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课堂的“课外延伸”

2022-05-22黄文轩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外延伸知识建构核心素养

黄文轩

摘要:“课外延伸”是对美术课堂的进一步建构,对美术课堂的对接、互补的有效方式之一,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使学生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课外延伸  知识建构 搜集资源 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美术课程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建构,由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对美的良好的艺术感受力,分析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课程目标设置、情境教学、师生互动等模式,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有兴趣,保持热情,使美术课堂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教师仅仅限制在课堂教学模式,以教材知识为依托缺乏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认为美术课堂需要“课外延伸”进行进一步的构建,所谓的“课外延伸”是在课堂之外,利用各种有效的搜集资源手段,对课堂进行多元化的架接,通过“课外延伸”获取的丰富信息以“广度空间”来弥补课堂“狭窄空间”,是知识建构的互补渠道。

我讲下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个例子,在2016年微信我加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和一些朋友建立微信群,这些艺术家通过群主来负责征收他们的作品,在群里进行拍卖,群里邀请了不少收藏家进来,而这些刚进来的收藏家大部分对美术缺乏鉴赏力,当他们看到艺术家作品在群里进行拍卖时候,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不断出价,在我看来基本以写实类的作品符合这些收藏家的喜欢,而这些写实类的作品在我看来主题和技巧很平庸,就是因为容易看得懂,而一批带着个性化创作的好作品,因为画面比较抽象隐晦导致价格爬不上去。当这个艺术拍卖群受到藏家热情关注,不久其他艺术拍卖群也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加入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加入到其他微信艺术家拍卖群里,一两年以后我发现有一些收藏家对购买的画作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对那些抽象隐晦风格的作品感兴趣,并且能用专业的美术语言评价作品,对艺术的多样化创作风格能比较、评价,同时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兴趣。这种因着兴趣而收藏画作,这些青年画家的作品一般在群里拍卖价格都不贵,有的几百就可以买到一幅很好作品,而这些收藏的人在一两年以后,他们把买到的艺术家作品发出来,看到他们把作品挂在房间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而且作品的收藏类别有不同的风格和内涵,同时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在爱好中有很独特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乐在其中,也体现了艺术融入生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我举上面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爱好美术作品是对生活乐趣的一种延伸,当然并不是提倡人们去买艺术家作品来收藏,或者课堂中倡导学生以后购买艺术家作品收藏,而是说明美术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精神影响,可以形成一种有机健康的审美文化而快乐,而人也因为艺术让生活充满了温暖。美术对生活的影响是多元的,从建筑、家居家具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动漫多媒体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工業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等,都渗透着美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的氛围,如今的时代更是在网络工具、社交服务等综合了美术的多功能用途。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里和她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高多少。(黑格尔《美学》第一卷)黑格尔这里所说的“自然”不仅包括自然美,也包括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则犹如一个水坝,能截住流动的生活,并他它们转化维保款了观念和意义的物质形态。这样,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就超越了生活自身流动的特点而具有永恒性。(引自 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

作为美术教师那么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美术接触生活中琳琅满目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从这些丰富的物质来回归美术本身的审美和实用,通过艺术美来关注社会生活,同时从社会生活来欣赏艺术美,让美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也是我认为美术课堂之外的“延伸”,但是很多时候这种美术课程的“课外延伸”是被动的,比如教师因为课堂需要,根据教材的资源来设置内容,内容上通过教师本身的专业需要去搜集素材、或者本地资源的运用来实践,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来完成课程目标,这样做也是一个好的途径,在高中生当中不少学生是被动式去接受资源,或者极少数学生能比较有目标去配合老师完成课题,或者因着高中其他主科的重要性忽略美术课,认为美术课与升学无关忽略其意义,这也是美术课堂中比较被动的一面而存在的尴尬处境,如何处理课堂与“课外延伸”的关系,我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美术课堂的“课外延伸”是对美术课程的进一步构建,通过“课外延伸”获取的丰富信息以“广度空间”来弥补课堂“狭窄空间”,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渠道。

我认为“课外延伸”是对美术课堂互补、对接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学生有效主动学习,也有通过课堂学习也有能形成自我的提升,然而学生能在学习中能保持热情也是不多的,尤其是农村的一些学校本身美术课堂资源就比较匮乏,城市的孩子或者重视主要考试学科而忽略美术学科也是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那么仅仅依托教材来设置目标也是不理想的。这些方面也让我思考美术课堂的“课外延伸”是一种反向的教学思路,根据教材的设置目标,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点,也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搜集资料、本地考察、绘制图画、精神性奖赏等,在课堂中在学生反馈“课外收获”,使课堂延伸向“广度空间”,通过师生讨论合作、学生评价共同完成目标,而学生在“课外延伸”中必然得到和单一的课程学习不一样的收获。

课堂“课外延伸”有助于教师预备好课程设计,形成优质的课程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课外延伸”是对课堂的互补,除了学生,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也考验教师的教学的设计技能,同时“课外延伸”所涉及的资源和运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利器,教师要利用好当地的城乡资源,还有周边的美术馆、人文艺术、文化历史背景、使课堂的学习和“课外延伸”做好补充和有效的扩展。以本地福清来说,近些年美术馆在本土化著名画家石齐、薛行彪、林峰举办个展,以及全国名家巡回福清展览、建国70周年“春华秋实”展览等,这些当地文化艺术的优势,可以作为美术“课堂延伸”的资源,同时对福清本土化的古迹,名人故居等也作为资源,让学生既了解历史也了解当代福清的走向。

三、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也是主体对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美术课堂的“课外延伸”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新鲜感,在课外可以有很多“鲜活”的资源,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摆脱僵化的课堂知识理论,并且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带着任务完成课题,通过网络资源,本土的实地考察拍照,调查问卷获取信息反馈,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能更加主动、热情完成课堂任务。

同时对学生来说,美术课堂“课外延伸”可以以小组化合作,一起研究课题,探索可行性的方式形成报告,从课堂灵活转化成研究性的资源,这也是美术课堂的亮点。

美术课堂的“课外延伸”,我认为对当下新课程教学方式是可以有效的运用手段,以“课外延伸”来弥补课堂空间的“狭窄”,通过课外丰富的资源让课堂教学“鲜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客观上也促进学科的内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23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7月第一版

[2]王天兵著 《西方现代艺术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课外延伸知识建构核心素养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探究
“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三英语阅读课体裁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分析