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构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2022-05-22白文昊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2期

[摘要]教师发展共同体旨在超越科层制管理与控制意义,践行知识共享,提升教师发展的专业协同;借助对话协商,实现教育群体的智慧融合;涵养教师文化,回归教师发展的专业自觉。分布式领导直击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痼疾,其核心要义是赋权、协作、分享与合作。分布式领导的理念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取向高度耦合。以分布式领导理论审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需要学校的“去中心化”领导、教师群体的赋权增能、教师专业成长的协同共进。具体实践进路包括:建立发展愿景,变个体进步为共同体发展;赋予领导权责,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发展;增强角色认同,变忠实执行者为分布式领导者;倡导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关键词]教师发展共同体;分布式领导;赋权增能;协同共进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2)02-011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2.02.020

“共同体”的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用以指代“人们基于协作关系而建构的各种有机组织形式,着重强调成员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对组织的集体感、归属感及认同感”[1]。教师发展共同体则是将“共同体”引入教师专业发展而产生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立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改进、助力学生成才等都具有积极影响。分布式领导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逐步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分布式领导理论基本理念是赋权、协作、分享与合作,直击学校科层管理体制的痼疾,淡化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角色界限,促使领导方式由单向发展到多向、由线性的控制命令发展到交互式的合作共享。正如英国学者阿尔玛·哈里斯所言,“分布式领导得以开展的关键是允许更多的人加入到组织管理中去”[2] 。分布式领导渗透在学校中所有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交往者之间,关涉成员间的坦诚对话,聚焦共享与协同,并悉心为成员发展提供支持。因而,分布式领导理论与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取向高度耦合。分布式领导所持的分享领导、担当责任的思想,与教师发展共同体所倡導的建立开放、互信、坦诚的氛围,开展群体间的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从教育活动本质上来看是共通的,都可以视为由共同体行动连接起来的一种以道德目的为价值追求的活动,二者都是对教与学变革和学校改进的整体思考。

一、教师发展共同体

(一)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内涵

对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对“学校”概念的解读。他认为,“学校是一个包含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组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才能掌握相应的认知过程,理解知识结构”[3]。国内外研究者多以“教师”“共同体”为主题词对教师专业发展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相应的表述与研究。如:教师专业共同体强调的是教师间形成共同体要实现的宗旨和目标;教师实践共同体强调的是教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需要立足于实践;而教师学习社群、教师研究共同体等则强调教师欲实现群体间的专业发展,共同学习与研讨是其有效方略。尽管各类共同体名称各异、侧重点有别,但究其实质,均属于教师发展共同体,其核心旨意都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可将其统称为“教师发展共同体”。

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在学校助推下或在教师自发的情况下,基于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兴趣和愿景,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专业性组织。它将教师个体成长与共同体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强调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的对话、合作、共享与互赖关系,可以视为一个超越了科层制管理与控制意义而具有自主意义的合作交往组织。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教师承担一定的责任,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对团队贡献力量和智慧,同时享有团队发展的成果。共同体内成员之间是相互依赖、共生共享的关系,在问题解决中维持、发展共同体。

(二)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价值向度

1.践行知识共享,提升教师发展的专业协同。教师发展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引领与带动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能够将教师间共同的学习愿景与学习目标聚合起来。正如社会学习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所主张的一样,“在与有经验的群体交流中可以促发学习活动,在群体实践中亦可产生学习”[4],并“尝试建立互信、坦诚、尊重的人际关系,分享个人经验与专业成长故事”[5]。由此,我们可以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活动视为一种群体的建构式行为。这种行为以群体间彼此的信任为基础,进行开放式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工作环境和谐化、工作目标清晰化、专业知识分享化、责任具体化与群体发展的协同化。

2.助力对话协商,实现教育群体的智慧融合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在其《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借助坦诚对话和沟通实现经验的传递和聚合。”[6]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充盈着多重对话的组织,成员间实现平等对话、协商互助,旨在达成思想的碰撞和多元教育智慧的融合,最终唤醒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性。

就学校层面而言,办出学校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追求。共同体以学校改进为宗旨,以高质量、精准化的服务为目标,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为学校提供直接的服务活动。这种共同体将观照所有师生成员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将学习期望与支持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将鼓励与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学习,促进学校层面上教研生态与情境的变革。校本研修、集体观课与合作教研等会对整个学校的改进产生深刻的影响。

3.涵养教师文化,回归教师发展的专业自觉

。长期以来,教师都以“各自任务的完成”为努力目标和工作阵线,形成封闭和隔离的组织氛围,以“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为发展理念的思维路径难以转换,缺乏运用动态、发展的理念来组织、营造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意识。现代西方的领导力开发从关注个人的领导力发展转向关注组织的领导力信念和习惯行为,即领导力文化的营造。现实证明,个人“英雄式”的力量难以推动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校文化氛围建造的过程中,要确保所营造的氛围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生长与发展,使学校形成人人可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人都有领导力”的学校文化生态,才有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美国学者约翰·麦克贝斯等认为,“教师发展的一切活动都镶嵌于文化之中,文化是教师群体成长的沃土”[7]。教师文化是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特殊存在样式,对教师全体具有导向、凝聚与规范功能。教师文化映射在一种受社会盟约支配的关系中,教师共同体中的成员因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取向而自发生成一个组织,组织内的成员因共同的盟约内化彼此的角色、责任与义务,共同的文化认知使得成员之间的行为更容易获得调和与认同。

二、分布式领导视域下教师发展共同体的逻辑机理

(一)前提条件:学校的“去中心化”领导

哈里斯对学校中的分布式领导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主张分布式领导视域下的学校领导应当“去中心化”[8]。一方面,领导不是学校组织中处于领导职位的单一个体,领导者身份突破正式领导职位的单一源点,指向组织中的各个层面,将领导的权责分布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参与者中;另一方面,强调领导分布于学校的各个层面,绝不意味着没有人负责,或者正式的领导者角色是多余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分布式领导建构后,校长依然是学校的总负责人。这样一来,分布式领导有助于帮助我们厘清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此外,还暗示了领导者之间是互相依赖而不是单向依赖,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角色的领导者共同分享责任。因此,扁平化组织结构是分布式领导得以生发的丰厚土壤。而这恰恰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倡导的共享、共建和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高度耦合。分布式领导中“去中心的领导者”和“领衔学习者”等可视为勾勒和描述教师发展共同体新面貌的代名词。

(二)行动方略:教师群体的赋权增能

当前,教师承担领导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借助科层制生涯阶梯赋予的职位,然而,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并不想或者不能够顺利进入科层体制下管理者的行列,因此,教师成长不免陷入“被迫入队”与“主动出列”的困境。人人都是领导者是分布式领导的核心要义,同样,学校的改进也需要教师“草根式的领导”[9]。这意味着将迫使传统的学校领导方式做出革新,逐渐摆脱科层管理结构的束缚,学校领导权将从学校顶层设计中发生位移,从金字塔顶端转向分布式领导中的点状矩阵中。同时,领导所呈现出的生涯点阵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动态、有机的方式。教师根据专业知识、领导潜能、个人魅力以及领导智慧等在学校教与学事务中动态地承担领导角色。即教师个体自觉认同,主动承担学习领導角色,在学校教育管理事务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建言献策作用,将自身的领导者的角色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要进一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10],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布式领导的主张启悟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自为意识,能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厚度。

(三)群体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的协同共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教师的合作与学习是一种以共享交流、互助成长为主要表征的专业成长方式。长期以来,教师角色的外在规范与内在自觉之间存在张力,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进而教师在教与学实践中往往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践行职责。当前的教师合作多是以学校的行政指示为中心来展开的,很少有教师自发主动地开展与其他同事所进行的合作。尽管当前有不少学校都形成了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的合作教研模式,但是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行政指示,因此也要求其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事实上,学校领导层面的做法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现实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首先,在确定参与合作的相关人员时,行政指示可以明确高效、简化环节、节省时间,但却忽视了不同教师的参与意愿和教师自身的能力与合作任务的适切性。其次,教师参与合作的目标是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和分工,这种合作依然没有摆脱教师各自为政的“单子式”与“区隔化”的局面,而合作的结果不免是各自任务的拼凑,或者闲聊过后其自身能力依旧停留在原有水平,并无收获。

毋庸置疑,教师专业成长绝不是靠一个教师单枪匹马去识别机会或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必须联合同伴群策群力,开展教师间的多向度学习交流与交互式的合作共享,才能实现最大效能。

三、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进路

分布式领导是对教育领导范式转型和学校变革与改进进行整体改革的思考。在分布式领导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可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愿景、赋予教师领导权责、增强角色认同;同时,借助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一)建立发展愿景:变个体进步为共同体发展

共同的发展愿景对全体成员具有导向、凝聚与规范功能。正如麦克贝斯等所强调的,“分布式领导活动镶嵌于共同的理想之中”[11]。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以教师共同的价值与追求、信念与理想等为基础组建起来的,这与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共同的愿景是整个组织中的成员内心的图景,这样的图景让组织生成了一种共同性,能够对组织成员的各项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规约,使得成员间的行动保持连贯与一致”[12]的主张不谋而合。共同的愿景能够对教师的行动提供方向上的引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小学教师的分布式领导实践将走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自发展的局面。也就是说,教师群体间基于学校共同的愿景形成凝聚力,对学生、同事的学习起着鼓舞和带领的作用;同时,共同愿景对中小学教师的分布式领导也起到约束作用,使教师将分布式领导实践与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保持一致。其次,共同愿景将具有不同特质、专长的教师汇集在一起,激发其专业承诺,同时改变教师对与学校关系的判读,以“我们的学校”代替“校长的学校”,从而自愿分担更多的领导责任。

基于此,建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可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打破教师原有观念中愿景来自于组织中的高层领导者,其自身的任务主要是用实际行动达到相应的任务目标的认知。这种强制性的愿景只能让教师顺从和服从,显然不可能实现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学校领导者需要激励教师形成个人的愿景,使教师形成“共同愿景建立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的认知。其次,鼓励教师倾听、交流、分享自己的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在分享个人愿景的过程中浮现出来的,只有这样,共同愿景才能产生出力量,培育出奉献精神和承诺投入的行愿。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分享、交流会,鼓励大家认真倾听同伴分享的愿景,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赋予领导权责: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发展

当前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多是基于行政指令的推动组建起来的,如相关职能部门对共同体的形式、成员、运作方式、组织制度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更为严重的是,许多行政话语参与并主导着共同体中教师知识共享的主题和内容,控制着共同体的形式与进程[13]。如此一来,行政话语与权力使教师时常处于被动和失语状态,这不仅背离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初衷,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与发展,还对教师参与共同体的意愿造成了消极影响。分布式领导理论明确了教师作为学习的领导主体,应肩负引领学生学习、协助同伴进步、促进优质学校学习文化生成的权利与责任。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者纷纷论证教师领导地位的重要性。卡兹梅耶和穆勒将教师领导定义为:“教师是课堂内外的领导者,是教师团体的促成者和领导者,这种领导行为可对他者的教育实践起促进作用。”[14]而澳大利亚的“发展中的教师领导”和英国的“教师领导学校发展”计划,均昭示着教师作为领导者的身份已纳入了法律范畴[15]。泰偌·斯图尔特也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相关,将领导的机会分布到教师个体是学校进步的关键。”[16]由此可见,使教师成为分布式领导者并赋予其分布式领导权责对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赋予教师分布式领导的权责,首先要求校长改变原有的领导风格和领导方式,变集权式领导为分布式领导,同时鼓励中小学教师主动分担责任,对学生、同伴以及学校的发展负责。其次,学校应改变原有的科层制领导方式,提升学校分布式领导密度,为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在适当的环境下都能够行使一定的分布式领导权力,保证对学校的学习活动的领导是分享领导、教师领导及分布式领导等多种形式领导意义的融合。最后,可在学校中成立相关监督部门,使教师能够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三)增强角色认同:变忠实执行者为分布式领导者

分布式领导的核心概念是“领导实践”,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领导力如何分布,以及领导功能的实际“运作”过程。而当前多数教师对自身在发展共同体中的定位比较模糊,对角色的认知尚存在偏差,内在诉求与自主意愿相对缺乏。正如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尔·富兰所言,“绝大多数的教师的行为都是依靠外部力量来启动的,与此同时,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也局限于满足上级指令”[17]。此外,大多数教师将分布式领导的施予对象局限于课堂上面对的学生,而对通过自身努力对同事的影响与促进,以及对学校教与学变革的推进较为忽视。整体来看,教师多依赖“外驱力”,而不是“自发”行为,教师在促进共同体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较弱。身份认同是教师突破发展屏障,成为卓越教师的逻辑起点。而分布式领导理论所强调的唤醒教师自身的领导意识,增强分布式领导者的身份认同,无疑可增加教师发展的厚度,助力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首先,教师应当跳出将自我认定为教育行政指令、课程与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誤区,认同自身的分布式领导者的专业角色。其次,应认识到积极拓展分布式领导实践范围的重要意义,超越仅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领导,发挥对教师专业学习的促进与支持作用。最后,在学校层面,教师应从学校领导决策 “不折不扣的执行者”等角色中解放出来,发挥对教与学活动的主动作用,培养对学校发展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我职业认同,克服职业倦怠,转变思维,树立“主人翁”意识与观念;同时,应当树立群体间的共同发展意识,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和学校的愿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由传统“教书匠”转向“教育者”乃至“教育家”的专业定位与认同,深化对其角色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自信心,有效发挥领导功能。

(四)倡导专业合作:从精英引领走向共享共生

分布式领导所主张的教师分享领导与共担责任,淡化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角色界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新的理论透镜。教师根据专业知识、领导潜能以及领导智慧等在共同体建设中积极主动地发挥示范作用,助力自身走向专业合作的发展之路。这里的专业合作指教师群体间基于专业困境、指向专业提升与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旨在实现教学研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的载体[18],可以视为一种致力于解决专业发展问题的实践共同体。

实现教师群体间的专业合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促进深度合作,提高合作的质量与水平。这种深度合作基于成员之间的共同愿景、互信互赖、共享权责、恪守组织承诺以及全体成员强烈的问题解决意愿等。由此,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构需要立足于专业需要与群体意愿,要求成员具备自觉维护共同体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高度责任感[19],并具备参与专业问题解决的能力,随时为专业合作的开展而统一行动。其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专家型教师和精英教师的引领,但此种引领并不意味着控制、压制和霸权。事实上,教师发展共同体要正确处理好精英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沟通、共享共生的合作氛围。最后,尝试发掘新手教师作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新的增长点。新手教师虽然教学时长短、教学经验尚不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带有“数字原住民”标签的师范生,具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天然敏感度,专家型教师或骨干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深度整合中,或许还要向新手教师学习。因此,应注重发挥新手教师参与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中的巨大潜力,鼓励其发挥领导潜能,实现互通有无、共享教育智慧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德〕斐迪南·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5.

[2]〔英〕阿尔玛·哈里斯,丹尼尔·缪伊斯.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M].许联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

[3]杜静,常海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价值回归[J].教育研究,2020(05):126-134.

[4]陈霞.“学习领导”视野下的校本研修建设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7(05):38-44.

[5]Leading Educators.The Teacher Leader Competency Framework[EB/OL].http://www.leading educators.org/publications-download,2019-09-23.

[6]陈国安.做学术型教师——论新时代教师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20(26):20-23.

[7][11]John MacBeath,Neil Dempster.Connecting Leadership and Learning:Principles for Practice[M].Abingdon:Routledge,2009:59,93.

[8]Harris,A.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Leading or Misleading?[J].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i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04(01):11-24.

[9]娄元元.学校发展中的教师领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1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03.

[13]曾小丽.批判与超越:教师发展共同体概念的再探析——基于生态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6(02):34-37.

[14]Katzenmeyer M,Moller G.Awakening the Sleeping Giant:Helping Teachers Developing Leaders[M].Thous and Oaks:Corwin Press,2001:5.

[15]林慧.指向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的积极转向[J].江苏教育研究,2020(Z2):50-52.

[16]Trae Stewart.Classroom Teacher Leadership:Service Learning for Teacher Sense of Efficacy and Servant Leadership Development[J].School Leadership &Management:Formerly School Organisation,2012(03):209-233.

[17]Fullan M.Change the Term for Teacher Learning[J].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2007(03):35-36.

[18]刘婉,杨俊铨.培育“好老师”:新时代师范教育的主要使命[J].当代教育论坛,2018(05):41-47.

[19]李伟.教师发展共同体中的知识共享:困境与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7(20):74-78.

The Logical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ory

BAI Wenhao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934,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aims to transcend the significance of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actice knowledge sharing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ynergy of teacher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dialogue and consultation, realize the wisdom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groups; Cultivate teacher culture and retur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 development. Distributed leadership directly attacks the chronic disease of the school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core essence is empowerment, cooperation, sharing and cooperation. The concept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highly coupled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Exam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with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ory requires "decentralized" leadership of schools, empowerment and empowerment of teachers, and collaborative progress of teachers's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specific practical approaches include: establishing a development vision and changing individual progress in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Endow leadership with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nd change teachers's passive participation into active development; Enhance role identity and change loyal executors into distributed leaders; Advocate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and move from elite leadership to shared symbiosis.

Key words:teacher development community; distributed leadership; empowerment; collaborative progress

[收稿日期]2021-10-20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区块链赋能视域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22JKZD19);国家级培育项目“无缝学习时代中小学教师学习领导力模型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PYJJ-008);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KL-2021-1427)。

[作者简介]白文昊(1991-),女,武汉大学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领导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