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演讲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5-22张引

高教学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课程思政

摘  要:着力推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基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文章讨论英语演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与思辨渗透,探索将三观教育、理想信念、创新创业、思想品德教育融入英语演讲课程的思政教学实施方案。文章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全过程,体现专业课的育人价值,实现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演讲;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181-04

Abstract: It is the very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all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plan for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Finall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reflects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都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通过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立德树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专业课教师是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在专业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十分重要。因此,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可见,在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引领下,各高校须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让专业课教学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应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课程思政”是国家教育大势与现实需求的综合体现。大学不仅仅传承着知识,也传承着文化与精神。“课程思政”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教育的基本理念,正是教育目标的回归。我们认为,思政教育是教育的目的,专业课教学是教育的手段。思政教育是对于“德”的教育,专业课教学则是对于“智”的培养和提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课程思政”体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和基本价值取向。课程思政以价值塑造为核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注重价值引领方面,而专业内容的传授重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各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增强政治认同、价值塑造和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所以,“课程思政”体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相辅相成与和谐统一,是对“教书育人”这一教学本质的回归。

因此,专业课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英语演讲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

英语演讲是演讲课者-观众双向交际的话语活动。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演讲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改变生活状况的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手段。2018年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将英语演讲列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英语演讲课旨在以人文教育为根基,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思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演讲课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隐性教育资源。而且,就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言,演讲课既注重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又注重提升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该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育人平台。教师通过设计包含思政元素的演讲话题,鼓励学生挖掘、思考思政和道德元素,在训练和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政育人教育,增强价值引领。

(一)英语演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英语演讲课包含演讲技能、演讲内容、演讲实践、演讲反馈等教学内容,涉及选题、架构、选材、创意等准备流程,注重演讲内容、仪态、语言,旨在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拓展文化视野,培育逻辑思维、创新力和公民意识,能以优质水平完成学习、工作和社交场合中的演讲任务,并在演讲中获得成长。

若把英语演讲课程比作一座建筑物,如果说演讲技巧的讲授是基石,那么演讲内容的设计便是砖瓦,而演讲实践则是砂石水泥。在演讲教学整个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机地将语言学习、文化知识及价值观培养融于一体,引领学生在提升演讲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信念、思想素养、文化修为。深入挖掘英语演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进行全局统筹思考和中西辩证对比。

同时,在演讲话题和演讲反馈中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课堂讲授和其他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运用所学为社会做贡献,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鼓励学生通过演讲,在对外交往中,怀抱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意识、有逻辑、有条理地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多元的文化视角、高洁的人文志趣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国际交往中,能够运用自身的思辨能力,立场坚定、有效地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对教师而言,在演讲课堂课下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思想动态,抓住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机,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影响。通过涉及公共卫生、民族文化、性别平权、个人成长、教育与科技等议题,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倡导民族文化,讓学生热爱这个活泼、进取、广阔的世界。

(二)思政元素与思辨渗透

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特质(affective dispositions)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五种性格特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各种思辨元素的挖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深度对话,善于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善于对社会热点剖析评价,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的素养。

英语演讲活动总是依托一定话题展开。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选题;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题。除注重英语演讲的语言能力、内容架构、语篇建构外,还应强调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在三观教育中用思辨视角去审视、评判、调整甚至重建,并将此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中。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输入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家国情怀,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判断分析,使广大学生在“思辨”中明理,在“思辨”中升华,在“思辨”中迸发思想的火花。

三、英语演讲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围绕英语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将三观教育、理想信念、创新创业、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课程考核中,拟设计教学方案,英语演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如图1所示。

(一)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课后观看慕课(中国大学慕课网和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的国家精品课程英语演讲类课程),做笔记,写心得,学习、掌握英语演讲基本原则与技巧。课后,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思政元素话题,录制演讲视频和演讲语音,通过微信群或QQ发给教师和其他同学观看和点评,以收获有效反馈,从而进一步提高演讲技能和思辨能力。

线下教学:课堂上拿出15~20分钟展示、讨论、总结慕课中每一板块的演讲技巧,并将技巧运用于演讲实践中。线下课堂融会贯通,多元题材涉猎体现思政元素的中西方社会热点及传统民俗;教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讲解,优秀演讲视频展示,让知识不再枯燥,注重培养国际视野下的人文素养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讨论、展示、演讲、师生点评、学生互评是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师是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评判者。

(二)教学内容体现课程思政

依托文本,结合时代特点,教师设计出一系列关于国际社会、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我发展、人生价值等话题,激发学生剖析自我、关注校园、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通过思辨渗透,学生将思想和情感以逻辑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

课堂以演讲观摩和演讲实训为主,依托充满思政元素的话题展开演讲活动。比如,让学生观摩Martin Luther King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引发学生对种族歧视的认知,结合时下美国白人警察开枪打死黑人的新闻事件,对比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思索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如何平等待人;我们可以做出哪些努力来创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国际社会。

在课堂的演讲实训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国内“21世纪杯”演讲比赛及“外研社杯”演讲比赛和辩论大赛中出现过的“教育公平”“刷存在感”“世界面临的挑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最关注的问题”“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当苏格拉底遇见孔夫子”“保护蔚蓝色的星球”“人生的价值”等话题就是很好的思政素材。通过这些话题的引入,激发学生辩证思考、自信表达,同时,学生的个人认知、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也被润物细无声地滋养。

(三)教学活动体现“自主学习”+“讨论答疑”+“扩展训练”的教学改革

通过线上学习,课程着重介绍演讲相关理论知识;课后设置微信群答疑区,根据学生反馈,解决每个板块重点、难点,并根据演讲实践和写作实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微信群讨论区的互动,教师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着重强调,进一步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提高思辨及表达能力;通过线上学习、微信群讨论区的互动,教师将思政元素进一步延伸至课堂之外;通过微信群布置的话题和参考材料,学生进行扩展学习,通过师生或生生点评,获得有效反馈;以社会热点为话题,组织在线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演讲实战经验。

(四)课程考核采用教师参与+学生互评正向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注重以评价反馈促进能力提升

课堂上的演讲活动以小组台下互相展示和个人上台展示為主要形式,课后平台互动为学生的语音作品和视频作品。对于学生的课堂和课下演讲展示,将自我评价、他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多种方式纳入考核体系,通过语言评述、指标问卷发放、评判标准打分等方式,主要评价演讲能力、思想内容、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对象,引导学生客观、中肯地进行自评和他评。在评价中运用思辨能力,引入思政元素,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演讲能力、思维认知、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英语演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核心是演讲能力、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共同的理念,这就使得英语演讲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具备优势。教师承载着培养人才与立德树人的双重责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须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树立榜样的形象,注重示范引领,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感染,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

作为英语演讲课程教师,应不断深入设计和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话题,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教学内容创新,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时展开,在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进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3]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4]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5]王献竹.思政课的延伸——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有机结合的探索[J].教育科学,2017,11(2):13.

[6]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7]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68):67-69.

[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外语信息化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部分成果(GD18WXZ10);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医药特色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粤教高函[2018]180号)

作者简介:张引(1981-),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演讲与辩论,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