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有序的生命壮美,天地苍茫里的胸襟气魄
2022-05-23邢建军
摘要:从审美情趣角度切入展开诗词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拟从音乐的壮美、意境的壮美、情感的壮美三个角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活动,运用任务情境进行驱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音乐;意境;情感;审美
清代桐城派核心人物姚鼐认为:“文章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这种阳刚之美在美学上也可称之为“壮美”,在古诗词中也可称之为“豪放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提及:“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绪。”因此,笔者从审美角度设计《沁园春·长沙》一课,以“《毛泽东诗词选》阅读汇报会”为整体情境,再细化为三个具体小情境,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感知审美在诗词阅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的壮美
情境任务:班级准备开设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如果你选择朗读《沁园春·长沙》,你要读出一种什么特点的音乐美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内容示例:
要读出一种音乐的壮美(豪放美)。
从整体而言,整首词四个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立、一看、一问、一忆,使得全词气脉中贯,畅通无阻,动作的坚定,视野的寥廓,思想的博大,情绪的激昂,呈现出一以贯之的壮美。
从基调上而言,开头三句写出寒秋时节,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望见一川秋水迤逦北去,浩浩汤汤。天高地迥,视野开阔,境界壮观,《三字经》中说:“三才者,天地人。”这是天地苍茫里的胸襟气魄,天高、地阔、人伟,奠定了壮美的情感基调。
从音节上而言,词作主要以“二二”节拍为主,铿锵有力;而韵脚“ou”为开口呼,气息畅通,不受过多的压抑与阻塞,有一种畅快之壮美。
叔本华认为:“音乐的内容联系着宇宙的永恒,音乐的可能性与功能超越其他一切艺术之上。”这样的话道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文学与音乐结合后,文学的表现力和传播力便大大增强了。记歌词要比背古诗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使人愉快,让人牢记。从音乐的壮美角度赏析文本,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学带来的审美愉悦。
二、意境的壮美
情境任务:班级准备征集毛泽东诗词内容的绘画展,如果你要参加,而且选择《沁园春·长沙》上阙作为内容进行创作,你准备画出怎样的画面呢?(表现哪些物象?呈现怎样的意境?)为什么?用文字表述出来。
内容示例:
可以画一幅充满力量的湘江秋景图。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之多,重峦叠嶂;红之广,尽收眼底;树之密,层层叠叠;色之浓,扑入眼帘。不是萧瑟秋景,而是充满热烈与希望之壮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水之盛,满溢之态;船只之多,场面壮观。没有凄凉落寞之感,而是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之壮景。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雄鹰高宇飞翔,矫健有力;飞鱼浅底畅游,轻快自由;万物虽出霜天,却呈现出生动而活泼的运动之美,自由而有序的生命之美。
整体画面层次感强,景象生动有力,给人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感。
画面即意境,二者大体相同,由景与情共同渲染,表面写景,实则含情;表层写景,深层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三、情感的壮美
情境任务:班级准备召开毛泽东形象評论会,如果你选择《沁园春·长沙》下阙作为分析起点,你准备如何阐述呢?请列举出评论要点。
内容示例:
毛泽东是一位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热情豪放、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斗争、充满豪情壮志的青年形象。
他心怀天下,有开阔的胸襟。
他主宰沉浮,有宏伟的志向。
他书生意气,有峥嵘的气度。
他指点江山,有无畏的精神。
这首词呈现出的情感与人物形象紧密结合,给人以“壮美”之感,从深层本质来看,这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追寻,更是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彰显,彰显了“青春的价值”。这种从心底生长而出的“壮”令人敬佩,犹如《觉醒年代》中无畏风雨,逆行而进的艺术形象,犹如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矫若游龙”之畅快。(让学生感受影视片段和书法作品)
从三个角度进行审美感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人自由而有序的生命壮美,天地苍茫里的胸襟气魄。在教学活动的最后,要和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或者说“任务群阅读”联系起来,从“青春之情怀、青春之价值、青春之美”等角度,组织学生探讨阅读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夏昆.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邢建军(1984— ),男,河北省定州市开元学校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阅读教学的生命美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