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中的图示标识法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2-05-22郭甜甜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自理水杯小班

郭甜甜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古语曾说:“五而岁成习,六十亦然”。刚入园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良好生活自理的最佳时期。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应重视环境中的教育资源,重新审视本园在利用环境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相对于教师枯燥的说教而言,环境中的图示和标识更易被幼儿所接受,从而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在主动学习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一,核心问题

我园在利用图示标识时形式单一,不够细致,幼儿理解度不高。

1. 图示单一,只展示某个自理动作,缺乏步骤化。

案例说明:暄暄从水杯架上拿出自己的小水杯,看着墙壁上的水量图片提示,打开水龙头接了半杯水,咕嘟咕嘟一饮而尽,喝完后将水杯放回水杯架上,蹦蹦跳跳地走了,留下一直在出水的水龙头和没有关上的水杯架。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小班幼儿对于有视觉提示的流程示意图学习程度较高。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喝水步骤化图示,导致暄暄忘记关上水龙头、忘记关上杯架门。

2.环境中的图示标识内容缺乏主次,图示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

案例说明: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进入厕所解小便。榟赫脱下裤子后对着便池墙壁上的小花发呆。(我们平时对孩子们说,解小便时最好射在小花上,防止小便撒出便池。)榟赫思考了一会儿后,一只手抓着墙面的钢管,整个人趴向便池,努力地对准墙上的小花。解完后吃力地往后一仰,拉上裤子,满意地走出了厕所。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多图示标识缺乏主次。教师通过图示告知幼儿小便应解在便池内,却没有主要的图示来教育幼儿用什么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将小便解入便池内。因此,如何使环境中的图示发挥最有效的价值,要求教师分清主次,把握图示的重难点,让幼儿学习最有效的生活自理方式。

3.图示标识较笼统,无法体现年龄特点,幼儿理解度不高。

案例说明:户外活动回教室后,小朋友进入喝水间喝水。晓可接了一杯水开始喝,我发现其实杯子里只有四分之一的水。但是喝完后,晓可还是拿了一根代表一杯水的红色吸管插入喝水记录袋中。

此案例说明,图示呈现方式大多为小、中、大一刀切。而小班幼儿自己还无法区分一杯水、半杯水和三分之一杯水的量。如果采用中大班的水量图示呈现方式,小班幼兒往往无法理解。这样的图示也没有做到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让我们对生活图示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对幼儿生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二,启示

图示标识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年龄特点,抓住图示重难点,实现图示的步骤化,在过程中调整,体现图示的分层性和有效性。

设想一:把握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实现图示标识的步骤化

在生活图示呈现的过程中因为其零碎、分散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图示的功能发挥不利。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和现实需要,要求教师在呈现的细节上追求精致这一原则在生活图示的落实上应该贯彻到底。真正做到追求精细、呈现精细、塑造精品。让幼儿在环境中直观、步骤化地清楚学习自理技能。

设想二:关注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把握图示呈现要素,创设“阶梯式”生活环境。

不同年龄段在生活内容的选择上是有所侧重的,小班的生活课程重在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生活常规建立。小班幼儿还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应关注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切忌小、中、大一班的生活图示呈现状态。幼儿发展又有着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环境中的生活图示标识应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生活图示的呈现方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图为主、文为辅”的主要原则下,从照片、图片逐步向符号、简单的文字过渡,到后期还可尝试让幼儿自己商量制作生活环境中的图示标识。

设想三:关注过程效应,完善环境中的图示标识,把握图示标识的重难点。

教师在有效呈现、利用生活图示标识的过程中,应整合更多的教学策略加以辅佐和补充。关注幼儿在与生活图示标识互动过程中的缺失,如:在喝水环节中,大多以一根吸管代表一杯水,缺少水量和水温的图示标识,幼儿无法探索到喝水的最优路径。需要教师在观察后及时补充,不断完善环境中的图示,将图示标识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价值最大化。

三,创新点与意义

1.创新点

利用直观的流程图、标记、符号,可以将抽象的生活规则、自理动作等直观化、操作化,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恰当地呈现。给小班幼儿提供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自理中的记忆问题,不断促进生活自理习惯的发生和养成。

2. 意义

达到对本园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在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更新本园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的方法和观念;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使良好的生活习惯伴随幼儿一生。

核心概念

(一)理论依据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让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众多家长及幼教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图示标识法: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利用简单的图示和标识呈现生活自理中的动作和过程,可以巩固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图示标识法可以用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则主要分为洗手、漱口、进餐、如厕、喝水、穿衣、整理七个方面。

支架理论:

预期目标与内容

(一)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针对关于小班幼儿环境中的图示标识法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帮助幼儿解决生活自理中的问题,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习惯的发生和养成。

2.形成一套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的,具有动态性的阶梯式生活图示标识体系。

(二)研究内容

1.在观察和调整中,研究设计出适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环境图示标识体系。

2.研究实施该图示标识体系的现状分析、呈现方式、实施指导等使用策略和操作方法。

四,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设计结构化的生活环境图示标识体系

1.调查分析幼儿实施前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根据小班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水平与具体生活需求,对环境中需要布置的图示标识进行结构化设计。

2.在过程中观察,在过程中评价,在过程中调整,形成动态的阶梯式图示标识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观察记录每个阶段幼儿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幼儿的现阶段需要,生活图示标识的形式也应不断递进。根据时间维度,可结合幼儿现实情况,从前期、中期到后期三个阶段构建图示标识体系。

前期:以生活环节的照片、图片、详细流程图为主。

中期:以简单而明显的符号、标记为主。

后期:尝试师幼共同制作生活环境中的圖示标识。

(二)探讨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以喝水环节为例)

1.前期

观察记录本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根据现有水平设计创设生活各环节的图示标识。可分为拿水杯-接水-喝水-记录喝水量四个生活动作。刚入园的幼儿,需要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或照片进行教育。如在水杯架上贴上幼儿的大头照,将小水杯放在对应的照片旁让幼儿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水杯。在水桶龙头处张贴轻轻开启水龙头的照片提醒幼儿慢慢接水。在热水桶身贴上火焰的图案,冷水标上冰块图案,让幼儿能自己调节水温。在小水杯杯口标一根线条,提醒幼儿水量到此处才能拿一根吸管插入自己的喝水记录袋内。

2. 中期

当大部分幼儿掌握喝水环节的生活技巧时,教师则可将直观的图片适当替换成简单的符号、标识,帮助幼儿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在杯架上可写上幼儿自己的学号,在水杯一半处画一条红线(热水处)杯口处画一条蓝线(冷水处),半杯水用蓝色吸管记录,一杯水用红色吸管记录。

3. 后期

当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后,可尝试让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自己设计专属图案贴在自己小杯子旁边,设计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图示标识。

五,研究方法、对象、步骤和人员分工

以本园的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图示标识法等。

1.前期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人员,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进行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制定研究目标。

2.课题实施阶段依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并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改进。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进行汇编。

3.总结提升阶段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整理编辑研究成果,进行结题汇报活动。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3.《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李季媚冯晓霞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猜你喜欢

自理水杯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水杯疑案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移水杯
我会“自理”啦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教育与思考
“喵星人”占领名画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