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化

2022-05-22陆小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陆小明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黄金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且强调实践性,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个性需求、心理特征和认知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法律知识。基于此,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活化素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逐步规范自身行为。本文在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展开分析,期望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合理选取素材,凸显课程特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学会运用理性思维与敏锐眼光分析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因而,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搜集社会热点等,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充分彰显政治学科生活化特征,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思维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政治素养和敏感力。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年3月15号都会根据当年消费热点举办晚会,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政治知识解读社会热点,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该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科目相比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而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可行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悟生活,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三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情景剧。一天,明明在放学路上被几位高年级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明明要钱。明明说没钱。随后,他们便开始搜明明的口袋,掏出了所有的钱,并朝明明头上拍了一巴掌,说道:“你要是敢告诉别人,就等着吃苦头吧!”在观看完该情景剧后,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你们认为明明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进入指定的学习环境,以此进行体验、感知,从而顺利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素材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常用方式。在体验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择生活化素材,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通过亲身活动内化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譬如,在《理解权利与义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然后回家后采访家人,了解每一位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分析,在评选最佳小记者、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教学也是初中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研究课题,在教学中,这种合作探究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启发性,提升了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和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将知识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因為教育以教师为载体,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在侧重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强调社会发展与个体价值实现的统一。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建设美丽中国”一课的生活化教学为例,该课教学重点是全面探究和掌握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营造良好自然环境的意识,同时掌握并灵活运用保护环境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正确看待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紧密关系。该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要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生态环境、资源危机相关素材,以课前预习的形式,要求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和学习目标;还要做好新课的导入,可引入视频资源展示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其严重后果,并构建生活化氛围,以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契合,让学生直观感知到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意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必备的意识和能力,意识到自身的哪些行为和当前生活中的哪些因素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益或者有损。

五、做好课堂导入,集中学生注意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也是如此。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能提升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主要驱动力,甚至有教育者提出,任何与智力有关的工作都无法脱离兴趣。如果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其感官和思维则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大脑接收的信息也会达到顶峰。课堂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从学生日常生活着手,吸引学生注意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有着更为鲜明的优势。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将生活化思维真正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吕燕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81+83.

[2]王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2020(52):68-69.

[3]杨广有.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J].第二课堂(D),2020(12):16-1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