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

2022-05-23孙静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

孙静

摘要:为应对全球变暖效应,多国都已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力争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金融作为社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国民经济的重要调节器,必将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在这样的目标下,绿色金融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碳中和;绿色金融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变暖效应在不断加剧,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学物,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人类意识到必须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量,“碳中和”的概念应运而生。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参与的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以前将他们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并愿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来帮他们应对挑战。2015年12月《巴黎协定》通过,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要实现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需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要求,缔约方从2018年开始纷纷公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大多数定在了2050年。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峻,2019年碳排放量仍然是全球第一。我国又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离不开排放,可尽管如此,我国积极响应,作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展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6月,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规模约1.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也在修订中,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类项目已经被移出了支持范围,增加了气候友好型项目。2017年来,多个绿色金融试验区在国家支持下先后在我国六个省的九个市(州、区)建立起来,试验区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积累了经验。碳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目前已有七家碳排放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后,将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允许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资格审查的境外投资者(境外机构及个人),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一是在2016年,中国通过与G20其他国家的讨论,倡导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凝聚多国力量推动世界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二是中国人民银行、英格兰银行、法国央行、新加坡金管局等八家机构在2017年12月共同发起成立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三是人民银行代表中国加入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积极动员私人部门投资于环境可持续发展事业,并与欧盟联合牵头成立IPSF绿色分类术语工作组,与各方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碳中和给我国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碳中和会带来大量的投资需求,根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的估算,要在全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绿色投资或许会接近500万亿,将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业务增长机会。碳中和绿色革命堪比第三次工业革命。碳中和将对各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将利好碳交易、节能环保、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高排放的火电、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是再一次的供给侧改革,影响供给端。中国投资协会《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蓝皮书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绿色产业投资机会。比如可再生能源电力中,光伏和风电被期待成为主力能源,新型光伏材料的研发、光热技术的创新等都为创业和投资提供了重要机遇;交通减排方面,氢电池、氨燃料、生物质燃料的研发、智能汽车、共享出行的发展都少不了社会资金的支持;还有绿色科技、绿色建筑、碳汇等领域也亟待发展。

挑战方面,首先是绿色金融标准不够完善,过去我们制定的一些绿色金融标准,目前已经不适合来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例如2014~2015年,我国雾霾情况严重,那时候能够缓解雾霾的清洁煤技术是被包含在绿债目录里的,但是清洁煤技术的应用会产生碳排放,所以新修订的绿债目录已经把清洁煤等高碳项目剔除。制度方面,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还缺少完善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不够,导致金融机构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气候风险的评估目前缺少标准,如何将气候风险纳入传统金融产品定价模型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并且目前绿色效益的评估机制也不完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难以衡量绿色产业中企业的价值,能够给到他们的支持很小,一些初创企业融资很困难,不利于我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碳金融方面,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我国碳金融比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时间短,推出碳金融产品也不够多。并且目前全球的碳金融市场分散,多个碳交易市场相对分割,同一市场的交易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目前全球的碳价格定价机制不透明,价格分散且不一致,波动幅度较大。不利于碳中和事业的推进。

四、碳中和目标下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

(一)立足碳市場,推动金融业绿色化升级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制度、碳交易平台建设、碳交易标准制度等。建立中国碳金融市场的统一标准,加强碳排放权定价模式的研究;加强金融碳核算的方法研究,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推动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发行更多的碳金融产品,如碳金融衍生产品,碳排放权的远期、期货和期权合约,以及不同碳资产之间的互换产品。碳保险/担保以及各类挂钩“碳资产”的结构化证券等。目前上环所先后推出了借碳、碳质押、卖出回购等碳市场服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低碳化转型。上环所还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这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这是我们作出的有益尝试,也为相关工作提供了经验。此外政府可以逐步建立和完善碳金融的奖惩机制,积极推动碳交易,促使企业主动探索减少自身碳排放。

(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提供相关的碳金融服务,包括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在二级市场上参与碳交易来增加必要的流动性,为一些绿色技术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便利。商业银行还可以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在绿色信贷方面提供利率优惠。如清洁空气汽车贷款、向低排放的车型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英国巴克莱银行向信用卡用户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提供折扣,并提供较低的借款利率。

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理论研究,完善环境效益的测算系统,研究出有效的绿色金融产品定价模型,利用保险在定价、精算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和优势;开发绿色资产抵押支持证券,碳基金,气候衍生品,绿色保险,可以根据环境特点制定费率差异化的保险产品,专门为清洁技术以及减排活动定制保险产品。绿色保险还可以介入造林项目等绿色领域,降低不确定性风险,鼓励资本投资。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为绿色信托的发展也提供了新机遇,信托机构可以为绿色债券等绿色債务融资工具提供专业的受托服务,切实维护债权人利益;金融机构还可以积极设计发行ESG主题基金;创新开发与碳足迹相关的贷款或债券产品,可以采取浮动利率,为借款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不断地提供激励机制。

(三)金融业引导资源流动,支持节能环保项目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信贷资本的控制来监督和影响企业行为,使企业关注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自觉节能减排,将环境的外部成本持续内化。金融机构要将环境风险纳入到金融风险的考量里面,对客户进行分类识别,对于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适当抬高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碳产业,迫使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金融业还可以将公众的投资倾向引入到低碳经济产业,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致力于为绿色产业提供融资便利,支持一些绿色产业的小微企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利率优惠或者一些绿色信贷产品。金融业将资金引入到新能源、绿色技术,植树造林相关工程以及其他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工作中去,在碳中和过程中创造新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政府强化相应政策支持,相应的金融政策继续向绿色领域倾斜,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比如政府采取税收优惠、减排援助基金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政府重新修订绿色金融标准,调整绿色债券标准和绿色产业目录等,规范绿色信贷的认证流程和绿色效益的判定标准;逐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披露碳足迹,推动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加强金融机构对于低碳投资的激励机制,如建立绿色再贷款机制。政府可以在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时引入绿色低碳的相关指标。

政府应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监管机制,有效防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违约风险,需把握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项目的风险,尤其是结构性冲击、产业风险等问题;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防范相应金融风险。

可以运用金融科技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可以用科技手段对绿色活动进行识别、跟踪、贴标,持续跟踪和监测金融产品的绿色属性。此外,金融科技可以用于资产交易领域,运用科技可将气候风险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纳入资产的定价及计量模型,推动企业光伏资产等进行交易;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监管部门实时抓取银行绿色信贷数据,提高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虽然任重而道远,却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发展绿色金融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必需,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需,更是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需,虽然要实现我们的目标道阻且长,但中国定能攻坚克难,为绿水青山赋能,实现生态产业共赢!

参考文献:

[1]马骏,邵丹青,徐稼轩,杨一帆.绿色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绿色建筑[J].建设科技,2020(20):23-26+31.

[2]梅林海,叶丽娟.绿色金融——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J].中国市场,2010(14):99-101.

[3]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05):82-89+160.

[4]冷静.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时代金融,2010(08):9-12.

[5]李栋.绿色金融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J].债券,2021(03):46-49.

[6]胡宇聪.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对策及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19,2.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再造绿色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