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2022-05-22夏宏宝
夏宏宝
摘要:高校双创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振兴也是高校双创的理想领域。高校大学生们可以凭借知识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双创;路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习总书记一再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自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地各界各行各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积极响应,涌现了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高校双创更是一枝独秀,率先实现了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打开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之路,也为大学生们展现出双创舞台。
1、乡村振兴政策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党中央连续19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足以见得党中央高度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在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文件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04年来,党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强农村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维度发展农业建设农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出台,此后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的目标聚焦到乡村振兴。党中央深深的知道,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在新时代征程中,乡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要不断地加强建设、持续改善,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的高远的目标,包含了现代农业产业振兴、农业各种人才振兴、农村乡土文化振兴、农村生态文明振兴、农村各级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高校雙创SWOT分析
我国高校众多,高校师生也多,仅2022年毕业生数量就高达1076万。高校专业门类众多,涵盖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为双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故此高校都将双创作为重要的工作在进行推进。
高校双创固有多重突出的优势,比如有知识有头脑有激情。有知识,大学生不仅是自身素质高,而且获取知识的能力强;有头脑,特指大学生有创新意识,能不拘一格去解决难题;有激情,这是年轻人的天性,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不畏失败,活力无限。高校双创所存在的劣势包括三无:无资金、无经验、无市场。无资金,高校双创大都自有资金匮乏,大学生对钱尤其是挣钱缺乏基本概念;无经验,很多人包括很多老师都存在这个问题,白手起家没干过,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组织运转的模式都不清楚,等待摸索;无市场,市场接受程度是检验双创成败的试金石,容易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客户需求如何满足或者如何寻找客户都待开发。高校双创所面临机会包括三方面:社会重视知识、国家政策暖风不断、市场空间巨大。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创业是一个时尚,创新是一种荣耀,全社会都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所以高校双创生逢其时。国家为鼓励双创更是出台各种政策,自从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国家每年都会拿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进行项目的孵化,也会有相关的市场扶持计划。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空间巨大。高校双创所面临威胁主要包括而方面,其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其二是创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创业失败可能的损失会较大。总体而言,高校作为双创主体优势明显,大学生双创要素基本齐备,而且目前发展机会多多,发展潜力巨大。至于存在的劣势或面临的威胁也不容小觑,应当在发展中提前做出预案予以弥补或规避。
3、高校双创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高校双创赋能乡村振兴可以从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维度,助力乡村生产高效、乡村生态宜居、乡村生活幸福等三条路径展开。
3.1高校双创赋能乡村生产高效
高校是科学技术最为集中的所在,农业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才可能行稳致远。不管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种业技术、肥料技术还是深加工技术,农业都奉为圭皋。掌握了先进科技,农民就如虎添翼,增产增收高效就有望。现代农业更离不开信息科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离开信息技术就不能称之为现代农业。大学生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再加上他们学习能力强,信息化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首选新技术。自动化控制手段、远程信息采集技术等这类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品已经很成熟,但是老农民不愿意学也可能学不会。高校大学生就有了用武之地,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新兴农业从业者的大脑,这是高校双创最应该从事的领域。科技兴农提高了农业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成本,农业产业也就兴旺起来。高效双创也就取得了赋能农业的第一条路径。
3.2高校双创赋能乡村生态宜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校赋能乡村的第二条路径就是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不应该是落后和脏乱差的代名词,有山有水、有文有景、有逸有乐的美丽生态乡村,正逐步成为市民休闲放松、寻找乡愁追求诗意栖息之处。因此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是高校赋能乡村的另一个着力点。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美丽乡村可以发展休闲农业,面向城里亲子客群开展果蔬采摘与农家乐,实现卖产品到卖产品加服务的融合。农业产品的价值不仅是充饥果腹,还可以愉悦身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乡村变美丽并不是面子工程,不妨碍乡村变得富强,相反是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剂。
3.3高校双创赋能乡村生活幸福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不仅是要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而是全面振兴阶段中国乡村,要解决的则是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思想道德、文化文明等更基础、更根本、更综合的问题,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解决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解决农村落后面貌、解决农民增收等物质层面问题后,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就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知道精神生活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高校是文化的积极地,也是全社会文明的高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和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方面能更多的赋能。高校双创赋能乡村的第三条路径就是以文化文明赋能乡村生活幸福。
2022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作为中国最有文化的群体必须扛起此项重担,理应极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双创助力农业生产高效、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