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2022-05-23刘志霞
刘志霞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以护理专业为例,在教学中将思政课程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为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一是从思政课程的内容、主要任务、内涵及延伸三个方面简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迈进;二是从价值信仰的引导、职业精神的渗透、思政元素的运用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的内蕴;三是从把握德育切入点、挖掘专业价值取向、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引导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正确实施课程思政。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政课程;学科融合
护理是一项崇高的职业,社会对护理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在道德素养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是政治教师或班主任的职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虽在教学目标中设有德育目标,但在教学中多被教师忽略。为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迈进
中职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延续,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前期铺垫,相互衔接,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任务,是各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思政课程的内容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德育”课的名称进行了调整,把德育课改名为“思想政治”课,经调整、融合和扩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继承了2008年的“哲学与人生”和“职业道德与法治”基本不变。4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培育中职生“职业精神”和“健全人格”。
(二)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
新课标对思政课的主要任务规定为:“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思政课作为公共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课程帮助学生确立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延伸
课程思政,是把思政課贯穿于中职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落实到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中,覆盖到每一门课程的课堂和学生中,打造思政课、其他公共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等全方位育人课程新体系。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的新格局。进一步挖掘德育内涵,拓展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营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的新环境,实现专业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专业成长与精神成人同向共行。
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理念,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利用好专业资源,梳理课程内容与德育内容的共同点和关联点,系统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实现德育任务的润物无声。
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内蕴
中职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的重任,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思政课程过程中,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德育价值,下面以《护理伦理》《护理法规》《人际沟通》为例,讲述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价值信仰的引导
虽然不同类型课程的价值涵纳度存在差异,但是护理专业的每门课程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
《卫生法律法规》中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一节中,以新冠肺炎防疫为例,以疫情发生为背景,从“吹哨”开始,逐步引出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公布和控制,分清各部门在疫情防控中的职责,同时,懂得了医护人员怎样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责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又通过封城、逆行、全国一省包一市等诸多的案例与美国疫情暴发、英国群体免疫等做对比,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韩国金某救治出院返回韩国,与其密切接触者75名未发生续发病例,院内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职业精神的渗透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和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应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等。
在讲护理伦理学绪论一章时,以医学家的思想、个人修养的相关内容为载体,将医德文化渗透到教学教程中,针对授课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孙思邈以“仁”术为中心、吴又可“温疫论”所体现的创新精神为切入点,突出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怀、医德风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案例中体验“医者仁心”,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会与认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哲学与人生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专护理学生对于哲学思想,只是有点粗略的了解,《哲学与人生》是中职德育的必修课,是新课标中的保留科目,其中包涵了诸多的原理。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在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时,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伦理问题。这体现着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的区别和同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学生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处理在临床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在《人际沟通》中要引导学生用辯证的观点分析和处理护患冲突,处理护患冲突要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中华文化的陶冶
任何政治道路、理论及制度都建立在特定文化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应在专业教学中践行习总书记的“以文化人”思想。在教学中使用名言警句、诗文歌赋、成语典故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情景亲切,语言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接受理想道德的熏陶,获得身心双重的锤炼和提升。
三、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把思政课程和学科教学对立下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应统一于新的层面,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入知识中,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德育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的内容与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的结合为切入点,提升学生专业思想与基本职业道德素质。
(二)挖掘专业价值取向。每门课程中都有的德育目标,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根据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中蕴藏着前辈的专业思想及他们的价值观念,使课堂得到升华。
(三)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坚持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在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学识学风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增强德育的效果。
中职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朱丽娅.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整合的实际研究[J].西部论丛,2019,(25).
[2]王文燕.分析中职思政课现状,构建课堂教学新亮点[J].新课程,2021,(07).
[3] 梁翠婷.中职思政课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J].智富时代,2019,(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