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育人观引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2-05-22李晓光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是新时代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民办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更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智慧、健康的体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懂得美的享受。近年来,长春光华学院全面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加强思政教育主渠道建设,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实施文化育人战略,初步形成了以“素质培根、精神铸魂、专业启智、文化润心”为核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民办高校;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2-015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2.026

我国民办高校大多诞生于世纪之交的大扩招时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部分已经实现了内涵式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育人特色,但多数则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发展瓶颈。面对严峻的两极分化现实及同质化现象,怎样才能摆脱对传统外延式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新突破?近年来,长春光华学院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素质培根、精神铸魂、专业启智、文化润心”为特色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思想,牢固树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首次提出来的[1]。他科学地将 “培”“铸”“启”“润”4种教育方式与“根”“魂”“智”“心”4种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了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观。总书记的“八字”育人观赋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性内涵,对民办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育人观,解决了高等学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3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正确引导和精心培育,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更加成熟的人。不仅要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有良好的智慧、健康的体魄,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懂得美的享受;要使他们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能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具有较好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学生“培”土施肥,让他们在“铸”中淬炼成钢;为学生开“启”心灵之门,使他们在“润”物无声中得到雨露滋养,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各领域、各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道路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早在1912年,蔡元培在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就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2]。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不断根据形势发展而优化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方针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五育”并举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3]这一方针与蔡元培百年前提出的“五育”并举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它把道德品质培养放在了第一位,强调了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强调了培养目标的体系化和不可分割性。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字育人”观凸显了新时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突出特点,“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一个以价值观塑造为引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培养体系,这一点与“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是一脉相承的。民办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整合协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与育人元素,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成长空间。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帮助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提升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创新力、领导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点亮智慧的灯塔。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坚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辩证法,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帮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学生“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奠定基础。要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大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大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专项特长,提高他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通过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和能力。

(三)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4]。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由若干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科类、不同办学体制、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水平的高等学校组成的高等教育链。它通过人才链与国民经济的不同部类及其相关产业链相衔接,从而描绘出一幅以人才供求关系为枢纽、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生态图谱,决定了每所学校的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服务面向和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长春光华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学校相继完成了吉林省教育厅确定的“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任务,并获评“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郑重作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类型选择,并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将“建成特色高水平應用型民办大学”写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改革发展的总目标。为巩固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学校统筹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电产品制造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以及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强化工程、经管、文艺、教育的专业集群效应,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形成了以“工、艺、商”三大学科集群为标志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其中,工程、会计、艺术学科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点,学校被确定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二、全面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人生之根

(一)精心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工程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知识、能力、品德的形成渠道是不同的。其中,知识主要是“学”出来的,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而品德则主要是“养”出来的,是靠认知明理、自觉内化、环境熏陶、实践磨炼等环节长期养成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的道德德行是“生于人的习惯”的。他认为知识可以傳授,道德德行不可传授,只能通过习惯养成[5]。根据这一规律,从2016年起,长春光华学院全面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逐步构建了“认知学习、情感体验、意志磨炼、行为养成”的素质教育体系,确立了“夯实基础、年级分层、抓在日常、重在效果”的总体实施原则,形成了“自主养成、学校引导、校家合作、师生同修、科研提升”的养成教育工作体系。这一体系经过6年的运行,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省内19所院校加盟“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多所省内外高校前来交流学习。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发现之旅》栏目组对学校养成教育进行了全面采访拍摄,《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栏目以《实施养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为题介绍了学校的养成教育经验。“落实立德树人的养成教育体系研究与创新实践”成功获批吉林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二)多种途径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为将大学生养成教育做好、做小、做实,学校精心选择了22个好习惯项目及实践清单,每个项目都代表一种美德,要求全校学生每人重点选择3项以上自我养成[6]。同时,学校实施教师养德修为工程,用教师的品德修养影响和熏染学生的道德养成;组织编写《大学生养成教育22讲》,用于学生的认知学习和价值引导;筹建“养成教育研究会”“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建成好习惯主题协会(含分会)44个,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创建校家合作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校家合作养成教育活动;编写《养成教育案例集》,积累养成教育工作经验;开展寒暑假“4+X”作业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专业书籍和文学名著、为父母做有意义的事情;等等。截至2021年10月,全校累计有2.3万名在校生参与了好习惯项目的申领工作,登记认领好习惯项目约7万项/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礼貌、诚信、责任、团结、感恩、自信等品德已成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积累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和动人故事。不少学生经历了从消极到乐观、从放纵到自律、从自卑到自信的成功转变,涌现了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吉林好青年”、吉林省“百优大学生”等全国、省级荣誉称号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成为引领全校学生践行养成教育的好榜样。

(三)开展特色体育、美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

学校以“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基”为理念,全面开展滑雪、攀岩、太极拳、足球和健美操等特色体育活动。经过多年的培育,逐步形成了具有光华特色的5种体育精神,即吃苦耐劳精神、勇于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持之以恒精神。学校以开展体育运动、发扬体育精神为动力,激励学生积蓄体能、磨炼意志,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塑造了他们顽强拼搏、勇于争先、团结协作、不畏失败的优秀人格,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近3年来,学生获各类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359项,其中全国性奖项117项,并连续11年蝉联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团体冠军。学校大力建设美育渠道,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味科学之美,在“双创”活动中展现创造之美,在日常生活中品味生命之美,在艺术展演中领略艺术之美。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文学艺术作品的竞赛、发表、展出、展演等活动,形成了以书法、影视、话剧、文学作品创作为标志的美育特色,引导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铸造大学生的信念之魂

(一)强化思政教育主渠道建设,扎牢大学生的思想根基

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为此,长春光华学院坚持深化思政课程改革,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地位,全面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把教材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与学生疑点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专题教学+问题导学+行为养成”一体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问题引领—小组合作—研讨提高”的学习模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7]。为使思政课堂“活”起来,学校着力打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构建了“科学选题—认真调研—规范报告—成果分享”的自学自讲模式和“教师+学生+组长”的综合评价模式,使思政课教学链条由“课中”向“课前”“课后”延伸,全面提高了思政教育各门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内涵,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为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长春光华学院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推动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案例形式将认知能力、道德修养、人文素质、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意识、国家情怀、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为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学校启动课程思政立项建设工作,建成省级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21年,确立了17门校级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学校从研究条件、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通过培育,有2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思想内涵

加强大学生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工作干劲、促进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长春光华学院广泛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周”“民族魂——致敬鲁迅诵读会”“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革命老兵事迹报告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定期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等革命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帮助大学生从情感共鸣中引发理性思考。通过开展“打开经典见古人”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组建大学生“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活动、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先后有2 300余名学生投身家乡防疫工作。

四、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启迪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一)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共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根据办学定位、学生基础及民办高校特色和优势,长春光华学院提出“符合行业需求建专业、跟踪前沿发展改内容、围绕学校主体推改革、激发学生志趣变方法、利用内外资源创条件”的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了“三元四同五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三元”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运行机制;“四同”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五平台”指依托通识教育平台、学校专业平台、学校第二课堂平台、企业专业平台、岗位实训平台设置的课程结构。学校积极推行“2.5+0.5+1.0”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8]。其中,学生两年半在学校学习,由企业工程师协助学校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半年在企业学习,由学校老师协助企业工程师开展教学工作;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做毕业设计,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9]。

(二)加强产教融合育人组织建设,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开发能力

加强组织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协作育人的重要保障。自2012年起,长春光华学院陆续与多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先后创建了13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光华-中软”IT产业学院于2021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各专业采用Project-Driven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推行实例引导、项目驱动和工程案例等教学法,通过项目案例、任务驱动、赛学结合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工程思维能力。产业学院构建的智慧教学工场,包含了情景感知、智慧课堂、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等全要素场景,为学生的价值观锻造、感知能力形成、思维能力锤炼、实战能力磨砺、工程习惯养成、创新能力培育等提供完整的沉浸式环境[10]。为拓宽产教融合育人渠道,学校成立11个定制班(冠名班),建设各类校内外实践基地150余个,支持各专业开展多种形式、不同深度的校企合作。学校将企业“六R”体系(R是real的缩写,“六R”指真实任务、真实岗位、真实项目、真实场景、真实流程、真实考核)引入教学,包括企业真实的项目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解决了学生工程创新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产业学院、定制班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校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届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全部由企业推荐就业,近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分别达到了96.4%、97.8%、94.2%、92.3%和93.5%,平均薪资普遍高于学校其他同期毕业生。

(三)落实“适合的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将“适合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坚持“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推行基于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2016年以来相继以“全校说课”“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一师一课”“课程思政”“去水增金”等为主题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打造最适合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分组学习、集中讲评、课外完成任务作业,获得了“学思练做用”的综合性学习体验。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动 “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按照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相关专业教育认证标准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和质量标准,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理论基础好、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支持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比如: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按照“艺术设计+技术+营销”的模式,创建了绘图、施工管理、创意、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6个教师工作室。教师根据承接的横向设计项目要求,逆向设计课程模块,将项目带进课堂、将课堂搬到工地,“真刀真枪”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搭建志趣导向的创新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设计“项目+班导师+学生团队”的第二课堂架构,打造“教中学、学中赛、赛中创”的创新平台,解决了基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学校“双创”科技园被团省委认定为首批“吉林青年创业园”,被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地”。学校鼓励学生组建专业社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选聘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划拨相关配套经费,出台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予以支持。截至2021年末,学校共建有16个专业社团,下设49个分会,覆盖了全校所有專业。依托专业社团,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月”活动,选树科教融合典型案例和师生共创成果;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科专业、文娱体育竞赛活动,获奖数量和等级逐年提高。学校推行“科教融合”工程,推动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艺术创作相结合。学校请科学家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讲如何创新;要求教师做科研、做项目必须有学生参与,成为科研助理,研究成果要总结成相关的教学案例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并屡获佳绩。近3年来,共计获奖684项,其中全国性奖项289项;连续3年获全国机械设计大赛金奖,2021年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4项。

五、实施文化育人战略,滋润大学生的美好心灵

(一)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厚植弘扬中华“国文化”

为在学校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引进了一批高雅艺术、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鼓励师生开展艺术创作,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艺作品。与长春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寻脉》《讷殷之恋》等影视作品,公映后获得良好反响。与长白山池南区联合打造的抗日话剧《记住老黑河》将观众带入70多年前的岁月时空中。由学校电影学院教授胡连华参演的广播剧《今生无悔》获中宣部第15届“五个一工程”奖。联合长春新区人民法院拍摄的电影短片《苍夏》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最佳作品奖。大型原创话剧《耀眼的弧光》获吉林省电视文艺“丹顶鹤杯”金奖;大型原创话剧《失落的天堂》获“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剧作奖和新人奖;原创剧作《熊猫姐》获“第八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赛单元优秀剧目奖。筹拍的垃圾分类系列公益广告《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说与做》获吉林省“2019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大赛及创意大赛”金奖。师生共创的“让座歌”《大家相逢让一让》获吉林省学校“最美中国”词曲创作大赛二等奖。

为打造校园冰雪文化特色,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雪地绘画创作活动。其中,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同心助力冬奥、一起走向未来”“致敬906支援湖北医疗队”“雄鸡报晓大美光华”等为主题的系列雪地绘图活动产生了巨大反响,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部分作品荣获“都市冰雪、青春容融”长春市校园冰雪设计大赛银奖,2021年雪地绘图作品还被北京宣武门公交站展示宣传。

(二)锤炼校园文化精品,传承创新光华“家文化”

为将文化育人落到实处,学校注重构建“家文化”育人体系[11]。每年组织开展“新年包饺子”“春节写福联”“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系列活动,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温度”;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化氛围;举办“图说中国节”主题绘画、古诗词大赛经典诵读、在长高校大学生书画展、家书文化长廊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持续开展“家书文化”活动,8年来学生给父母等家人手写邮寄家书1.7万封,回收家书原件4 000多封,多件作品在全国家书征集活动中获奖,《家书汇编》被国内一些博物馆收藏。

参考文献:

[1]姜琳,等.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21npc/n1/2021/0307/c435267-32044510.html,2021-03-07.

[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N].南方教育时报,2017-03-03(13).

[3][4]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19-11(01).

[5]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22.

[6]张德江.长春光华学院实施养成教育,落实立德树人[N].中国教育报,2017-10-30(08).

[7]谭成才,薛丽.优化内外教学载体,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长春光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专题教学+问题导学+行为养成”一体化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21-01-25(08).

[8]李晓光,肖萍萍.民办高校与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01):32-34.

[9]李晓光,等.企校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教学研究,2017(02):97-102.

[10]李晓光.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内涵建设——聚焦长春光华学院创建“光华—中软”IT现代产业学院[N].中国教育报,2021-06-22(08).

[11]高海英.长春光华学院走出文化育人新路,服务立德树人根本[N].中国教育报,2020-07-23(07).

(责任编辑:刘丽)

Leading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Xi Jinping’s Concept of Nurturing People

——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hangchun Guanghua University

LI Xiaoguang

(Changchun Guanghua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3, China)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view of “nurture the root and casting the soul,enlightening wisdom and nourishing heart”,that is the fundamental guiding ideology of deepening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not only to train students solid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ability,but also to cultivate noble moral character, sound and excellent personality,so that they have good wisdom, healthy body,love work, love life, know the enjoyment of beauty.In recent years, Changchun Guanghua University has comprehensively carried 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epened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ed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education,and preliminarily formed a new mode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the core of“quality, spirit, specialty and culture”.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view of “nurture the root and casting the soul,enlightening wisdom and nourishing heart”;private colleges;cultivation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收稿日期]2022-02-28

[基金項目]2021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民办高校‘新工科’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LJY202190401892);第九届吉林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落实立德树人的养成教育体系研究与创新实践”(项目编号:吉教高〔2021〕26号);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FIB180538)。

[作者简介]李晓光(1965-),男,博士,长春光华学院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自动控制、民办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