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析

2022-05-22谈娅杨甜甜

高教学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改革创新新工科思政课

谈娅 杨甜甜

摘  要:新工科建设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以“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新工科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新工科人才之“德”的重要责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时代背景、模式抓手、标准要求都发生深刻变化,使新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诸多新情况,亟待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建强师资队伍、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中心和拓展教学空间等加强改革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紧跟时代发展,适应新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4-0021-04

Abstract: New engineering is characterized by new technology, new forms of business, new industries and new modes,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academic integrity and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for new engineer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or postgraduates bear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he morality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Due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ask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mode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which make the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teaching face many new situations.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by updating the ideology,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optimizing the course content, highlighting the student center and expanding the teaching space, m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keep abreast of the Times,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ng.

Keywords: the new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新工科是在經济社会飞速发展,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工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工科开启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篇章,不仅在“精”与“专”的学科专业和能力上突破传统工科,更注重工程人才的全面发展。新工科以培育高素质工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教育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新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性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其中,承载着培养新工科人才之“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亟待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决,切实为国家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思政课对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研究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关键阶段,思政课在促进其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品行修养的成熟定型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政治觉悟。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是思政课教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新工科顺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要,以培育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基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理应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引导理工科研究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是思政课的重要责任。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以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在研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具体问题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牢固的国家观念、坚定“四个自信”,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引导理工科研究生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投身科研事业,自觉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有助于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德才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指向,理工科研究生作为未来高级科研人员和工程人才,所从事的职业关乎国家高新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卓越的思想政治品质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合格理工科研究生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以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己任,以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程伦理意识为重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社会责任、工程责任和伦理责任,为学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伦理意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理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方式。

(三)有助于提升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对培养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强调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思政课知识体系系统而完备,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是一门兼具政治性、学理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从政治素养、知识能力、价值引领、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系统培养,有助于理工科研究生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面临的新情况

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2],围绕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新的培养方向,新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应该准确认识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增强教学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目标任务新

新工科是基于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而提出来的,具有知识结构新颖、创新思维活跃、专业特性鲜明等特点。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要求新工科人才培养必须符合时代特色,新的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对工程人才的需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思政课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工程伦理意识,无疑是顺应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

(二)课程内容新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既有专业领域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又有全面发展的交叉融合,涉及领域广,所跨专业多,交叉范围大,而且大多专业涉及全新的领域,专业设置、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遇。研究生思政课本身就紧贴时代发展,紧跟理论创新步伐,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处在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中。加之新工科背景的特殊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更新,进而有效地满足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三)教学路径新

新工科人才队伍瞄准的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等新兴领域和行业,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法手段、实践平台、评价标准等方面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不同,需要依靠新的培养路径和模式才能造就出一支全新的人才队伍。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顺势而为,有所作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

(四)衡量标准新

新工科人才队伍培养需要面向世界、面向前沿、面向一流,紧跟新兴产业发展,紧跟国际行业规则,全面培养其综合素质已经有别于老工科人才标准。因此需要制定一套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来衡量理工科人才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需体现关键课程作用,注重浓厚内生、有效的质量文化,把质量价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追求高质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思考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教育部等三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因此,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工程伦理意识的卓越工程人才,提高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目标,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德学兼修这个首要目标,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要求,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举措。

一是树立创新驱动的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核心战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理工科研究生培养瞄准的是前沿,走的是新路,必须依靠创新,而思政课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更应该走在前面,快人一步。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依靠创新思维推动改革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方式手段更新换代。

二是树立体系设计的理念。理工科研究生专业设置多,门类涉及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涵盖各类学生,就需要强化体系化理念,加强课程顶层设计,采取教学一体筹划、进程一体推进、效果一体评估,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理工科研究生进行分门别类,交叉融合,统分结合的系统化教育。

三是面向长远的理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理工科研究生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行业领域始终坚守初心和职业操守,要求思政课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全方位夯实学生思想政治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全周期地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人生航船行稳致远。

(二)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建强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教育者先受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課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承担的教育责任相较于传统工科有所不同,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教育学生拥有世界眼光、发展眼光,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法治素养和科技思维。为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

一是要扎实基本功。面对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三观已基本成型,主体意识已逐步建立的研究生群体,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功底显得尤为重要。应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坚持学思用融会贯通、知情意信行统一,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义,熟练教学运用。

二是要拓宽知识面。当今时代信息和知识成几何倍数增长,理工科学生学习研究领域更是现代科技知识的前沿,思政课教师需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教学和学术视野,更新前沿科技知识,丰富多学科交叉内容,结合时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中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增强师生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是要厚植爱生情。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自己就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有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切、有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有对本职工作满腔的热爱,以老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达到真理说服人,真情感染人,真实打动人的效果。

(三)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突出学生主体

新工科建设指南提出,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必须坚持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实际,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创新教学载体,增强师生互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成为其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思政课教学应增加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和价值判断,在落实统一教学安排和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观认识和理性思考,肯定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善于聆听学生的新想法,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重在纠正认识偏差,开展正面引导,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愿景。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理工科研究生已经确立职业发展方向,急需学习与职业规划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思政课应立足研究生所学专业、涉及行业,加强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教案准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方面尽可能顾及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愿景,提高对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三是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突出学生这个中心,充分照顾、需求侧的价值追求和兴趣爱好。特别是理工科研究生在这些方面就更加敏感敏锐,思政课教师应着眼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与课题相关的话题,引导理工科研究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不断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满足学生学习期待,提升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

(四)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新工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2],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跨学科、创新型高素质工程人才。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的课程内容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标准化统一设置基础上,加强课程融合,搞好调整优化,丰富教学内容,适应教育教学的新需要。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课程设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发展的方向。新工科建设实施三年多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尝试,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丰富和积累了经验成果。同时,由于起步时间不长,一些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其中包括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备齐全,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资源还不丰富,不能有效满足新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需要。高校研究生教育部门应加强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更新教学内容,完备课程体系。同时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思政课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巧用教学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话题、所学专业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困惑点等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创新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疑惑点,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前沿问题的能力,增强理工科研究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体系。新工科育人要求下,理工科研究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需懂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政课要着眼人才培养规划要求,针对理工科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研究论证,根据相关专业所涉及的产业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注重增加前沿知识和创新理论内容,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工程伦理意识,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思政课课程和教材资源。

三是坚持结果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系统收集整理理工科研究生思政课的学术科研、实践经验、教改项目等方面形成的成果,高校将这些成果及时纳入课程,思政课教师将课程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向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经验、新进展,鼓励理工科研究生将专业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思路,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度。注重教学内容层次性和连贯性,突破与本科生思政课理论重叠部分,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开设不同专题教学,讲清楚各专题之间的联系,体现出研究生思政课“层层深”“节節高”的特点。

(五)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新环境,拓展教学空间

新工科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孕育而生,人才培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发展环境下,新工科研究生思政课有别于传统的工科模式,无论是学生的需要,还是学科的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方式方法应当更加多元、开放、能动,教学空间更加宽广,才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

一是注重线下与线上的统一。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授课教师对重大理论、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深刻的讲授解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和思想交锋,让科学理论入心入脑,帮助研究生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感和自觉性。注重开发和利用慕课拓宽网络教学,发挥网络传媒在思政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效用。

二是注重单向与双向的统一。在思政课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观点的传授灌输,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避免“一言堂式”或“填鸭式”教学形式,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注意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学习的过程是被动接收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深化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注重建构良好、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尝试专题式、研讨式、案例式的教学方式,变单向灌输式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进而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三是注重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原理观点,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主观世界改造效果。根据新工科学生专业特性,注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结合自身优势,发挥地方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育人,形成办学特色。根据新工科研究生年龄特点,专业特性、知识结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拓展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调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消化吸收,同时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将问题带回课堂,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讨教学,进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2]鐘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2).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yjg193062)

作者简介:谈娅(1980-),女,汉族,重庆南川人,博士,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3151E09-23D9-4F69-A62C-74E33E78D2AB

猜你喜欢

改革创新新工科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