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效果探究

2016-08-03魏晓红程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常规治疗小儿

魏晓红+程巍

【摘要】 目的 分析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小儿川崎病冠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地塞米松与阿司匹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不仅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还能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冲击;川崎病冠膜损伤;小儿;常规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02

小儿川崎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 若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发生。为此, 本院选取90例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实施不同的治疗, 观察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治疗后的效果, 以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0:25, 年龄2~8岁, 平均年龄(4.75±1.45)岁, 病程1~5 d, 平均病程(3.15±0.75)d。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5.45±1.67)岁, 病程1~7 d, 平均病程(4.71±0.74)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口服地塞米松(四川省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0427)1次/d, 1片/次, 阿司匹林(Bayer S.P.A., 生产批号:2012510, 国药准字J20080078)1次/d, 50 mg/次。观察组常规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1次/d, 1000 mg/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78%(P<0.05)。见表1。

2. 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 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 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 小儿川崎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幼儿, 小儿川崎病由于扩张冠状动脉, 而导致患儿出现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合并症,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早期的诊断及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还能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本研究中, 本院对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效果。

地塞米松又被称为德沙美松, 是抗炎和抗过敏药物, 适用于各类炎症的治疗[4]。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物质的合成, 从而达到消炎作用。给予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地塞米松与阿司匹林), 能有效缓解引起炎性反应的疾病, 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5], 常规治疗(地塞米松与阿司匹林)效果不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可观。

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预防传染性肝炎和预防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感染, 对严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6]。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患儿, 使之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由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起到杀死细菌和病毒作用, 因此免疫球蛋白制品对预防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丙种球蛋白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抗体, 能缓解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情况, 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 能有效封闭血小板表面, 从而降低血管炎综合征发生率[7]。丙种球蛋白含有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 因此能有效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和预防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经过不同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可见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给予川崎病冠膜损伤患儿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不仅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还能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宏茂, 李晓惠.小儿川崎病的诊治.中国医刊, 2012, 47(9): 28-33.

[2] 朴金花, 杨思睿.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72-74.

[3] 何兵, 孙燕, 李小鸥, 等.川崎病109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刊, 2012, 47(11):87-88.

[4] 蒋勇, 赵梦, 李维禧, 等.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预测指标.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9):676-680.

[5] 晏萍兰, 李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8):1366-1368.

[6] 张敏, 胡秀芬.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研究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21):1672-1676.

[7] 赵劭懂, 陈俊, 葛许华, 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系统评价.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22): 1716-1720.

[收稿日期:2016-01-22]

猜你喜欢

常规治疗小儿
小儿难养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警惕小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