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5-23刘静雯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常规治疗

刘静雯

摘  要: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平邑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對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可以使其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与血气分析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体中,患者一旦出现该疾病,后续的治疗缓慢且病情易复发,给其带来严重的痛苦和心理压力[1]。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加重,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社会、医院和患者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以往在这类疾病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在入院时给予患者注射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排痰及利用吸氧机扩张血管等,此种治疗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仍没有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根源性控制;而在此种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以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好,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3]。本研究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平邑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3.56±2.89)岁;患病时间2~8年,平均患病时间(4.32±1.13)年。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2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4.69±3.01)岁;患病时间2~9年,平均患病时间(4.12±1.0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平邑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患者全部对此研究采取的治疗方式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疾病的诊断后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的有关指标[2];②符合需要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特征。

排除标准:①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者;②不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者;③不愿意配合此次试验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肝、肾等部位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治疗方式,具体方法为:当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室就诊时,先给予其进行排痰、镇定和吸氧机辅助呼吸等治疗,然后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查看其心脏、脉搏和血压等数据是否保持平稳。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具体治疗方式为:①在治疗前先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让患者从平卧位调整为仰卧位,并使患者的头部呈45°角向上抬起,然后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面部形状进行适当的观察,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面罩佩戴。②在调整好患者体位后,设置好无创正压通气的频率,应将其频率设置成20次/min,氧流量设置成5 L/min,第一次使用时的吸气压设置成5 cm H2O,之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吸气压调整为20 cm H2O;同时,将无创正压开始的呼气压可以调整成3 cm H2O,然后在治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呼气频率,根据患者的呼气频率对呼气压进行适当调整,可以调整为6 cm H2O,并且吸入的氧气的浓度始终保持在45%。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进行熟练掌握,清楚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时间,以确保让患者在每次进行无创正压治疗的时间始终固定在3 h以内,3次/d,使得1 d总共治疗的时间能够达到9 h,治疗半个月后查看一次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在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实时记录,包括心率、血压以及血气变化指标。并以亲切耐心的话语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其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身体有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停止治疗并报告医生解决。最后,在患者开始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以温柔的话语向患者介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会取得的效果,以消除患者心中紧张不安的情绪,有利于后续更好的开展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其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示患者的疾病症状已经完全消失,经临床检查显示,使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时已经没有任何杂音,同时患者可以正常呼吸,身体中的各项指标都已经恢复正常;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失,在临床中使用听诊器听诊肺部时,只有少量杂音,基本听不见,呼吸逐渐顺畅,身体中的各项指标都有较大的改善;无效表示患者疾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有加重的迹象,呼吸困难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身体中的各项指标也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PaCO2越低,SpO2与PaO2越高,则表示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越好。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FEV1、FEV1/FVC数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CO2、SpO2与PaO2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p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pO2与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与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与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于呼吸气流受到限制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且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给其带来巨大痛苦[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体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老年人年龄较大,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其患病风险增加,还因老年人身体中的各项机能已经出现减退的现象,治疗过程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且易反复发作,使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5]。以往在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患者家属往往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情况,担心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通常采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式,此种治疗方式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通常因患者身体中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其药效无法有效发挥,治疗见效缓慢[6]。还有一种治疗方式为有创治疗,虽然取得的效果比药物治疗更明显,但在治疗中需将患者的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易引发感染。

医学界以往对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通常是用于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身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今已可以将其使用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治疗中[7]。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因其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再建立人工气道,避免了给患者呼吸道造成创伤;同时,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通常不会有不适感,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饮食和聊天,还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在临床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8]。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通常以老年人居多,患者因年龄不断增加,身体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承受过多的治疗不良事件,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感染与并发症,同时老年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加重了治疗的难度,其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更易出现疲惫、呼吸肌收缩能力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开展主要是通过面罩与装置之间的连接来进行,患者无论是在吸气还是呼气时都会产生较大的气压,这对于改善患者肺部气道阻力和提升肺泡通气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与肺功能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血气分析指标中观察组患者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SpO2和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鲍亮等[9]的研究中显示,观察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治疗后的PaCO2水平为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而肺功能指标FEV1与FVC在治疗后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值得注意的是,肺功能的改善会让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降低,患者不再担心由各种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伤害与痛苦,更愿意配合治疗,对之后治疗的顺利开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10]。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该治疗措施效果理想,还可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对后续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金丽,杨立春,尚晓霞,等.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2):32-3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3]吳伯华,曹永胜,陈搏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海峡药学,2018,30(3):73-74.

[4]李旺龙,黄跃清,李鹤.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54-55.

[5]李洁,魏霞.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37-38,41.

[6]翁江萍,姚伟,沈丽,等.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用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2):1895-1898.

[7]李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7):106-107.

[8]刘峰,许曼丽.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21-4224.

[9]鲍亮,高莹.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6):1213-1216.

[10]余兰,陈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居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2):132-136.

猜你喜欢

常规治疗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改良式艾灸盒治疗寒性腰痹的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探究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