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
2022-05-23周玉水
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生物课程迎来教学升级与创新的重要契机。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模式决定着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当前,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依然较为落后、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新课改要求,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亟须创新与调整。基于此,应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初中生物教学的新路径,以此达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与学科素养,实现初中生物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周玉水(1970—),男,福建省长汀县馆前中学,专科学历。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初中生物课程抽象概念较多,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对于初中生而言,抽象的生物概念不易被理解与接受,教师依然缺少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领悟与理解。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造成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与新课改要求不符的问题。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明确提出初中教师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充分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应基于新课程改革视域,结合当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升级,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实效性。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意义
(一)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需要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实施,其主要目的是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释放基础教育效能,从而更好地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是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与相关规定,结合初中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需求,不断创新生物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生物课程应有的素质教育功能。另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打破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局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扩展学习空间。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与学生不再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转而能够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在需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初中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更要关注学生身心成长,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域出发,实现初中生物高质量教学。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实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创新渠道与方式[1]。此外,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多初中生具有叛逆心理,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突出。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更好地满足初中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需求。
(三)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学校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新课改的实施能够推动初中各科教学的改革,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初中生物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该项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身边的生物知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因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热衷于探索各类新鲜事物,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生物课堂枯燥,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初中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多数初中学校生物课程教学的开展,依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现象严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很多初中生缺少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甚至对生物课程产生排斥心理。此外,当前我国多数初中课堂已经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但是,许多生物教师却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弃之一旁,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乏味,使得很多教学工具与设备丧失原有价值。另外,教师也缺少创新性、趣味性生物教学活动的创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突出,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沉闷乏味。学生缺乏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其学习的重点主要放置于语数外等科目,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还能够凭借新鲜感进行学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地学习,这样不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对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缺少师生互动,忽略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不仅强调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更侧重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与转化。当前,我国初中学校都开设了生物课,但学生依然缺少对生物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原因是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生物知识,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此类问题的出现,造成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学习问题越攒越多,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生物成绩当然止步不前。同时,我国初中生物课堂依然缺少生物实验教学,生物课上,教师往往采用口头式叙述,而生物教学素材又与学生学习生活存在天然鸿沟,教师过于注重生物教学结果,导致忽略了生物教学的过程及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初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相关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教学评价体系与课程改革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首先,从评价理念来说,教师仍采取传统的以成绩为中心的理念,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此视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其次,从评价方法来说,教师以自己为核心,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低下,评价的结果相对片面、单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评价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顺应改革理念,创新和优化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生物教学形式,增强生物课堂感染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和工具的优势,创新生物课程教学方法,增强生物课堂的感染力。为了实现初中生物课程高质量教学,生物教师需要立足生物教材,创新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与内容转化为视觉符号,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吸收生物课程知识。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白生物组织系统中的血液流动与组成机制,可以将生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设计为视频,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寻找各种相关的视频课件,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课程教学开展需要,构建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3]。课堂之上,教师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并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观看人体组织系统中的血液流动与组成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可以更加立体形象地了解到血液的组成、血液的成分、血液的流动形态等。通过此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立,使得学生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最终实现初中生物课程的高质量教学。
(二)创新生物教学素材,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
初中生物教学建立于生物教学素材之上,生物教学素材是生物教師开展生物课程教学的凭借与支撑,更是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与对象。但是,生物教材往往具有固定性、有限性,学生仅仅依靠生物教材,无法全面地深入学习生物知识,生物课程的学习也趋于片面与流程化[4]。因此,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生物教师要创新生物教学素材,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得生物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合理转化。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被子植物的一生”章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被子植物的生长特征与环境需要等因素,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符合学生日常生活规律与心理喜好的生物探究活动。生物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粒种子,让学生将种子种植到选定的花盆当中,并让学生按照所学的知识对种子进行养护并记录种子的萌芽、生长等全过程。之后,让学生共同分享实践心得与学习体会。通过该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加深了学生的对生物课程知识的理解。
(三)创新实验教学活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立足生物教学实际,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频率与质量,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凸显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生物课程高质量教学的目的[5]。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章节时,为了完成该章节教学主题,需要生物教师充分开展实验性教学活动。在进行该章节教学活动时,生物教师应为学生分配好学习小组,带领学生从课堂步入学校生物实验室。生物教师有序引导每一位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并为学生布置相对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生物实验当中。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以创新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凸显了学生生物课程学习主体地位,从而真正实现初中生物课程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四)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知识视野
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首先需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积极组织课外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发现生物现象,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生物素材,全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另外,结合课程知识设置合理的实践课题,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外拓展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有效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五)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加强对教学评价与反思的重视,将素质理念作为导向,不断优化与补充评价理念与方法,进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教学反思提供重要的依据。首先,对初中生物教师来说,需要不断更新评价理念,并覆盖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不再侧重于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探究、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确保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其次,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评价方法,加强对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例如,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更为直观观察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或者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统计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丰富评价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小组互动等方式分享学习经验。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对生物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活动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以此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根本需要,更是初中生生物课程学习的内在需求。针对当前我国初中学校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等问题,提出只有立足新课改视域,不断调整与创新生物课程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重要概念与特征,以创新生物教学形式、创新生物教学素材、创新实验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杨华.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330.
陈惠如,李韶山.基于实验探究的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03):25-27.
朱卫娉.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实践[J].生物学通报,2017(04):45-47.
吕超.实验观察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133-134
朱敬全.基于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分析[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0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