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策略
2022-05-22吴琼
吴琼
摘要:在初中阶段,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对学生成长有益,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必要措施。文章分析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存在较重的叛逆心理,容易走上错路和弯路,但是,这一时期又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需要抓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契机,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将法律知识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使法律成为其行为准绳。
1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模仿性、服从性和两极性的特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甚至在好奇心的作祟下触碰法律底线。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取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关注其个体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使之能够正确面对网络犯罪、网络成瘾、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等问题,这是推送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是提升公民素养的有益措施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不管是名称还是内容,都更加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教育,实际上,法治教育应当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契合了新时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要求。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1.3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
在初中阶段锻炼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要求,初中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主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法治教育的教材篇幅内容也变得更多,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高度关注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引导初中生能够知法、用法、懂法,共同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助力。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式
2.1 整合教材法治教育内容
法治教育活動本身是一个立体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要突出法律知识的学习,注重法治意识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如果在教育活动中仅仅关注法律知识教学,忽视了其他内容的培育,那么法治教育目标将会大打折扣,在具体的教学上,教师需要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理清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知识点内容。在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和内容较多,包括宪法知识、我国的基本制度、国家权力机构、公民权利与义务知识等等,涉及的法律内容包罗万象,通过这一内容设置,能够让学生对法治内容有全盘了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抽丝拨茧,对各个教学板块进行科学划分,每个教学板块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单一或学生传递过多的理论内容,使之产生厌倦感。
2.2 以正面教育为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上,需要科学应用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识感兴趣,实现课堂预期效果,需要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来进行支撑,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掌握好方法和度,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内容,只有这类内容才能引起初中生的共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案例选择上,要尽力选择正面、弘扬社会真善美的内容,初中阶段学生,他们的是非观还没有成型,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腐败、以权谋私、贪污等现象,不刻意回避,而是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既有积极、正义的内容,也存在消极负面的内容,但是,在引入消极负面的内容时,要深入为学生分析,使之知晓这类内容的产生原因,树立为追求社会和谐而努力的意识,培育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而不是因为社会不完美就消极逃避。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来看待问题,发挥警示作用,比如,在“我们与法律同行”的教学内容中,可利用正面典型例子来为学生例证我国在执法过程中真正的做到严格执法、科学立法、全民守法,同时,辅以周永康、薄熙来等知法犯法的负面案例,为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知晓建设法治道路依然任重道远,而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主动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
2.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法治教学中,主要的载体是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工具性非常强,很难让学生对法治产生真正的理解和认同,法治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不是以犯罪率高低、社会成员对法律的熟悉程度作为评估标准,而是以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作为基础,知法并不代表一定会守法,只有让法律意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守法和用法。如,在“法治脚步”的教学上,可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来查找在每个社会发展阶段是用什么规则来约束人们行为,引导学生选择趣味性、典型案例,并带领学生分析如今的行为又需要接受什么规则的约束,最后,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举办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律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2.4 合理补充课外教育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容量有限,为了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仅仅关注教材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将课外法治教育资源整合。具体来看,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法治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并结合教材中的综合与探究、相关链接和阅读感悟来为学生延伸法治资源,帮助其搭建脚手架,同时,引入学生生活中的法治资源,增设活生生的案例,与时俱进彰显出法治教育的时代性。并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网络技术来开展实践教学,如,引导学生观看《社会与法》、《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利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学校网站来开展教育活动。
3 结语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是初中阶段需要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它对每个公民的法律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内容中的法律意识,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福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10):211.
[2]李剑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