情绪情感相关脑区。

根据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转至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这意味着碳市场的主管单位由发改系统转至生态环境系统。目前,国家层面的调整基本到位,省市级的调整尚未结束。短期看,部门及人员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市场的推进。这是2017履约年度部分区域碳市场推迟履约的原因之一。由于建立全国碳市场已多次列入我国的宏观政策,并且全国碳市场已经启动,因此,主管单位的变更不会影响全国碳市场的推进,但推行力度及市场功能的发挥还有待观察。

曹丹娜等

针刺15例男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右侧太冲穴,分析针刺前后患者脑功能成像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情况,发现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大脑左侧颞中下回、右侧枕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枕中回、左侧角回、双侧额中上回、左侧楔叶、顶上小叶等部位ReHo值明显降低;针刺后大脑左侧颞下回、左侧岛叶、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针刺后ReHo值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针刺太冲穴后可直接影响认知、情绪和视觉相关脑区,进而调节患者异常皮层的功能活动。

易洋等

将18例首发轻度抑郁症患者分为氟西汀组和针刺太冲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氟西汀组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颞中回、右侧枕叶信号降低;太冲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顶下小叶、双侧小脑信号降低,因此推论针刺太冲穴能调节额叶功能,可能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脑机制相关。此后,该团队选取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26例及健康志愿者13例,其中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太冲组与针刺非穴组各13例。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ions,fALFF)和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对比三组间成像差异。结果显示各组针刺后较针刺前的fALFF信号均降低,而针刺太冲穴对抑郁症患者额叶的调节强于正常人,而非穴组额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针刺太冲穴可影响多个脑区功能的变化,并作用于与抑郁症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这可能是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1.3.2 针刺太冲穴配伍其他穴位 除之关于针刺太冲穴配伍肝经穴位的脑fMRI研究外,胡卡明等

将19名正常志愿者随机分为视觉刺激加单侧针刺组、视觉刺激加双侧针刺组、单纯针刺双侧穴组,通过观察各组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应,发现针刺单侧和双侧穴位均能改善大脑视觉皮层及岛叶、颞叶、上丘、枕中回等区域的血氧饱和水平,且激活程度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方继良等

为观察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的fMRI差异,采用盲法随机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发现在针刺三真穴位下激活的双侧脑区中太冲穴和行间穴激活部位最相似,而太冲穴激活范围最大并与对照穴差异最大。杨雪捷等

联合针刺10例男性健康成人志愿者左侧太冲穴、足三里、三阴交穴并分别观察针刺前、中、后阶段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认为三穴配伍所产生的针刺协同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后扣带回及海马来调节认知功能与内脏系统。陈瑾等

以4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针刺右侧太冲穴、双侧太冲穴、右侧太冲与右侧光明穴及右侧太冲与右侧内关穴。研究结果表明太冲配穴会广泛影响与视觉有关的枕叶;此外除右太冲配右内关组,其余各组针刺后均触发了小脑显著活动增强,表明小脑可能参与了针刺信号的整合作用,而针刺不同组穴可对小脑产生激活或抑制作用。

首先,注重入门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建立在专业入门时的引导上,学生刚刚接触专业是培育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该在专业入门的引导上下功夫,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真的能够“钻进去,学出来”。在学生刚刚接触专业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告诉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比给学生讲一个知识点重要得多。同时教师要在课程中融入专业的文化,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艾林等

通过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部位,利用fMRI观察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探讨针刺镇痛机制。该研究表明,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而针刺太冲穴后,观察到前扣带回膝部、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提示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而丘脑可能参与注意力和警觉的过程。此后方继良等

的研究中表明,针刺太冲穴时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imbic-paralimbic-neocortical network,LPNN)及疼痛脑中枢网络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针刺镇痛脑中枢机制相关。而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和静息态默认网络具有相似性,提示针刺通过此脑功能网络系统发挥其广泛的治疗作用。

2.4 其他 除上述疾病外,针刺太冲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主要还涉及到以下几类疾病。成瘾性疾病:一项运用fALFF分析方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显示,组穴中含有太冲穴的针刺干预对吸烟欲望的即时影响显著,并激活了由前扣带皮层和岛叶、前额叶皮层、视觉皮层和小脑组成的显著性网络(salience network,SN)

。帕金森:8周的太冲穴结合阳陵泉穴针刺治疗前后功能核磁图像比较显示,丘脑、扣带回、前扣带回、舌回、海马旁回、苍白球外侧、乳头体、颞中回、楔叶和梭状回的BOLD显著升高,且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与丘脑的平均磁共振信号变化呈正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针刺刺激太冲穴可调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响应,推测可能为针刺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枢机制

新罗大酒店在内部装修时,采用韩国传统陶瓷纹样,并最大限度地使用石头、树木等自然材料,以突出韩国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国外客人。华克山庄酒店投入巨资支持扇子舞、伽倻琴并唱等展现韩国传统的节目,以文化打动中国客人。

3 讨论

整理总结上述研究后发现,太冲穴功能磁共振成像主要激活小脑、枕叶初级视觉皮层及LPNN

。此外,在一系列针刺对高血压功能磁共振成像影响研究中发现,两穴位及以上联合运用,可以对大脑情绪处理、认知、躯体感觉、空间定向、语言和视觉区域产生更为广泛的作用

。另有多项研究

表明,穴位对于脑区的激活具有特异性。针刺与太冲穴相邻而不在同一经络的穴位会引起不同的大脑激活模式,继而推测这些特定模式可作为不同穴位治疗效果特异性的中枢机制证据。生理状态下针刺太冲单穴、太冲配伍合谷穴、太冲配伍其他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具有特异性;病理状态下针刺太冲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痛症、抑郁症等多种病症时具有较为固定的脑区激活,可为今后太冲穴的临床运用及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1]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

[2] 赵静,郭琳.太冲穴临床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12,28(5):38-39.

[3] J L FANG,T KRINGS,J WEIDEMANN,et al.Functional MRI in healthy subjects during acupuncture:different effects of needle rotation in real and false acupoints[J].Neuroradiology,2004,46(5):104.

[4] 许建阳.针刺太冲fMRI 脑功能成像的研究[C].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2005:173-176.

[5] 王葳,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1):29-35.

[6] 刘颖,李银官,曹代荣,等.针刺太冲穴激活视皮层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97-100.

[7] 李晓陵,关昕,姚家琪,等.基于fMRI 针刺太白、太冲单穴脑激活区对比研究[J].中医药信息,2020,37(3):63-66.

[8] 许建阳,王发强,王宏,等.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 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J].中国针灸,2004(4):43-45.

[9] 王葳,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 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6):829-832.

[10] 刘华,单保慈,高殿帅,等.针刺太冲、合谷两穴位引起的小脑响应的差异:fMRI 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8):1165-1167.

[11] 徐放明,谢鹏,吕发金,等.针刺肝经五输穴激活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4):224-227.

[12] 鲁娜,单保慈.同一经络上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 究[J].中 国 医 学 物 理 学 杂 志,2010,27(3):1916-1920.

[13] 胡卡明,王承平,J.海宁.光明、太冲穴与中枢神经相关效应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12):860-862.

[14] 方继良,金真,王寅,等.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9):1332-1336.

[15] 杨雪捷,吴新贵,戴旖,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联合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596-600.

[16] 陈瑾,肖碧银,邱小雅,等.针刺太冲穴及其不同配穴对健康受试者fMRI 脑功能成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60(23):2017-2022.

[19] 易洋,徐放明,谢洪武,等.从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探讨肝经与额叶联系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044-1050.

[20] 易洋,徐放明,谢鹏,等.针刺太冲调节抑郁症脑功能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369-373.

[21] 曹丹娜,张帆,王丰,等.老年抑郁症患者针刺右侧太冲穴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局部一致性变化[J].山东医药,2019,59(29):9-11,15.

[22] 艾林,戴建平,赵百孝,等.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8):1197-1200.

[23 ] 方 继 良,HUI KS KATHLEEN,NIXON ERIKA,等.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1):4-9.

[24] WANG Y Y,LIU Z,CHEN F,et al.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craving after tobacco cessation: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based on the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J].Quant Imaging Med Surg,2019,9(6):1118.

[25] YEO S,VAN DEN NOORT M,BOSCH P,et al.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8-week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Medicine (Baltimore),2018,97(50):e13434.

[26] LIANG P,WANG Z,QIAN T,et al.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f Taichong (Liv3) and Hegu (LI4) modulates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activ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J].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2014,29(8):739.

[27] 李晓陵,刘阳,王丰,等.针刺太冲及其配穴脑功能磁共 振 成 像 研 究 进 展[J]. 磁 共 振 成 像,2020,11 (8):695-698.

[28] FANG J,JIN Z,WANG Y,et al.The sal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needling:limbic-paralimbic-neocortical network modulation[J].Hum Brain Mapp,2009,30(4):1196.

[29] WANG Y,ZHENG Y,QU S,et al.Cerebral Targeting of Acupuncture at Combined Acupoints in Treat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An Rs-fMRI Study and Curative Effect Evidence [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6(539):2954.

[30] ZHENG Y,ZHANG J,WANG Y,et al.Acupuncture Decreases Blood Pressure Related to Hypothalamus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 Frontal Lobe,Cerebellum,and Insula:A Study of Instantaneous and Short-Term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6(69):8710.

[31] ZHANG J,CAI X,WANG Y,et al.Different Brain Activation after Acupuncture at Combined Acupoints and Single Acupoint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An Rs-fMRI Study Based on ReHo Analysis [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526):2896.

[32] LI L,LIU H,LI Y Z,et al.The human brain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on same-meridian acupoints:evidence from an fMRI study[J].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08,14(6):673.

[33] LIU H,XU J,SHAN B,et al.Determining the precise cerebral response to acupuncture:an improved FMRI study[J].PLoS One,2012,7(11):e49154.

[34] CLAUNCH J D,CHAN S T,NIXON E E,et al.Commonality and specificity of acupuncture action at three acupoints as evidenced by FMRI[J].Am J Chin Med,2012,40(4):695.

[35] LIU H,XU J Y,LI L,et al.FMRI evidence of acupoints specificity in two adjacent acupoints [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93):2581.

猜你喜欢

小脑合谷脑区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双胞胎在这儿呢
再不动脑, 真的会傻
止咳药水滥用导致大脑结构异常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小脑共济失调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